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讲义

《基础心理学》讲义

ID:12373605

大小:2.70 MB

页数:133页

时间:2018-07-16

《基础心理学》讲义_第1页
《基础心理学》讲义_第2页
《基础心理学》讲义_第3页
《基础心理学》讲义_第4页
《基础心理学》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意志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感知觉思维表象、想象记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与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的分类体系: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物质有液态(动态)、固态(静态)和气态(不稳态)。心理的形态结构也有三种,分别是心理过程(动态)、个性心理(静态)和心理状态(不稳态)。心理三态其间的关系是:1.纵的来看是动态-不稳态-静态,动态和静态的位置可以互换,不稳态居中的位置不可移动;2.横向来看,三者交互制约,彼此渗透。——【燕国材.《理论心理学》,整理自18—

2、20页。】-133-过程是物质运动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空间上的广延性,也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形式。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活动状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活动是绝对的,静止则是相对的。而有活动就会有过程,有过程就会有阶段。活动—过程—阶段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任何事物都是过程,整个宇宙就是无限的发展过程;过程是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辩证统一。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过程的科学论述,我们就心理过程得出如下几点结论:①心理同任何物质一样,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活动着。②心理既然有活动,就必然有过程,是之谓心理过程。③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所经过的发生、发展、形成和消失的历程。④心理过

3、程也是人心理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形式,没有心理矛盾(内部的和外部的)就不会有心理的活动与过程。心理过程主要有如下三个特征:①持续性。这是就时间上的活动变化来说的。即任何心理现象都处在连续不断的活动变化之中,只不过是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持续的时间长;而低级的、简单的心理过程,其持续的时间短。②广延性。这是就空间上的活动变化来说的。即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变化的。其中,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活动的空间大;而低级的、简单的心理过程,其活动的空间小。③间断性与不间断性的统一。心理现象在活动变化的过程中,就某一点来看,它是停顿的、间断的;但就整个过程来看,它又是不停顿、

4、不间断的。再者,就个别的心理过程来说,它有消失停止的时候;但就其整体来说,它是不会消失停止的。——【燕国材.《理论心理学》,第157—158页。】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称,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想象等。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认识客观世界,一是改造客观世界。以前者论,它他现在人们的心理上,就要求有感知、观察、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以便凭借它们去了解与把握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运动、变化的规律。。认识过程的根本特点是反映性。反映性的实现必须包括三个要素:①反映者,即反映活动的

5、主体。②被反映者,即反映活动的客体。③映象。它是反映者与被反映者的中间环节,存在于人脑中。从客观来说,映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体现,客体是什么,映象基本上也就是什么;从主观来说,映象以客体为基础,又是主体加工的结果。应当说,映象是主观加工与客观体现统一的产物。认识过程一般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亦即感知(观察)与思维两个阶段。前者认识事客观物的表面现象,以获得感性认识;后者认识事客观物的内-133-在本事,以获得理性认识。而表象则是这两个阶段的中介。从前者看,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从后者看,表象又是理性认识的低级阶段。正因为如此,表象乃是感性认识(感知)发展到理性认识(思维)的过渡

6、环节,没有表象这个环节,感知是不可能上升为思维的。——【燕国材.《理论心理学》,第160页。】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行为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评价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亦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意志过程: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一个人有意识的提出目标,制订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按照心理过程的三分法(康德的三分法最为典型,即将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感情和意志三个部分。此分法影响广泛深远,直到今天的基础(普通)心理学仍沿用这种三分体系结构),即是把心理过程分为

7、认知、感情和意志三个范畴。而按照二分法,则把整个心理过程分为认识和意向两大范畴(潘菽就持此观点)。即我们谈的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均属意向过程。上面说过,人们担负着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这体现在人们的心理上,要求有需要、注意、兴趣、感情与意志等心理活动,以便通过它们,去对待和处理客观事物。意向过程的基本特点是反应性。反应性的实现只需要两个因素:①反应者,即反应活动的主体。②被反应者,即反应活动的客体。——【燕国材.《理论心理学》,第158-161页。】个性心理倾向性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