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ID:12175607

大小:613.78 KB

页数:121页

时间:2018-07-16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编制单位:xxxxxxx编制日期:2017年10月设计会审记录设计名称编制人参设部门生产部、机电部、安质部部长地点主持人会审时间会审签字栏总工程师采掘副总师机电副总师安全副总师生产技术部地测:采掘:一通三防:机电部机械:电气:运输:安质部会审意见:目录1.概况-1-1.1概述-1-1.2编写依据-1-2.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2-2.1井上下对照关系表-2-2.2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3-2.3地质构造-5-2.4水文地质-5-2.5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5-2.6煤质指标

2、-5-3.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6-3.1巷道布置-6-3.2支护设计-9-3.3支护工艺设计-13-3.4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4-3.5矿压观测设计-15-4.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16-4.1施工方法-16-4.2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18-5.生产系统设计-20-5.1通风系统-20-5.2综合防尘-27-5.3防灭火-29-5.4安全监控-30-5.5供电设计-32-5.6供、排水及压风系统-61-5.7运输-65-5.8安全避险六大系统-72-6.循环方式、劳动组织及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4-6.1正规循环

3、作业方式-74-6.2劳动组织-74-6.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6-7.安全技术措施-77-7.1一般规定-77-7.2“一通三防”管理-78-7.3顶板管理-81-7.4支护管理-83-7.5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85-7.6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86-7.7防治水管理-86-7.8机电管理-87-7.9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措施-91-7.10主运输管理-101-7.11煤电钻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02-7.12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103-7.13地坪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04-7.14风机挪移安全技术措施-107-

4、7.15倒移配电点安全技术措施-108-8.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113-8.1水灾防治-113-8.2火灾防治-114-8.3瓦斯、煤尘防治-115-8.4顶板灾害防治-115-8.5避灾路线-116-备注:本设计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各工种操作规程》、《地质说明书》、《设备安装车辆运输管理规定》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116-1.概况1.1概述1.1.1设计巷道名称xxxx胶运顺槽、xxxx辅运顺槽、xxxx综采工作面切眼及联络巷和调车硐室。1.1.2设计用途xx

5、xx胶运顺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xxxx工作面回采时的运煤、通风、管线敷设的需求;xxxx辅运顺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xxxx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物料运输、管线敷设的需求,同时作为1313综采工作面回采时的回风巷,满足工作面回风需求;xxxx综采工作面切眼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通风、行人及采煤设备的安装。1.1.3设计巷道工程量设计巷道总工程量:12148mxxxx胶运顺槽:5215mxxxx辅运顺槽:5175mxxxx综采工作面切眼:300mxxxx工作面联络巷及调车硐室:1458m1.2编写依据(一)《煤矿安全规程》(

6、2016年版);(二)《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2017版)-116-(四)《xxxx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2015版)(五)《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10)(六)《连采设备主要技术特征参考手册》;(七)《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版);(八)《连采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九)《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

7、术规范》;(JGJ46-88)(十一)《xxxx工作面巷道掘进地质说明书》(十二)xxxx煤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采掘工程管理办法》2.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2.1井上下对照关系表表1井上下对照关系表水平、采区一水平一盘区3#煤工程名称xxxx胶、辅运顺槽及切眼地面标高+1148~+1188m井下标高+781~+803m地表特征本工作面胶辅运顺槽地表除少部分沟谷,大部分为黄土梁岗区。井下相对位置xxxx工作面东临xxxx工作面,南至井田边界,西为实煤体,北为一盘区辅运大巷。附:图2xxxx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16

8、-2.2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2.2.1围岩特征及地质构造掘进范围内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倾角小于1°,为近水平煤层。平均厚度约3.14m,埋藏深度为246~403m。伪顶:0.0~0.4m厚的粉砂质泥岩、泥岩,极不稳定,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至软岩;掘进时容易随煤层一起脱层垮落,遇水易软化,是影响煤质的重要因素,属不稳定岩层(Ⅴ)。直接顶:0.0~1.5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