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ID:12374671

大小:47.7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6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4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泽,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5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

2、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这种无须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

3、做“印刻”,印刻发生的时期便是关键期。4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变化。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生变化的两个过程。2感知运动阶段(0~2岁)获

4、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掌握口头语言,单向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6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7弗洛依德

5、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他把人格分为5个时期:口腔期——从出生到12至18个月,肛门期——从12,18个月到3岁,性器期——从3岁到6岁,潜伏期——从5岁到12岁,生殖期——从12岁到成年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婴儿期(0-1.5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早期(1.5-3岁),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3-6,7岁)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6,7-12岁)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实

6、的实现。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成年晚期)9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0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三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2认知方式分类:场依存和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13学习风格的差异分类:瑞德的学习风格类型,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

7、格类型14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15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者智能,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16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㈠性格特征差异{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型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㈢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

8、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17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研究停留在了无特殊训练情况下的儿童认知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