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

ID:12359390

大小:53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6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_第1页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_第2页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_第3页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_第4页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一拖展览馆主要陈列了一拖的一些产品以及和农耕有关的浮雕等。在一拖展览馆内我看到了:和农耕有关的历史文物;蒸汽拖拉机;新中国初期的农业机械及相关实物;中国一拖的一些老产品还有中国一拖的各类相关资料。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是我对我国的农耕历史有了较大的了解,同时对一拖的历史及其产品也有了深入地了解。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进行讲解。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主展区分两层,共八个展区。您现在的位置是博物馆的序厅。这面造型墙的寓意,就是我们博物馆一楼的主题:“东方红”耕遍祖国大地。如今,随着中国农业机

2、械化的逐步深入,许多地方都开始使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这台120马力4轮驱动的东方红轮式拖拉机非常受欢迎。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人类文明的进13程中,农耕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华夏农耕也创造了许多令整个世界惊叹的奇迹。所以我们的参观就从华夏农耕开始。下面请随我右转,进入第一个展区:华夏农耕。在农耕发展过程中,农具的发展最能体现人类的进步。华夏农耕的先进性也主要体现在各种农具上。这副河洛农耕图,刻画了唐宋时期河洛地区的农业耕作全貌。而这四副浮雕柱,则描绘了中国农具制造、使用,以及抽象成符号、文字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农具中,犁是最

3、有代表性的。早在汉代时中国犁就有了犁壁,领先西方近两千年。这就是我们复原的唐代曲辕犁。唐代曲辕犁是中国传统农耕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犁辕呈弯曲状而得名。唐代曲辕犁有长犁和短犁之分,唐代陆龟蒙所著《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辕长约2.7米,唐代以后,长曲辕犁逐渐被更加灵活的短曲辕犁所替代。在借鉴中国犁之前,欧洲主要有两种犁,一种俗称爬犁,另一种俗称重犁。爬犁不能深耕,而重犁则非常笨重。由于没有犁壁装置,重犁耕作常常需要6到8匹马牵引,许多农民因买马而倾家荡产。更重要的是没有犁壁就无法实现垄作,欧洲农民不得不进行轮耕,在几块土地上轮流耕作以恢复地力。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率

4、非常低下。到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荷兰海员远航到达中国后,把中国犁带到了欧洲。许多史学家认为,中国犁直接推动了欧洲的农业革命,而欧洲农业革命则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推广应用为标志。蒸汽机出现后很快应用到农业上,出现了蒸汽拖拉机,以后13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又有了汽油拖拉机。汽油拖拉机出现后,拖拉机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机械。我们都知道福特汽车,但福特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却在拖拉机上耗费了更大的精力,用大批量流水生产方式制造拖拉机,是亨利·福特的创举。拖拉机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开启了人类耕作的新篇章。在欧洲众多拖拉机制造商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的时候

5、,中国农耕却依然停滞在手工劳动的阶段。拖拉机进入中国最早是在清代末年,当时称“火犁”,这个名字就像“火车”一样形象。但这些引进只是个别现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直没有建立自己的农机工业,进口的拖拉机也很少。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解决数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方面开始建立国营机械化农场,进口了一批拖拉机,这两台拖拉机就是当时从法国进口的。另一方面,国家从一五时期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同时,国家号召各地积极对传统农具进行改良。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毛泽东和刘少奇都亲自到田间地头视察。当时通过各种渠道进

6、口的拖拉机大小不一、形式各异,中国也被称为“万国拖拉机”。但进口拖拉机对中国80多万个村庄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建立中国自己的农机工业迫在眉睫。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展区:奠基中国农机工业。1953年,代号081工程的洛阳拖拉机厂的筹备处,在洛阳老城这间不起眼的小院里挂牌。中国农机工业就从这里开始起步。13我们脚下这片地方是块风水宝地,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所以这里地下古墓众多。建设第一拖拉机厂,首先要做的就是探墓。这就是在全球考古界都有名的“洛阳铲”。第一拖拉机厂的破土动工典礼,有7万人参加,当时洛阳的城市人口还不足10万。随着一根根钢桩打下的,不仅仅是一

7、座座厂房,更是广大人民对使用拖拉机的企盼。一拖动工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很快一拖就收到全国数千封来信,同时,最多的时候,每天有上万人来建设工地参观。第一拖拉机厂由苏联援建,苏联专家们在一拖的建设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如今,一拖的正门以及厂内许多建筑,仍然保留了苏式建筑风格的原貌。而对一拖的建设者们来说,要学习苏联技术,首先要从俄语开始。这是拖拉机老专家关树文在留学苏联前购买的我国第一版俄汉字典。为早日实现“耕地不用牛”的梦想,新中国的建设英才们,从四面八方云集洛阳。在大城市学习、来一拖工作、立业、成家,这是许多一拖创业者共同的人生轨迹。很快,我国第一台拖拉机就在一拖诞

8、生了,一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