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5730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摘要]小成本华语电影《失恋33天》自上映以来,成为年度最耀眼的明星,实现了从几百万变几亿的梦幻,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但“现象”并不代表偶然,来自海峡另一边的同类型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在港台两地创造了惊人的票房。在媒介“培养”的娱乐市场中,这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切中了中国年轻的电影观众的需求,借助光棍节的市场定位,用体验式的营销打动了中国的主流观影人群,从而成就了“现象级”,给了这个奇迹发生的理由。[关键词]现象级;光棍节定位;网络;体验式营销2011年的11月份,四部好莱坞大片都挤在这个狭窄的市场内自相残杀,国内影片也在这个档期挤
2、占观众。华语小片《失恋33天》成为本档期最抢眼的明星,首映当天票房接近两千万,完美超越了同一天首映的好莱坞大片《铁甲钢拳》。出现以一敌四对抗四部进口大片的“奇观”。在业内看来,一部投资成本900万的小成本制作换来了3.5亿票房,在崇尚电影“大片”时代成就如此票房,被认为是一部“现象级”影片。6在《失恋33天》之前,来自台湾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港台两地创造了惊人的票房。两部“小片”次第大胜,遥相呼应。所以,我们不能说“现象”只是一次偶然。小制作大票房的奇观的确是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一、媒介“培养”娱乐市场中国电影显现出强力复苏的态势,2004年打破10亿元徘徊的境况而凸显转机
3、,到2011年突破130亿元的票房。华语电影屡获国际大奖,国产大片与好莱坞影片分庭抗礼,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悄然起步,媒介“培养”的娱乐氛围是重要因素。传播学者格伯纳提出的“共鸣效果”论认为:电视中所播放的内容、发表的观点与个人所持观点相一致或相近,则涵化效果就有显著扩大的趋势。[1]换句话说,媒介的“培养”效果会对某一特定的群体更有效。6《失恋33天》锁定的目标人群是“80、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在现代的竞争经济中努力打拼,但同时也希望适时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解脱出来,通过各种娱乐的方式释放心情、舒缓压力。媒介世界给了年轻人娱乐的氛围,明示或暗示“娱乐时代”的信息。本就持有娱乐观念的年轻
4、群体,在大众媒介的“培养”下,成为社会主张娱乐的主流并身体力行,电影正是娱乐工具中的一种。据2009年7月CHR影院观众调查数据报告显示:电影观众对于喜欢的电影类型,54%的人喜欢喜剧;喜欢爱情片的观众占39%,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四位。[2]电影爱情喜剧片的类型正好符合电影观众的爱好,成为影片定位群体的首选。随着娱乐市场的发展,民众的娱乐选择越来越多,对于中国电影,应努力成为娱乐市场的主要选择档次。但这不是靠一两部影片就能达成的,应是整个中国电影业的共同努力的方向。二、网络小说取材聚集人气电影娱乐市场的培养是电影不断复苏走向盛世的背景。而从电影制作的流程来看,剧本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
5、重要的一步。题材的来源和题材故事对本影片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片《失恋33天》的故事题材选择来自反映现实题材的中文网络,这是当今影视剧制作的一大趋势。2011年热播的多部电视剧如《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宫》《千山暮雪》等均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电视荧屏即将进入一个“网络”时期。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自电视观众,在“网络”时期大背景下,影片《失恋33天》改编自同名人气网络小说,此小说在2010年又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上市,被广大年轻人奉为“恋爱必读指南”。网络聚集的人气和流行小说的读者,影片已积累了众多忠实粉丝,为宣传预告片6埋下了话题种子。导演把小说改编成电影而不是电视剧的智慧选择,也是影片成
6、功的前因。从豆瓣网上的连载,到流行小说,再到电影的出品,在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足够的延伸空间。在开播之前就已经有了良好的观众基础,甚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的改编对原著基调的把握到位,并且及时根据网络中观众的阅读心态自我更新完善。积累的观众基础高效率地转化为电影的观众,形成良好的收益。三、电影题材匹配年轻电影受众从题材故事来看,《失恋33天》拥有一个接地气的故事,这是它成为“黑马”的重要前提,这地气接着的正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人群——年轻群体。据合进电影数据工厂(CHR)2009年的影院观众调查表明:电影观众人群以15~35岁为主,占据比例达90%。[2]来自中国电影网的调查也支持这一
7、观点,调查结果显示:18~29岁观众是影院消费的主流群体,占总观影人数的64%,30~45岁人群占23%。从年龄所处的婚恋阶段看,18~29岁一般处于恋爱期和新婚期,他们的业余生活以二人约会为主,看电影是经济而浪漫的选择。[3]6中国电影应当针对各类人群细分市场,拍出适合各类人群的电影。《失恋33天》就是有意识地针对电影消费的主体——城市青年一族,力求与时尚文化同步,赢得更多观众。凭借“接地气”的故事,谱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