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

ID:1238217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_第1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_第2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_第3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_第4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论文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东西方自然观的比较摘要: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跟东西方自然观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即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关键词:中西方;自然观;比较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认识,是世界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它的存在与运动受什么样的法则支配第二,自然世界对人类生存有什么价值,自然世界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料,它的权益是否应该尊重,人类该如何握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第三,人类精神同自然相联系,这种生命价值是在同自然对立与征服的过程中实现,还是与自然为一体,尊重的前提下完成的。中国古代人们根据劳作经验极

2、其科学积累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逸周书·常训》指出:“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不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正因事物的常性不改,人类才能认识它,顺应它。经过对大量经验事实的反复观察和分析比较,古人形成了一种观念:许多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相互感应作用。先秦典籍中,有关这种认识的论述很多。如《周易·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吕氏春秋·召类》:“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相从”、“相应”、“相求”、“相召”均指事物间的感应现象[1]。古人虽然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然而由于人们认识能力有限,还有科

3、学技术的落后,人们无法解释许多的事情,于是出现了对祖先的崇拜和泛神论。文献记载秦时传有歌谣如下:秦人谣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公元前211年,也就是始皇帝第五次出巡的第二年,一颗流星燃烧着耀眼的光芒落在了秦国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地面上,变做了巨大的陨石。有人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说了,派了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起来杀了,并愤怒地命人焚毁了那块陨石。在我们今天看来,那只不过是颗陨石而已,可在当时却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认为那是上天对秦皇的不满才降下陨石,来惩罚秦皇。先秦时期古人就强调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4、,即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所谓的“天”就是指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天人关系论的开端问题是人在宇宙间的位置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有两种学说:一是认为人是藐小的,在宇宙中没有重要的地位。如庄子《外篇》中有云:“吾在天地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二是认为人的身体虽然藐小,但却有着优异的性质,在天地之间有着卓越的位置。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无论是人的藐小,还是优异,在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中,天与人是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将人置于大自然中,认为人不过是大自然

5、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是平等的。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融入自然、复归自然,都是这种平等思想的体现。这些中国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都表达了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此外,董仲舒还提出天人相类相应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化春秋冬夏之类也。天亦有喜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说明在儒家思想中,人不但与大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且人类是大自然的另一种呈现方式。道家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与儒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殊途同归。他们主张崇尚自然,顺从自然,追求对自然本性的回归。例

6、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不以人力改变大自然,让其与人类和平相处[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扬弃了汉代自然观中的神学成分,是在玄学大背景下一个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回归。它既内在又超越,肯定人的感情欲望,对人生的短暂充满思索和忧虑,又提倡以虚静恬然无为的自然来超越感官欲望,追求形而上的超越品格。汤用彤先生说过,先秦和汉代都是宇宙论,而魏晋玄学却是本体论。即通过有无、本末等范畴来讨论宇宙间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魏晋玄学走出了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经验直观,达到了纯粹的思辨。魏

7、晋玄学的思想特征首先体现在王弼的本体论思想中。王弼说过:“夫不能辨名,则不可与言理;不能定名,则不可与论实也。”因此辨名析理成为讨论问题的方法和前提。魏晋哲学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存在合理性的论证,构成它的自然观由“自然即合理”到“合理即自然”转变的最只要的内容之一。如果说,老庄这哲学在对待外在自然界时,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那么在对待人自身时,则恰恰相反。所谓“少私寡欲”、“黜肢体,堕聪明”、“心斋”、“坐忘”等等,应该说都是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我们至少可以说,魏晋哲学对于人性问题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对于人的自然想的认识也是前所未有的。即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满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