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概念模式

地球系统概念模式

ID:12163602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地球系统概念模式_第1页
地球系统概念模式_第2页
地球系统概念模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球系统概念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系统概念模式2012162202吴友银地球系统模式是理解过去气候与环境演变机理、预估未来潜在全球变化情景的重要工具。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生态和坏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退缩、冻土面积减少、湖泊收缩、河流径流量下降、流程缩短或断流、泥石流和滑坡发生频次增加、沙漠化不断加剧。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减少天气、气候灾害的损失,必须深入研究全球变化的机制和原因,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以便制订应对措施,而这必须从了解各圈层之间繁复的相互作用出发。因此,耦合各圈层的地球系统模式就成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最重要的

2、,不可替代的研究工具之一。什么是地球系统模式?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给出权威和明确的定义。这一名字是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与逐渐融合、进而明确提出地球系统的概念后产生的。由于地球系统把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来考虑问题,因此原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需要。为了研究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球系统演变的重要特征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能够反映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式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迫切需求。而这样的数值模式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地球系统模式,它是基于

3、地球系统中的动力、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建立起来的数学方程组(包括动力学方程组和参数化方案)来确定其各个部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性状,由此构成地球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可粗略地划分为3个阶段,即基础阶段、过渡阶段与成型阶段。基础阶段即目前以地球流体(大气、海洋)为主体的物理气候系统模式阶段,其中的固体地球部分只考虑了地球表层的陆面物理过程。过渡阶段即未来在物理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大气化学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陆地生物化学过程和海洋生物化学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阶段,模式将具备对碳、氮等循环过程的定量

4、描述能力,但物理气候系统模式的应用、评估、改进和完善仍然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之一。成型阶段即在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与固体地球(如地球板块移动及其引发的地形变化、地震、火山爆发等)和空间天气相互作用的相对完整的数值模式阶段,即所谓的地球系统模式阶段。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可粗略地划分为3个阶段,即基础阶段、过渡阶段与成型阶段。基础阶段即目前以地球流体(大气、海洋)为主体的物理气候系统模式阶段,其中的固体地球部分只考虑了地球表层的陆面物理过程。过渡阶段即未来在物理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大气化学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陆地生物化学过程和海洋生物化学

5、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阶段,模式将具备对碳、氮等循环过程的定量描述能力,但物理气候系统模式的应用、评估、改进和完善仍然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之一。成型阶段即在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与固体地球(如地球板块移动及其引发的地形变化、地震、火山爆发等)和空间天气相互作用的相对完整的数值模式阶段,即所谓的地球系统模式阶段。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的支持下于2000年提出的共同体气候系统模式发展计划(CCSM,2001),组建了一个由固定科学家和支撑人员组成的、美国各主要大学和研究单位的科学家都参加的研究共同体,

6、于2004年建成共同体气候系统模式(CCSM),并用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的气候变化预测实验。在CCSM研究团队中,有一个地球生物化学工作组一直在进行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特别是碳循环方面的研究,他们的使命并不在于当时的CCSM模式,而是瞄准长远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国家宇航局、国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共同资助下,于2001年同时启动了地球系统模拟框架(ESMF,2001)计划,有19个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投入到了这个计划的研究与实施中。欧盟于2000年提出了发展欧洲地球系统模拟网络计划,由下属地球系统模拟集成(英文缩写P

7、RISM)和气候资料存储与分发两个计划组成。地球系统模拟集成计划(PRISM)0也简称为棱镜计划,它是2000年应欧洲CLIVAR委员会(Eurocl-ivar)的提议而建立的合作研究计划,并于2001年12月启动。来自欧洲各国的22个研究机构投入了该计划的研究和实施。计划的目标是发展一套灵活、高效、便捷和对用户友好的地球系统模拟和气候预测系统,包括大气模式、大气化学模式、陆面模式、海冰模式、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它们通过耦合器相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模式系统。这就是一个模块化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典型框架除美欧之外,日本在科学技术厅、日本原子能研

8、究所、日本国家空间发展署、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物理化学研究所等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