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国学”宣言

“自然国学”宣言

ID:12294858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自然国学”宣言_第1页
“自然国学”宣言_第2页
“自然国学”宣言_第3页
“自然国学”宣言_第4页
“自然国学”宣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国学”宣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国学”宣言                             ——为中华科技传统走向未来敬告世界人士书                                 一     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在新世纪的发端,高举起“自然国学”这面大旗的庄严时刻已经到来,深入阐发自然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国学,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一提起国学,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艺术、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就是中国的传统科技体系,包括中国科技史、中国科技

2、哲学、中国科学思维方法等学科的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屡遭列强凌辱,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人对国学失去信心,民族虚无主义盛行。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民心为之一振。在举国上下推行新学即西学的同时,一些学者发愤整理国故,大胆肯定中国传统学术仍有价值,但仅限于人文领域的某些方面,只有极少数学者埋头稽考中国科技史料。1949年以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发掘得到重视,并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遗憾的是,在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成了国家意识形

3、态的坚硬方针。于是国学又以另一种形式受到歪曲和摧残。在很长的时期里,许多人坚持认为中国没有或缺乏科学精神与科学传统,并视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人们几乎很自然地总是以西方的科学与文化为尺度,来诠释和衡量中国学术。     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文明陷入重重困境,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根本观念发生巨大转折的大背景下,各国有识之士和中国学人开始重新审视东方,尤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深层内涵及其价值。彻底摒弃西方文化中心论,承认并鼓励文化多元,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大趋势。70年代以来,科学潮流正明显由大物理学时代向复杂性研究时代过渡。自然史研究,复杂性

4、、非线性研究迅速崛起;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系统科学如雨后春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对抗向协调转化。中国历经约一个半世纪的狂风骤雨,终于出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国内外学术界不少志士仁人发现,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体系)对于当代科技前沿探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掘和研究,还开辟了中国传统科学体系(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等)的现代科学价值的全面研究,这种研究已取得较广泛的成果。     在此形势下,我们明确提出并强调

5、“自然国学”这个研究领域,是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说明:(1)中国古代不仅具有领先世界十多个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 而且科学形态与西方迥异,自成独立体系。而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科学体系的优势互补乃是各国以至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2)中国固有的科学传统、 科学理念和认识方法,在现代和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解决人类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      我们的祖先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奋争,在农学、医学、天文、历法、地学、数学、运

6、筹学、工艺学、水利学、灾害学等领域,有着许多独特的贡献,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科学史家、考古学家近百年的持续努力,灿烂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充分展现给世界,令世人惊叹不已。可是至今仍有一些学者无视事实,认为中国只有人文传统,而无科学传统;或者“只有技术,没有科学”。这种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看法显然是很浮面的,似是而非的。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没有自然科学。国家的安全,国防的巩固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支持。中华民族,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历史久远,而且持续不断。试想如果仅有人文精神心性修养,而没有自己的一套先进的科学

7、传统,没有发达的物质基础,怎么能够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屹立于东方?又如何能够有汉唐盛世名震四海?     那些否认中国文化中有科学传统的人,主要是受到狭隘科学概念的桎梏。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西方近代科学所形成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当作衡量一切科学认识的标准,符合这一标准方属科学,否则即一概排除在科学殿堂之外。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大千世界是极端复杂的。即使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也包含着无限的多样性、层面性和可能性。这就决定了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科学成果,包括基础自然科学,可能而且应当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即使在同一学科内,也

8、会因认识层面的不同,出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认识取向,产生不同的流派。    至于科学方法则完全是为科学认识服务的,从属科学的认知目标。因此,以是否采取了某种科学方法来判断是不是科学,是本末倒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