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生节能减排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节能减排现状与策略摘要:由于地球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全球能源与资源面临紧缺和枯竭。环境问题日愈严重,环境保护成了当前重要的问题之一,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大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大学生中的节能减排现况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关键词:节能减排、大学生、认知、对策近两年我国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公布的文件中均大讲能源问题,并提出节约能源为基本国策。近期有关政府文件均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为节约能源做贡献。近几年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伟大成就,但距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问题,不容乐观。中国能源运行继续保持增
2、长态势,能源供需基本平衡,供需增幅趋缓;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再生能源一系列政策与法规出台和实施;环境保护的约束性制度初步建立;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步伐加快,能源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⒈节能减排概念节能,即节约能源;减排,即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节约,即人类有意识地减少资源的消费量。从深层看,节能减排并非仅仅指节约能源,也包括对所有资源的节约。狭义的减排是指对已产生的生产型或生活型污染物进行无害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但要实现减排,除了对存量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减少增量便意味着要减少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数
3、量。可以看出,广义的减排还应包含资源节约之意。由此可见,节能减排一方面意味着对存量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又意味着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以减少增量。节能减排不仅仅意味着节约能源,还有对所有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⒉节能减排的意义与重要性《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能源工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
4、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的重要性表现在:①能源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离开能源,人类社会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能源的供需矛盾最突出。能源紧缺一直是世界性的发展屏障,能源节约刻不容缓。2009年中国石油国际依存度达到55%,石油储备不足30d。③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能源的产量和使用量在所有资源中居首位,能源生产和消费是重要的污染源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与能源消费增加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能源的稀缺性和较强
5、的污染性,在破解环境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源节约显得尤为重要,故把能源节约放在显著位置[1]。减排也具有很重要,第4页共4页有资料表明,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这是十分可观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由此可见减排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5]。⒊大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与行动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主动践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只占8.1%,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太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节能减排的占83.1%,了解节
6、能减排但是生活中不主动践行的占8.8%。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当看到别人浪费或者一些不良现象发生时,很难有勇气站出来制止;其二,当代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虚荣心很强,尤其是在集体场合,感觉节俭的行为有失面子;其三,当代大学生大都生活条件比较好,这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消费主义倾向[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步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必要的节能减排教育,对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节能减排观大有裨益,这个时期是节能减排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在高校中开展并强化节能减排教育。
7、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和迅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明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着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进一步增强,理解力不断提高,记忆力也是一生中最旺盛的时期。大学期间接受节能减排教育,对他们正确人生观、环境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骨干力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将成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是对社会有者极大影响力的群体。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教育,大学生形成了正确节能减排观念,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对节能减排的敏感性,自觉地养成
8、节能减排的行为习惯[3,4]。⒋促进大学生节能减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