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

ID:12459142

大小:3.2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7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_第1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_第2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_第3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_第4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 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注册建筑相关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木构架体系(1)形式: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性明显:木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三种形式;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建筑类型多样化;工官制度严格。(2)构造:①大木作:在建筑中,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包括梁、檩、枋、椽、柱等,同时也是木建筑比例尺度以及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②小木作:在建筑中,不承重仅作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装饰部分,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3)中国古代建筑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其中,《营

2、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由将作监李诫编写完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其中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和构建的定型化。关于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斗拱: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构件,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置的昂组成,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一般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使用,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明清以前唐、宋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作为承重构件,明清以后逐渐变为

3、装饰构件,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斗拱在宋代称作“铺作”。2.平面布局以“间”和“步”为单位(1)中国古代建筑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方式来布置。我国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因而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都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要观察柱网布置,就可以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单座建筑最常见的平面是由3、5、7、9等单数的开间组成的长方形。民间建筑常用3、5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5、7开间,十分隆重的用9开间,至于11开间,则只在最高等级的建中出现。如北京清故宫太和殿。屋架

4、上的檩与檩的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清代各步距离相等,宋代有相等的,递增或递减以及不规则排列的。3等级制度由高到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类型: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单坡、平顶。按重要性可设重檐。16页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用单体建筑围合成院落,建筑群以中轴线为基准由若干院落组合,利用单体建筑体量大小和院中所居住的位置来区别尊卑内外,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中国的宫殿、衙署、住宅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阁楼在防火方面大为有利。达到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

5、闭空间。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以院落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三进、四进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典型的北京三进四合院: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东南角,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前院属于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5山水式园林中国山水式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话、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这种方式与欧洲的古典园林的几何式构图,大异其趣。(二)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6、1.宫殿建筑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堰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16页北京故宫是我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宫殿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前朝后寝。三朝是指连在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是指从正阳门到太和门之间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唐长安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街市。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隋、唐出现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其中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7、。在汉代首开“东西堂制”,即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以后均行三朝纵列。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4.坛庙建筑中国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京城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等,称之为坛;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称之为庙,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第三类是祭祀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在中国古代祭祀中,有大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