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25677
大小:2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6
《大班数学教案:区别10以内的双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大班) 设计者:文鑫 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让幼儿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感知10以内单数和双数排列 规律。 2.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一定数量的卡通玩具。1—10的数字卡片若干。 2.自制小奖品和金钥匙若干。 活动过程:1、介绍“中奖游戏”。 (1)提问:“什么叫中奖?”老师解释,帮助卡通宝宝找朋友。如果帮它们都 找到了朋友(指都找到了一对一对卡通玩具),就算中奖,能得到奖品。 如果其中有一个卡通宝宝找不到朋友,
2、则不能得到奖品,也就是没有中奖。 (2)讲解游戏规则。 每人请出若干数量卡通宝宝来做游戏。分成弟弟妹妹两队,进行比赛。提示幼儿可用已经玩过的非正式活动中“圈一圈”游戏的方法,来玩中奖游戏。 2.第一轮游戏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意义。 (1)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能不能中奖?为什么?加深对游戏意义的理解。即:帮助卡通宝宝找到朋友,就能中奖,反之则不行。 (2)第二轮比赛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弟弟队(或妹妹队)总是能中奖?让幼儿知道游戏中“请多少数量的卡通宝宝”是能否中奖的
3、关键。 小结归纳:遇到2、4、6、8、10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能找到朋友,也就都中奖。遇到1、3、5、7、9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会剩下一个找不到朋友,所以不能中奖。 (3)认识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3.第二次玩中奖游戏,练习正确较迅速的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介绍第二次中奖游戏规则:老师抽取10以内任意一张数字卡片,如抽取的数字卡片是双数,幼儿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数字卡片是单数,则幼儿作双臂交叉抱状。对者得奖,错者不得奖。 (2)游戏速度要求由慢到快。
4、(3)游戏评价。 4.第三次中奖游戏,感知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 (1)介绍游戏规则:有1—10的数字卡片,幼儿根据老师要求翻卡片,如翻对则中奖。 (2)出示从小到大排列的1—10的数字卡片(反面),告诉幼儿这些数字卡片是从小到大,从1开始排队的,让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游戏开始,教师发口令。1:翻出这些卡片中全部的双数。2:翻出这些卡片中全部的单数。 (3)讨论:某某小朋友怎么会较快的把全部双数卡片翻出来呢? 某某小朋友怎么会翻得较慢,漏了一个单数?有没有让他翻得又 快又对的好办法?(感知
5、和积累1—10中单双数见 (4)讲解小结。 后动延伸: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可组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区别单双数的活动。如:利用点名机会,让幼儿从学号中辨别单双数;外出时,从大街小巷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等等。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区别单数和双数。 家长参与: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区别单数和双数的活动,如:家庭生活中让幼儿分发筷子,知道一把筷子在一双双的分发后,看最后剩下的是一根还是一双,来判断先前拿的一把筷子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给幼儿一定数量(10以内)的纽扣或纸牌(超过10以内的数量),让幼儿运用
6、已有经验来区别单双数。 说 明:本次活动前,我们已通过非正式活动“圈一圈”投放了有关区别单双数的活动材料,如对实物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部分幼儿已有将两个数量的实物圈成一个集合的感性经验,初步感知了数量中单双数的意义,但这仅是一些初步的,点滴的,零碎的经验,尚需帮助幼儿进行整理,使幼儿从具体的,形象的事物现象中抽象,提炼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因此我们设计安排了本次活动。通过多个游戏活动环节,让幼儿区别单双数,并感知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激发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
7、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
8、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7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