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47533
大小:7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我的中医观 (神经元类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的中医观(神经元类疾病)第7页共7页以下选取若干方面的病例,说明我的中医药保建观念的合理性,说明西医研究得出的许多”科学”结论的不可靠性。同时说明,突破传统观念的中医中药应用的合理性。当然,由于受学识水平,病例数量、认知能力以及时间和实践诸方面的限制,我的叙述可能不够全面、不够完善、不够正确,还有待于补充。但是,作为另类或者说做为一家之言,作为一种新的认识,新的偿试,至少是开了个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后识者有所启迪,对患者有所帮助。一、运动神经元病(一)现代医学的观点现代医学认为: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
2、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并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进展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3-5年内因呼吸肌受累导致呼吸麻痹或继发肺部感染而死亡。因此,该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较为接近。目前对该病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西医认为:目前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3、尚不十分清楚,主要包括以下假说: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丝异常、细胞坏死与凋亡、神经营养障碍、自身免疫等。现在较为集中的结论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的氧化损害和兴奋性毒性作用共同损害了运动神经元,主要是影响了线粒体和细胞骨架的结构。该病的病理机制,西医认为:该病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大脑运动皮质区的大锥体神经元数量减少,高尔基染色可见皮质神经元稀疏,轴突变短、断裂和紊乱。大小锥体细胞以及相邻的篮状细胞内有磷酸化的神经微丝聚集,形成包涵体。在其相邻的皮质,包括运动前区、感觉皮质和颞叶皮质也可见到神经元胞体萎缩和数量减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4、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明显减少。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受累呈散在或局灶分布,受累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皱缩,神经突起变小。在残留神经元中,可以见到不同时相的变性现象,包括中央染色体溶解、空泡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以及神经细胞模糊不清等。延髓以下的包括皮质脊髓束在内的神经纤维髓鞘分解脱失。脊髓髓鞘染色显示,皮质脊髓侧束和前束脱髓鞘改变。镜下可以见到胶质化和降解的脂质沉积。皮质脊髓束轴索肿胀或球样化,内含包裹的神经微丝物质或其他一些细胞残留物质。脑干运动神经核中主要累及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核等核团,而眼外肌运动核和支配膀胱、直肠括约肌的腰骶Onuf核一般不受累。由
5、于失神经支配,肌纤维发生萎缩,而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又可通过远端运动神经末梢侧支芽生恢复神经支配。由于反复的失神经和神经再生,在病变后期可见大小不等的失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呈肌群萎缩,为典型的神经源性肌萎缩。ALS病理诊断标准:运动皮质的大锥体细胞消失,脊髓前角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脱失并出现异常的细胞病理改变,皮质脊髓束变性和脱髓鞘改变。该病的临床特点,西医表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7我的中医观(神经元类疾病)第7页共7页多成年起病,散发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岁,具有阳性家族史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岁。该病平均病程3-5年,但不同亚型患者病程也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发病年龄小
6、于55岁的患者生存期较长。此外,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病程与散发患者不尽相同,且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但无论何种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最终多死于呼吸功能衰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以上、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及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其中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为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为上运动神经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不同的患者,首发症状可以有多种表现。多数患者以不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
7、不灵活等。也可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局部症状起病。少数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感(即肌束震颤)、抽筋,并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活动外,全身各运动系统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多数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因该病主要累及运动神经系统,故病程中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统计显示,起病部位以肢体无力者多见,较少数患者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起病。不同的疾病亚型其起病部位、病程及疾病进展速度也不尽相同。对该病的治疗,西医认为:目前尚无可以治愈该病的方法,治疗措施主要是为了减轻症状、延缓病
8、情的进展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