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ID:12447742

大小:8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婺源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殷海琼古村落婺源长溪村。   以古村落的保护和现代化生活之间的矛盾为课题,我走访了婺源县的十八个乡镇和部分村落。婺源村落以传统的徽派民居建筑著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境内拥有明代建筑24幢、清代建筑450幢、近代建筑120幢。这笔制作精美的建筑遗产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较高的考古以及审美价值,并逐渐成为旅游观光者注目的焦点。这些经历千百年的村落就像一件件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是一个时期文化的具像,虽然不能用来作祭奠,也不需用它来煮饭饮酒,但它是当之无愧的国宝,自然应该进入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堂。对它价值的确认不

2、是其原型上进行改造后的结果,而是原滋原味的存在,如果要对原物进行改造,就会变的一钱不值。在这次调查中的欣喜与感悟,忧虑和思考就正是源于这一点。  婺源是由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积累的文化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所构成的特定聚落,显然其新农村规划的思考有其特殊的涵义和局限性。首先,它的城乡形态和至今还能保存的建筑文化是后人无法更新的,否则就保留它的核心价值,将有可能严重影响当地的旅游经济。我们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尽可能保持婺源的原生态的净土、净水与新鲜空气。从当前旅游经济角度来看,婺源的青山、绿水、粉墙、黛瓦这些画屏中的山水人家正是专家学者及游客的

3、审美对象。然而,在这些表象背后真正的核心内容是那延续数百年的自然经济与耕读生活方式以及当地民众的集体承传行为所铸造而成的婺源聚落形态。因此,建设与规划婺源新农村的主要出发点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思路与方法,而是要从本质入手来探讨一条特殊途径。可以说,单纯的保护不是上策。只有再深入地将这些聚落作为文化对象深入研究,提炼其精华,理出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基因链”,也就是说,要找出婺源文化有价值的承传因子,才能找到出路。一旦这些因子活跃于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以及领导者的的思维活动中,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工作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是我们成功,无愧

4、于前人的保证。  我们对于名村名镇的本质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绝大多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乡、名镇都是“耕读文化”与农业自然经济的产物。其中,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情节,即所谓的中世纪情节。很难设想,这些自然经济村落中的人,一旦懂得了市场经济规律、变得相对地富裕起来,他们是否能按照别人规定方式去生活。由于文化上的变异,片面理解现代化生活方式并不是城里人的专利,所以新型农村建设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婺源这种地方。以汽车、空调、抽水马桶为例,所谓扩大内需,销售目标指的不正是这些想用而没来得及用到的农村人口么?设想一下:在一个百来户的自

5、然村里,即使是真能做到某种形式上的保护,但在不久的将来,增加一百辆私家车、二百个空调机及与抽水马桶配套的上下水,再加上一家一户的燃气灶、洗衣机之类,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可怕的图画已成为了现实。而在那些经济相对落后一点的地方,村落形态的图画已开始难看了。在许多村子里,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去了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务工,加入了信息社会的行列。留下来的只是老人、小孩、妇女这些弱势群体,实在难以支撑家中以及村落的核心事务。一旦主要劳动力带着钱从发达地区归来,他们能说什么、想干什么并拥有多少发言权是可想而知的。用个时髦的说

6、法,他们才是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人。除了姓氏不改,他们最大的变化在于生活习性的城市化,而生活习性的变化绝对是要影响居住形态的。自然,这将必然会进而影响到我们对于村落、城镇的形态控制。目前,婺源的古村落之所以能够保留一些原生态,一方面是由于老百姓带着对祖先的崇敬,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还是没有经济能力去“更新”家园,从事建设性破坏。  这里,有四个话题值得讨论:  一是山水资源的保护问题。以皖南为例,许多村落的形成都有一个共同的山水资源条件,其中水是根本。水源的利用方式以及给排水方式的优劣是衡量江南村落的兴衰的重要标志。村落的衰败

7、往往是从水资源的破坏性使用和污染开始的。其次,是山体、农田与植被资源。不适当伐木是个与能源、建材相关的老问题。人多了又要占农田盖房,或者改造地形挤出土地。这种事情,恐怕天天都在发生。一旦山水资源保不住,水土流失就来了,疾病也就会乘虚而入,古村落的存在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是要关注文化的变异。封建文化的耕与读、农与商,变成了今天的耕与工、农与市场经济。前后变化是带有根本性的,有它的不可逆转性。人的信念是根本,信念的变迁直接影响生活形态与建筑形态。这种变异对于现有的村落影响已经浮现出来。媒体上所反映的某些省、市大面积农村污染的事实,以

8、及这次调查活动中的发现佐证了这些忧虑的现实性。然而,仅有忧虑也只能是悲观的,那么出路何在,解脱何来呢?感性上讲,谁又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村落的迅速消亡呢?如果在这个世上没有永恒,我们是否能理性地承受这种消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