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ID:12295071

大小:18.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_第1页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_第2页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_第3页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付俊杰(岳阳县环境保护局)   【摘  要】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洞庭湖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围绕发展湖区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目标,分别对湖区水域、堤垸和流域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洞庭湖  生态环境   修复对策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年均过湖水量3126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是长江流

2、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洞庭湖俗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湿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各种动物391种,植物14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10多种,湖区栖息鸟类数量达百万羽,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洞庭湖的主要生态功能是调蓄洪水的功能、沉沙净污的功能和物种保护的功能。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应在修复“三大生态功能”上做文章。一、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湖区田土次生潴育化严重,农作物减产趋势明显洞庭湖每年泥沙淤积量近1亿立方米,湖底年均增高3.5厘米,建国5

3、0多年来湖床共计增高了1.8米,部分地方湖底高程已高出堤内耕地1至3米,洞庭湖正在向“悬湖”方向发展。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肥力下降,整个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据统计,湖区现有潴育型水稻田面积1080.7万亩,占水稻田总面积的78.5%,随着潴育化水稻田面积的逐年扩大,湖区年减产粮食5亿公斤。2、污染负荷增加,严重危害渔业生产工业源污染负荷方面:据调查统计,洞庭湖区主要工业企业共计100个,年排工业废水2亿吨,其中排放COD17万吨,BOD53.7万吨,悬浮物3.7万吨,氨氮0.25万吨。在排污工业中以造纸

4、、化肥行业为主,排放废水总量每年分别达1亿吨和0.57亿吨,分别占纯湖区排污总量的50%、28.4%。造纸行业年排放的COD 和 BOD5分别占纯湖区排放总量的81.71% 和79.13%,表明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的重点污染行业。农业源污染负荷方面:洞庭湖区现有耕地69.6万公顷,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农药年施用量为1.8万吨,化肥年施用量为169.9万吨,农药、化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比例十分有限,大部分随地表水进入了湖泊。生活源污染负荷方面:目前,绝大多数县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生活污水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加重了洞庭湖的污染负荷。另外,船舶污染也对湖水水质构成严重威胁,长年在东洞庭湖内作业的渔船、挖沙船和过往客船达6000多艘,几乎都未设置固体废物、生活污水收集装置,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中石油含量严重超标,直接排放,污染水体。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大多数水质指标在I类和II类之间,总大肠菌群水质为III类;TN和TP水质为IV类。洞庭湖水质由十年前的中贫营养状态发展到目前的中富状态。水质污染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水产资源衰退,水域荒漠化趋势加重,鱼类产量逐年递减。同时,一些污染物通过

6、食物链不断富集在鱼体内,影响渔业质量。50年代,东洞庭湖年均捕鱼19万担,70年代年均10万担,目前仅为4万担。鱼的个体逐年变小。1975年渔获个体为每公斤16尾,1985年为26尾,1995年为54尾。银鱼原是东洞庭湖的大宗产品,现在已成为珍稀品种。据观测,出入洞庭湖湖口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400头锐减到目前的不足100头;江豚的种群数量也由1993年约为2700头减少到目前不足2000头,每年减少近百头。3、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受到威胁由于“围湖造田”,自然植被逐年减少

7、,加之长江中上游及洞庭湖区植被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致使湖区泥沙於积,面积已由历史上的6000平方公里缩小至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湖区缩小的同时,湿地也大幅度减少。洞庭湖湿地孕育了大量喜湿半喜湿物种,并接受世界上7个动物区系的侯鸟越冬,湿地的减少缩小了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部分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珍贵鸟类在洞庭湖区越冬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20只减少到现在的100多只;白鹤前景更令人担忧,1997年尚有100多只,1998年只有73只,200

8、0年减少到37只,2001年则只观测到17只。二、湖区生态环境修复对策建议1、对水域进行分区规划、分类管理水域中高位滩地以生长芦苇等挺水植物为主,具有沉积泥沙、净化入湖污染物质的功能,可将这类区域划为“沉沙净污区”,在非行洪通道,可适当发展适洪林业和芦苇,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将鱼类产卵、泗游区域划为“渔业繁殖保护功能区”,对该区域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