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7237
大小:1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09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监测复习题一、问答题1.环境污染物致畸作用可能的机理。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2.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类哪几类?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
2、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污染源监督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污染规律研究监测: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3.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是适用
3、于全国范围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4.比较环
4、境质量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随时间而变化,不具有法律效力。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基础,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她既有法律强制性,又可以根据技术、经济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而不断修改、补充。标准要定在最佳实用点上,既不能强调技术先进而使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也不能强调可能迁就现有的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5.水域功能的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5、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1.河流采样垂线及垂线上采样点如何设置?在设置采样断面以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然后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研究采样点数目和位置。采样垂线的设置水面宽垂线数说明≤50m一条(中泓)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3.
6、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50m~100m二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100m三条(左、中、右)河流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水深采样点数说明≤5m上层一点1.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不到0.5m时,在水深1/2处。2.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3.中层指1/2水深处。4.封冻时在冰下0.5m处采样,水深不到0.5m处时,在水深1/2处采样。5.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采样点。5m~10m上、下层两点>10m上、中、下三层三点2.论述应急监测现场采样原则。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一般分为事故现场监测和跟踪监测两部分,其采样原则如
7、下:A、现场监测采样i、现场监测的采样一般以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水体的特性布点采样和确定采样频次。ii、事故发生地点要设立明显标志,如有必要则进行现场录像和拍照。iii、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一份供送回实验室测定。如有需要,同时采集污染地点的底质样品。B、跟踪监测采样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随着稀释、扩散和沉降作用,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掌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事故发生后,往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