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密度依赖的嗜盐古生菌噬菌体与宿主相互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密度依赖的嗜盐古生菌噬菌体与宿主相互关系研究1、相关定义1.1、在不同子通路中调控模式的定义我们依据宿主基因是否在寄生虫中有同源基因,将宿主的代谢通路分为两个部分:宿主和寄生虫共有通路和宿主独有通路。我们对每条子通路的调控模式的定义则基于富集分析的结果。如果子通路中处于上调基因显著富集则称该子通路为上调模式,若该子通路中下调基因显著富集,则该子通路为下调模式。在计算中,芯片上所有的基因及其差异表达情况仍作为背景值,而前景则取每条子通路的基因和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样,我们利用Bonferroni校验修正检验P值。1.2、相互动词的定义及分
2、类3.2.1相互动词定义3.2.1相互动词定义词类常常都是通过句法手段标准划分的,然而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具有共同的1周国光(1990):”(a)‘老张和老李是山东人’(加而不合。=老张是山东人,老李是山东人);(b)‘老张和老李是同乡’(加而且合。不能说‘老张是同乡,老李也是同乡’,必须‘老张和老李’才是同乡)”。24语义特点,以致于句法上也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8)张三和李四对视一眼,都笑了。(9)张三和李四对唱一首。(10)我刚才和他碰见了。从句法上分析:”对视”是不及物动词,”对唱”和”碰见”是及物动词,三个词是不能作为同类词语
3、出现的。然而它们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相互义的义项。有关相互动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邓守信(1970)最早提出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动词,邓守信称之为”多指动词”,邓守信的研究侧重于动作参与者的数量问题。这个问题一被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此类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界定”相互动词”题。朱德熙(1982)称此类动词为”对称关系动词”并表示此类动词表示动作须有双方面参加,且关系是对称的,然而朱先生并未深入研究。吴为章(1982)在研究”单向动词”时涉及此类动词的相关问题,可见吴为章研究的”单向动词”范围是比较广
4、的。刘丹青对相互动词的研究比较集中,在(1986)中刘丹青将此类动词称为”相向动词”,刘丹青(2000)又将之称为”相互性动词”。陶红印(1987)提出”相互动词”,他定义”相互动词”是”需要有多个参与者参加才能实现,在句法上这些动词要求代表复数实体的重要名词性成分与它们发生关系”。他定义的相互动词可以从语义上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指动作是”多个参与者交互的”,他给出的例子是”相遇、结婚”。张谊生(1997)定义”交互动词”是语义上由”两个方面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同时张谊生还给出两个句法框架,从句法角度对交互动词界定。徐峰(19
5、98)对张谊生的定义提出质疑,他认为张谊生(1997)的定义不是很准确,而且很宽泛,经过修订后,徐峰定义交互动词为:凡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以上的人或物同时参与,且至少有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对等动作关系才能实现或实施的动词,称之为交互动词。袁毓林(1989)主要研究准双向动词。准双向动词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发生强制性的句法关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同现时,其中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由介词引出。准双向动词的一个下位分类”协同动词”,与本文研究此类接近。”协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状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协同作用而成”。王颖(2008
6、)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给”相25互动词”下定义为: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参与,投射到句法上表现为两个论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主体之间存在着主从或对等的动作关系。实际上,相互动词之所以特殊,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类根据共同拥有的语义性质而划分的,那么这种语义性质在定义相互动词时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语义就是相互义。本文立足于相互义的特性,着重考察汉语相互义的几种句法手段的特点。从宏观的角度上看,相互实词只是表达相互义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我们已经完整定义相互义,认为相互动词是以相互义为义项的动词,相互动词具有相互义多个语义特点。首先,它要求相互
7、动词语义上有至少两个参与主体;其次,参与主体之间两两形成以动词核心语义为语义关系的对称关系,设动词语义为Rv,参与主体为a和b,则有aRvb,且bRva;最后,参与主体形成对等语义关系。1.3、相互义定义青(2008)认为相互义是一种语义回指现象,对于先行词的要求是至少为二的复数。回指通过指向先行词中除了”自己”以外的个体而实现。刘丹青(2000)在比较相互义与共同义时,指出相互义表达的是互为施受的语义关系。徐峰(2004)认为相互义是一种对称关系,”在对象甲与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也有同样的关系。设两个关系项分别为a和b
8、,两个关系项之间的关系为R,如果有aRb,那么就一定有bRa”,显然他是从逻辑角度阐述的。刘丹青(2008)和徐峰(2004)都认识到相互义含义的”交互”性,刘丹青侧重于相互的语义性质,徐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