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279505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高湾中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湾中学校本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强化自身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二、工作要点:1、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融入到各学科主题培训之中将新课程培训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进行整合,融入到各学科主题培训之中;结合各学科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等进行培训。我校是素质提升工程第三批考核对象,本学期重点是做好考前培训与辅导工作等。2、继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在做好三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的基础上,继
2、续深化新课程改革。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加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扎实有效推进我校素质教育。3、为区第九届教坛新秀、首届教坛中坚和教坛宿将的评选做好预选工作以“关注细节、生成智慧”为主题,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点,为教师搭建思考交流的平台,促进我校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改的精髓思想。特别关注中老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更多中老年骨干教师参加市第二届教坛中坚和教坛宿将评比打好基础。4、继续做好各学科的教学调研工作深入教学一线,通过课堂诊断、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教学常规检查,规范教学行为;深层次地了解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
3、题的对策。本学期对一个教研组进行调研。45、组织好各类评比活动以市区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评比为契机,在校内作好评比工作,以评促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6、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继续做好课题的中期指导工作和研究过程中“课题管理手册”与“课题档案袋”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加强对课题结题工作的督促。在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研究进程管理的同时,实现教科研、教研、教育实践在学校层面的有机整合,并辅以多渠道、多层面的以研促训活动,积极推进我校学校教科研活动有效、健康、扎实的发展,提高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的全体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7、举办教师“读好书”活动
4、终身教育的理念虽然已深入人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改的要求。故将通过读书节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拓展教师视野,陶冶美好情操,享受学习快乐。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出我校优秀教师参加我区好书推荐演讲比赛。三、研修形式:1、 自主学习:教师自学,记读书笔记,书目以学校推荐与自选相结合,要求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深厚兴趣。本学期教师自学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推荐书本--《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科教学评价》等。2、专题讲座:4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
5、题”,聘请专家学者,同时发挥校内骨干老师的作用,举行专题讲座。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重在转变教师观念。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研讨教学管理等。本学期以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有关内容为重点。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展示课等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好评课活动;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经常听“随堂课”;组织教师外出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校内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录象。本学期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具体过程:确定课题—集体“磨课”-
6、--同课异构---书面评课----再上课—--再“磨课”---案例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一次讲座,听课10节以上,且书面评课2节。5、教育论坛:以校园网上“论坛”为依托,设立多个主题栏目,针对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展开富有实效性的讨论,在讨论中统一教师思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6、师徒结对:对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在业务上加强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走上成才之路。7、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校本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本学期举行论文评比、课件
7、制作、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及教坛新秀、课改论坛的推荐工作。8、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4我校要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积极实施,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要注重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充分利用新课程提供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充分利用优秀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广阔的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试验。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