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12324
大小:10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6
《长春版语文七上第9课木兰诗教学参考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木兰诗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而后返回故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忠孝、勇敢、机智、刚毅、爱国、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少女形象。第一段,即开端四句,是全篇的引子,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由木兰停机叹息,既向读者交代木兰是个勤劳的妇女,又引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得慷慨而有气势,毫无出征前的凄惨情调,从中显现出木兰的坚强性格。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
2、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紧承上段“市鞍马”,以排比的形式,铺写置备行装。表现了上战场之前的细密准备。“旦辞爷娘去……”八句,写征途中的所见所感。这八句用的是排比句式,由近及远,感情逐渐深入。辞爷娘,宿黄河,在一片沉寂中,听到鸣声溅溅的流水,她不由得想到了远在家乡的父母,想起了值得怀念的日常家庭生活。辞黄河,至黑山,已经接近前线,听着燕山胡马的啾啾嘶鸣,她想到的仍然是家乡,是骨肉之爱。这时候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争工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妇女,她对面临的困难有焦虑,对家乡父母有怀恋,她热爱和平的生活
3、。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最后得胜而归。“万里赴戎机”写木兰长途跋涉,“关山度若飞”写转战各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战地的艰苦,“将军百战死”写战斗的残酷,“壮士十年归”写战争的漫长。虽然短短六句,却内涵丰富、概括力强,贯通全篇,令人从中想象到木兰驰骋疆场的英勇矫健的气概。最妙的是“壮士”一词还暗中提醒了读者,注意到木兰此时是男装,为下文的突变做了铺垫。第五段,写木兰得胜还朝,辞官要求还乡。这再一次说明木兰的出征只是为了代替老父应征,而不是要追求功名富贵,表现了木兰热爱家乡劳动生活的高贵品质。第六段,描写木兰
4、回家后的动人场面。“爷娘闻女来”至“向猪羊”,用爷娘、姊、弟三个叠调,写出了举家听说木兰回来时的欢喜。场面之热闹,情调之明快,都和上文“朝辞爷娘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所写到的人物,他们的行为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不但恰如其分,而且很好地烘托出一种亲切热烈的气氛。从“开我东阁门”至“对镜帖花黄”六句,写木兰入阁返女装。这几句节奏轻快,如行云流水,步步递进,从木兰入阁门开始,逐句脱卸,直至“理云鬓”、“帖花黄”两句,方始明白点出恢复了女儿装束。“出门看火伴……”四句,写出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之后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同行十二年,
5、不知木兰是女郎。”这说明木兰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是多么坚强和聪敏,能够完成一般女子无法承担的任务,连身边的战友都不能发现她是一个女子。这种对木兰英雄本色的侧面描写,比前文“万里赴戎机”一段的正面叙述还要来得有力量,它使木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富有人情味了。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
6、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问题探究1.“唧唧复唧唧”究
7、竟是什么声音?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1)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2)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
8、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尽,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