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27650
大小:1.2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7
《bim工程师岗位主要职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施工企业BIM工作的推进策略 从鸟巢到水立方,从央视大楼到国家大剧院。当一座座富于创意的建筑在你的身边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不可思议的建筑形态和建设速度让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的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之前,也许没有人能想到今天建筑的形态与理念能够如此的大胆与前卫;十年之后,我们更加无法预知未来建筑会是怎样奇思妙想的结晶。 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业绩当然值得称道,但冷静思考一下,建筑业粗放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建筑业目前的现状是产品不标准、重复性小、项目分散、无固定车间和团队、建造过程复杂、施工非标准化
2、等。这些问题,仅靠现有的加工制造和管理方式,或者仅靠改造现有的管理流程都已无法解决。建筑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化的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才有可能扭转建筑企业粗放式发展及管理的现状,进而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而BIM的出现及应用,恰逢其时。 自2002年 BIM这一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之后,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CAD出现后,引领了设计技术的第一次革命,并被形象的称为“甩图板”。而BIM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它的作用和价值。最近几年,BIM在中
3、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识,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建筑……BIM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 无疑,BIM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了福音,特别突出的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再看民间,各类BIM咨询机构、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而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上看,一些先知先
4、觉的设计院率先行动,组建团队,大胆尝试。而一些精明的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也逐渐嗅到了BIM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BIM、学习BIM、引进BIM。 2010年笔者所供职的这家企业开始接触BIM,从开始的激动兴奋、到中间的茫然无助、再到后来的逐步清晰坚定,在推动实施BIM的道路上,走过了许多弯路,付出了很多辛苦,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施经验。当初集团确定要推行实施BIM的时候,我被任命为BIM实施推广的负责人,同时还要负责具体业务板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想通过此文,把我在企业里推行BIM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分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
5、分享一下。 一、施工企业如何认识BIM (来自BENTLEY与用友软件提供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软件应用总体方案说明》) 之所以展示上面这张图,是要说明一个观点。由于中国的工程承包体制与国外不同,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大都是不同的单位,围绕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稳固利益体,比如设计院在完成了设计任务后,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中退出了。比如施工单位,在合同按完成了投资方下达的建造任务后,也会退出。而BIM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模型的四大数据特性:完整性、唯一性、连续性、真实性。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的时候,一定
6、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去认识,不要单单盯住施工这个阶段,因为BIM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使得基于BIM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所以施工单位认识BIM,首先是思维上的改变,要跳出原有的纯施工观念:等着上面给图。而是要应用协同思维,主动把自身地位往业主方、设计方提升,设计阶段主动参与,将施工的思路、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BIM迟早会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最终会与企业的ERP系统进行打通,就像上面图中展示的一样,实现基于BIM的项目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二、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
7、在说施工企业推进BIM策略之前,我想结合我们单位这两年实施BIM走过的一些弯路,先和大家说一下我所认为的一些BIM认识及实施误区,个人意见,未见得正确,仅供参考。1、BIM就是建模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的认识,不单是施工企业。客观上讲,目前阶段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起初设计院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比如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时间、成本造价信息,运维阶
8、段更关注设备设施的维护信息等。所以建模仅仅是BIM的一个功能,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如果有人问,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我这里梳理了一下各方的观点,汇集了三条:(1)可视化;(2)信息载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