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44570
大小:11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6
《技能人才培育先进申报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申报材料2011年9月2日改革促发展 特色谱新篇----湖北省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申报材料 湖北省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是随州市技工学校,于1985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创建。2006年4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2008年元月,为进一步壮大随州职业教育规模,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为基础,整合随州市烈山中学、随州市工业学校、随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优质教育资源而成立的一所集技师、高技、中专、中技、高中、短期培训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随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新组建的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占地327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职员工586人,其中省级金牌教师6人,高级职称90人,双师型教师180人。在校学生6800人。开设计算机、机械、电子三大类共28个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焊接培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家用电器实训中心、激光加工实训中心,钳工、电工、汽车、财会等实习场所,设有电工电子实验室、机械陈列室、家用电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专门教学场所,6000多个实习工位。 其中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余人实习技能实训中
3、心大楼于2010年5月18日建成启用。学校固定资产超过1.8亿元,各类实验实习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为培养一流的学生提供了保障;配套的公寓、餐厅、浴室、运动场等设施又为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提供了最佳场所。建校二十五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从严管理,从严治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为社会输送了四万多名毕业生,其中80%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在诚信办学、教育创新、保障就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受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4、、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文明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综治委以及随州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与嘉奖。学院多次被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职教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六届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六年被湖北省综治委授予“全省安全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技工学校”,2001年被荣记“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战线集体一等功”、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8年5月我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首批高
5、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我校的具体作法是: 一、转变办学观念,突出办学特色,构筑学校发展平台近些年来,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职业培训资源不再稀缺。作为职业培训主力军的技工学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就必须切实转变办学观念、突出办学特色,打造学院品牌,实现学校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时调整办学方式,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精品名牌、务实创新”的工作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紧贴市场、创新机制、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的教育理念,狠抓教学改革、学生就业
6、和学校管理,夯实了办学条件,改进了办学方式,使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水平和办学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我校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是围绕一个目标,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有爱心、守纪律、肯吃苦、懂技术、善创新”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二是建好两支队伍,即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引进,逐步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是讲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不断学习和实际历练,建立一支既懂教育规律又懂教育管理,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的“复合型”管理干部队伍。三是组织好三个课堂,即认真组织好实习教学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和
7、课外培训课堂,并向第一课堂(实习教学、理论教学)要质量,向第二课堂(课外培训)要素质;四是坚持“四个结合”办学,即: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支持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人才相结合,人才培养与职业需要相结合;五是做到五位一体,在办学功能上真正体现职业技能开发的要求,努力将学校办成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岗位需求预测与就业安置于一体的综合职业培训基地。二、加强专业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在专业设置上,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专业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传统专业出特色、创
8、品牌,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为活力、跟市场”的专业设置思路。1、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在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