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22214
大小:9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2012年法律教育网基础班民诉-杨秀清讲义22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十二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1.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235条) 2.遵守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原则(236条) 3.司法豁免原则 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外国组织以及国际组织提起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本资料由新华考资网提供QQ:281342356 民事司法豁免是一种有限豁免,即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其所属国主管机关宣布放弃司法豁免的,或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向驻在国起诉引起反
2、诉的,均不享有司法豁免权。 4.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的原则(239条)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如果外国当事人委托律师以律师身份代理诉讼的话,则只能委托中国律师。但是,外籍当事人可以委托本国律师以非律师身份在我国法院代理民事诉讼。 5.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原则(238条) 在我国法院进行涉外民事诉讼时,由于该语言、文字不仅是当事人应当使用的,也是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使用的,所以只能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提示:在涉外仲裁中则不同,由于涉外仲裁机构是民间机构,所以在仲裁涉外案件时,
3、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商使用外国语言、文字。 第10页 ●二、涉外管辖 ●1.牵连管辖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41条)
4、 ●2.协议管辖: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本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第242条) ●涉外协议管辖与国内协议管辖的比较 第10页 : ●(1)适用案件范围不同。国内协议管辖适用合同纠纷案件,涉外协议管辖适用合同纠纷案件与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 (2)协议选择的法院范围不同。国内协议管辖选择的法院范围有: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以及
5、标的物所在地,涉外协议管辖可选择的法院范围是与争议案件有联系地点的法院; (3)协议的形式不同。国内协议管辖只有明示协议管辖,即书面协议管辖,涉外协议管辖有两种形式,一个是明示的协议管辖,即书面协议管辖,一个是默示协议管辖,即应诉管辖(《民诉法》243条)。 【例题·多选题】关于非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09/三/81) A.非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只能就合同纠纷进行协议,涉外民事诉讼可协议管辖的范围不限于合同纠纷 B.非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只能
6、书面明示,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可以口头的方式 C.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可以协议选择的法院范围广于非涉外民事诉讼 D.非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不可约定房产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法院,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可以约定房产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法院 [答疑编号793220101] 第10页 『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非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
7、、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本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国内案件协议管辖只能是合同纠纷,而涉外案件协议管辖除了合同纠纷以外,其他财产纠纷也可以协议管辖。因此,A项正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第242条的规定可知,无论是非涉外民事诉讼还是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都
8、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选择法院。因此,B项错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第242条的规定可知,非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法院只能在5个法院中进行选择,而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法院不限于上述的5个法院,只要与案件有实际联系的法院就可选。因此,C项正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第242条的规定可知,无论是非涉外民事诉讼还是涉外民事诉讼的协议管辖,都不得违背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是不动产纠纷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第(一)项的规定属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