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

ID:12345872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研究论文-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   [摘要]  自中国开始追求工业化以来,中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就被裹挟入整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不再是单纯的农业或农村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公司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发展领域的基本问题不可能是农业问题,而可被归纳为在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这个主要体制矛盾的制约下包括农民、农村和农业等三个维度的三农问题。                      [关键词]  中国经验;  中国改革;  比较优势; 工业化;  农村                     一、“中国经验”的另类解读 

2、                    首先,是对于所谓“百年中国”的不同于西方意识形态的解读(温铁军:《百年中国,一波四折》,参阅温铁军著《我们到底要什么》,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自清末以来,在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环境长期高度紧张的条件下,中国人所做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无外乎是先后开展了4次代价极大的工业化建设——清末借湘、淮两军崛起而坐大之地方势力为主的“复制翻版”式的洋务运动、民国时期战前短暂的民族主义工业化及利用战争机会形成的国家主义工业化、新中国的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改革以来产业资本形成之后的高速度扩张。                      

3、         无论朝代怎样更迭、政党如何演变,中国终于成为所有人口过亿的第三世界“原住民国家”之中唯一短期内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                     其次,由于这种后发型工业化是在资源短缺、人口最多的大陆型国家里进行的,又只能、且有条件靠内向型资本原始积累进入工业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机制,就是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名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来集中使用中国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地替代了稀缺程度接近于零的资本要素,大规模投入于政府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大型基本建设。                     其三,这种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及其内向型资

4、本原始积累进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制度,必然与主要靠殖民主义对外扩张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制度完全不同——不可能靠某种革命来集中劳动力投入于国家基本建设的西方(除了奴隶制时代和殖民地奴役劳动之外),在劳动力分散条件下只能先有个体化的作坊手工业时代,再逐渐形成地域集中的“工场手工业”,然后才能逐渐积累进入机器工业的资本。西方这个缓慢进入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三阶段,与中国1950年代初在战争压力下直接进入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建设的快速进程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但由于两者形成的经济基础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当然会对上层建筑的不同起决定作用。                  

5、   西方经济学把要素的稀缺性作为市场经济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前提条件,但那是指要素的“相对”稀缺。中国在1957年苏联突然停止投资之际,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资本要素的“绝对”稀缺。而在这种以外资投入为主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旦出现起主导作用的资本要素绝对稀缺,那些按照市场经济构建其经济基础和按照自由主义理念构建其上层建筑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出现工业化中断。                     不仅如此,更为严峻的是:正是由于援助国投资工业化期间,受援国通常会按照援助国的要求来构建符合这种工业化经济基础的庞大上层建筑;那么,一旦这种上层建筑及其内涵教化功能的意识形态成为受援国的主流

6、话语,就很难随投资中断、经济基础不得不改变的客观变化而主动地自我变革,往往因其内在利益结构固化而走向经济基础变革的反面。于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随援助国撤资而发生社会动乱甚至人道主义灾难……。                     这可能是那些同样以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作为“比较优势”的一般发展中国家大部分至今没有完成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都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那么,这就不能成为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理由。亦即,中国具有的恐怕不是“这种”比较优势。                     进一步看,中国之所以在

7、苏联撤资之后得以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继续其以国家民族主义为实质,以通俗化的阶级斗争和理论上的继续革命为意识形态动员手段,有效地发动全体民众参与的“地方化(localization)”的工业化进程,并且用了比西方国家短得多的时间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原因,在于其以“全民所有制”为名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不同。此时期,反映在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上常见的典型说法,就是抹杀了个性的、极权主义的“人海战术”:中国从1957年苏联停止投资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