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27975
大小:10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6
《高三语文专题备考——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专题备考——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郭建设一、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
2、,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二、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式(二)被动句式(三)倒装句式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四)省略句式 1、省略主语23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五)疑问句式
3、(六)否定句式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解析: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注意:这里所说的“名词用作动词”特指用作一般动词。其实,名词用作动词后,还可以是使动用法或者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解析: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注意:这里所说的“形容
4、词用作动词”特指用作一般动词。其实,形容词用作动词后,还可以是使动用法或者意动用法。 再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素善留侯张良……”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23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解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使动用法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再如: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23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养备而动时
6、,则天不能病。”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再如: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剂)也。”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魏置相,相田文。”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23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