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17868
大小:3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6
《鱼类关键生境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鱼类关键生境研究进展生物与栖息地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资源管理上的重要决策依据。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和环境,关系着生物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在各种水域环境中,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关键作用的那些生境成为水域生态学和渔业管理的关注焦点。这些生境通常被称为鱼类关键生境,或鱼类基础生境(essentialfishhabitat,EFH)。在渔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和管理者逐渐意识到栖息地对鱼类资源的维持和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渔业管理实践中,逐步强化了生境保护意识,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概念。1 EFH的定义
2、及由来鱼类产卵、繁殖、摄食或育成所必须依赖的水域或底质环境称为鱼类关键生境。其中的“鱼类”是指除了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以外的各种有鳍鱼类、软体类、甲壳类以及其他所有的海洋动物,并非专指狭义上的脊椎动物门的鱼类。为便于全面理解EFH的定义,美国国家海洋渔业服务部(NMFS)指南对该定义中的其他关键词进行了详细阐述:定义中“水域”包含了鱼类所利用的各种水体及其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属性,也包括鱼类在以往历史中生活过的区域;“底质”包括各类沉积、硬质海底、水中的各种结构物以及相关的生物群落;“必须”是指这种生境在支撑一个可持续的渔业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
3、过程中必不可少;“产卵、繁殖、摄食或育成”则涵盖了一个种类全部的生命史。NMFS同时也特别指出,对EFH的描述不应仅仅局限在生境中的温度、盐度、营养盐、溶氧、底质类型和植被组成等环境条件,还应包括其理化和生物区系特征,因为后者往往是影响鱼类分布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沿海国家的渔业发展普遍经历了“渔业复兴—快速发展—饱和开发—捕捞过度—渔业管理”的过程。在这历程中,伴随人类工业化进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成为鱼类栖息地退化并逐步丧失的罪魁祸首,并最终成为制约各国渔业长期发展的桎梏,越来越多的渔业科学家和管理者意识到渔业健康持续的发
4、展离不开栖息地的保护,健康的生境是鱼类繁殖、生长和洄游以及维持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而目前我们对各种栖息地的认识仍然有限,鉴于此,有必要进行针对各种重要栖息地的系统研究和全面管理。鱼类关键生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2 EFH的评估内容和操作流程EFH评估即对所提议的科研和管理项目的充分回顾、并就这些项目对EFH的潜在影响作出评价。EFH的评估内容包括:(1)对提议的管理和科研事项进行详细阐述;(2)对EFH进行识别,就上述事项对EFH的可能影响(包括持续效应)进行分析,并对目标种及其他相关种类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管理进行探讨;(3)给出各联
5、邦机构对EFH相关行动效果的看法及观点;(4)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可行性措施。如果按所建议的方式进行管理有可能带来很大影响的话,在适合的条件下,对EFH的评估还应包括现场视察的结果、权威专家对受影响的栖息地或种类的看法、相关文献的回顾、对建议方案的其他选择的分析以及任何其他相关的信息。事实上,不同的渔业管理机构对EFH评估的实施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这是由于所处的海域环境和资源状况以及相关的研究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为了保证EFH相关措施的实施不会对栖息地的渔业资源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NMFS对EFH的评估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规范将EFH相关项目的实施是否会
6、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作为判断评估材料准备的关键环节。绝大多数的鱼类栖息地评估都有着类似的操作流程,即以观察到的鱼类分布特征为基础提出一系列的假说,并对鱼类分布起着决定作用的环境参量进行解释,其中的环境参量主要是指水质和物理特征方面的指数,如底质、流速和水下植被等。3 EFH的识别和保护3.1 EFH识别的重要性和识别内容栖息地的质量可以直接从鱼类对其利用的强度上反映出来,质量越高的栖息地,其支撑的鱼类密度往往也就最高。Bond等在研究南加利福尼亚湾的鱼类栖息地时提出一种评价栖息地价值的新方法,就是基于鱼类功能群的组成情况,功能群越复杂,则相应的栖息地利用
7、率越高,其价值也就越大。上述研究虽然未融入EFH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为EFH识别技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进行与栖息地相关的各种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研究时,首要且必须做的是对EFH进行识别。对EFH的识别和保护是管理各资源种群的重要环节,对鱼类栖息地的识别、保护和修复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物学评估操作规范》(OCAPBA)指出,在EFH的识别过程中,对鱼类繁殖、产卵和洄游起关键作用的EFH必须包含以下各方面的详细信息:(1)底质组成;(2)水文水质;(3)水量、水深和流态;(4)栖息地外延的梯度变化和稳定性特征;(5)饵料生物组成;(6)
8、栖息地覆盖度及复杂性;(7)栖息地的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特征;(8)栖息地的各种进出口和通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