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ID:12281451

大小:142.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1页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2页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3页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4页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093刘晶09415300305幸福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生活目标。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既有一般性价值,也有特殊性价值。前者表现在了解不同类型人们的幸福程度、辨认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后者体现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见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过程,记录理想类型价值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现在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以及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一、城乡居民幸福感主要差异1.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市居民

2、。2.总体来看,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比男性高。3.总体来说城乡居民中中年群体相对于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体验着较低的主观幸福感。4.老年阶段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中,城市老年群体较农村老年群体体验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5.调查结果显示中等收入水平的群体体验到了较高的幸福感6.学历对人们的幸福感有着影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有较高幸福感,初中以下学历的城市群体在体验幸福感程度上低于农村群体。7.离退休或无业人员的幸福感低于其它群体二、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文化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是诸多跨文化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

3、因素。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诸如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此外也有学者否定了文化影响的首要性,认为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下,个体如何对待这种文化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西方文化强调不同方面的自我是一致性的,东方文化则认为多样化的自我是存在的。(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在家庭教育提倡教育的情感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相互理解能促进子女在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幸福感,学会热爱生活。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测因素,反之则

4、成为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测因素。家庭气氛对幸福感的影响是从属于婚姻质量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项因素。但总的来说,在家庭环境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群体的状况。研究表明,父母亲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的总体幸福感就高。相反,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体验到的幸福感则较少。由以上研究不难看出,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母亲的理解型,父亲理解、父亲放任和严惩型教养方式与子女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即父母的理解关怀对子女的幸福感有正

5、面的影响作用,而拒绝、放任、严惩型等不良教养方式则起着负面的影响作用。(3)生活事件因素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从高中生经历的生活事件来看,学习压力对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对于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得到不同的结论,学者认为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应该因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背景的不同而异,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4)经济因素一些学者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因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研究也发现,富裕国家的人民比贫穷国家的人民更感到幸福,在同一

6、国家,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感到幸福。我国学者对农村高龄老人的研究也发现,经济状况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力最大。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经济方面的影响就很小了。在最近二十几年里,发达国家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国家财富的增多而提高,个人财富的增长也不能明显导致快乐的增加,强烈渴望金钱和财富的人比不那么渴望的人更感到不幸。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的经济收入只能表明父母的各种能力,而不能提升自己的各种自我需要实现,甚至这种优越的经济条件会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引发他们

7、的一些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见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并不会比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有更多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可见,经济因素与其它因素是紧密相关的,在研究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的影响时,必须把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纳入综合考虑范畴,这样才能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解释。(5)社会支持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安定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健康的行为模式,从而防

8、止降低主观幸福感。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但在预测主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