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

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

ID:12302241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1页
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2页
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3页
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思想对当今教育管理的启示摘要: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从私学管理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能给当代教育管理很大的启示。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管理原则与方法是“礼治”与“仁政”。儒家的管理思想对当代教育管理有指导作用。分析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重视教师作用”、“重视德育管理”等思想,并讨论其对当代教育管理的启示,对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教

2、育管理启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为丰富多彩。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儒家管理思想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使得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古代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孔子的管

3、理思想同样可以拿来为今天的教育管理服务。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管理思想也都深深地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现代管理同样如此,因此,在探讨现代管理时,如何借鉴古代优秀传统经验是及其重要的,这些经验对现代教育管理是有很大的指导借鉴作用的。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人性假设上,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基本观点。它的含义有:一是人性有其共性和一般性;二是人性在后天受外力影响或改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是每个人的人性产生差异。孔子之后,儒

4、家主要代表人物对人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分歧。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恶是自然属性。如上所述,儒家相关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对人性理论的分析而提出的。无论何种形式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要很好地进行管理活动,就必须对人进行必要的分析。孔子认为,要实现已定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只有依靠人的能力才能办好事情,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和创造能力。在管理过程中重视“仁者爱人”思想,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平

5、等和谐的关系,从而共同实现管理目标。4在现今的教育管理活动中,我们要借鉴和运用儒家管理思想的成功经验,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在把握教育工作人员整体共性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要依人情、人性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使得管理处于有序的状态,从而保证教育管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二、“礼治”与“仁政”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依据礼与仁而提出的管理原则与管理方法被今人概括为“礼治

6、”与“仁政”,体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核心为人本主义、仁爱主义、中庸主义和理性主义,即所谓仁、义、礼。在具体方法上,他提出要重教化,“富而后教”,轻刑罚,在教与刑上宽猛相济,并反对对民众的过度榨取,要把人当作人,给以起码的生活条件。他还提出正名的学说,要求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树立君主权威。在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仁”是它的核心。“仁”实际上是孔子德治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管理,离不开“仁”,今天的教育管理同样也离不开“仁”。儒家文化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7、仁和义排在五常之首,可见它们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仁”是指“仁爱”。也就是指爱人,即人和人之间要相亲相爱。“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一个社会,只有每个人都怀有仁爱之心,社会才能团结和谐。在教育管理中,特别是教学管理中,把科学管理与仁爱之心结合起来,既要在教育管理中贯彻科学的管理方法,又要在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是指不分贫富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

8、未尝无悔焉”。《论语·述而》。孔子的“有教无类”满足了平民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要有利于扩大教育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素质教育大环境下要求适龄儿童人人必须入学接受教育,这就需要缩小城乡差别,缩小东西部差异,力图达到教育公平。对入学人员要一视同仁,不得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学生入学。四、主张“为政以德”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