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

ID:12419881

大小:6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7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_第1页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_第2页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_第3页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_第4页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但必须有形化的载体来表现。本文概要总结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之于杭州的意义,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的基本特点、社会参与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进一步加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的建议。认为杭州非遗宣传展示体系的完善和建成,可以满足更加完整、系统地呵护杭州的特色文化,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民族艺术和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让非遗与生活更加紧密,进一步惠及寻常百姓。本文写于2014年12月,系2015年《杭州蓝皮书·文化卷》第一篇的原始稿件。杭

2、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建设研究一、前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无特殊情况,以下均简称“非遗”)保护迅速在杭州全市形成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于为了使生活更美好,民众日常生活审美化需求的选择。这在传统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喝茶有茶艺,茶道;饮食讲风味,菜系。非物质文化遗

3、产保护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因此,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好民族文化的文脉。《老子》有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但必须有形化的载体来表现,同时也一定要依附于某一活动场所或空间。这一活动场所或空间就成为非遗设施。非遗设施一般可以定义为,通过展示、交流、传习、培训等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活动场所和空间。非遗设施存在非

4、物质文化遗产馆、专题展示馆(中心)、传习所、茶馆(书场)、剧场、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多种形态。在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1周年之际,非遗设施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不同的尝试。构建具有现代意义的非遗宣传展示体系对于推动杭州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非遗宣传展示体系的构建是项综合性工程,它的主体任务就是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中,通过整合非遗保护基础设施资源,续这一活态文脉,让城市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

5、急需解决的比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似乎更为紧迫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千秋万代的事情。保护工作的长远性,决定了我们要采取稳健扎实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结合的发展方针。我们不能设想非遗保护再有10年或者20年就保护得很好,这是不可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书记关于传统

6、文化高屋建瓴的论述,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和传播非遗指明了方向。非遗宣传展示体系的构建,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以人为本,注意城市化发展中,对与人相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延续可能带来的各种障碍危害的消除和有利其发展机制的修复弘扬,关注其在城市的变迁中合理变异带来的传统重构或创造。因此,建设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体系,构建以人为本,孕育构建现代与活态遗产和谐共荣的生存空间,生活世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将是一个重要课题。鉴于非遗设施对于非遗保护事业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仅从非遗设施角度探讨杭

7、州市非遗宣传组宣传展示体系的构建。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系的背景和意义保护非物质遗产就是保护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特性,进而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尤其在工业化进程中,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情势下,保护非物质遗产的迫切性不言而喻。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对“非遗”保护问题的重视,大家对其关注和热情日益高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2011年2月25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标志着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进入了新的高峰,我国“非遗”保护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

8、次这样一个格局。鉴于非物质遗产的独特性,其保护方法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其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它的活力,主要通过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核心载体的“人”对它的“使用”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体现为“传承人”这一概念;二是将其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即从无形化到有形化,也被称为“记忆工程”,用录音、录像、文字记载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加以记录存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