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5598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地位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二)过程方法目标: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交流评议和教师的相机引导,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我”与闰土的真诚友谊,培
2、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2、继续体会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一)教法设计:本课教学以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谈话法为主,辅以讲解法,通过师生的交流评议和教师的相机引导,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二)学法设计: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以扶放结合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和合理想象,感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具准备:随堂Flash课件。(挂图、录音机备用)教学流程。
3、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教学应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获得思维启迪,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因此,一堂好课只有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为此,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初识闰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课我设计了一个“猜猜谁是闰土”的小游戏。(出示照片)请学生辨别谁是闰土,猜出后,顺势而导,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
4、语段,体会闰土的健康可爱,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闰土的形像。我这样处理,充分利用学生预习时已有的知识积累,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并使他们初步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二)理清条理,分清详略,感知闰土。1、出示词语(包括祭祀、祭器、忙月、允许等),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这样既理解了词语,又处理了作为背景性交待的第二自然段。)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a、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b、闰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该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思路。)3、理解第一
5、段,感知闰土在我心中的印象。a、教师范读第一段,有什么感受?(在悠扬的音乐中,一幅优美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英俊少年映入眼帘,在老师范读的引领下,学生进入情境。)此时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一定水到渠成。b、在学生有所感悟后,让其随音乐品读第一段,深入体会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三)紧扣中心,重点探究,感悟闰土。那么,闰土为什么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回答。“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内容的枢钮,又是“我”情感的枢钮,教学中,我把它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
6、境,这部分的教学我是分两个层面展开的:1、以读为本,扶放结合,体会人物特点。a、从“稀奇”入手,再次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稀奇事”,弄清哪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b、仔细读“看瓜刺猹”这件事,思考:“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品析词句,分角色朗读,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c、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学习其它三件稀奇事,体会闰土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特点。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
7、为主线的教学体现了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2、读中悟情,合理想象,突破难点。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认识,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a、想象闰土还会给我讲哪些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体会文中“无穷无尽”的意味;b、引导学生想象当闰土在海边做他讲的这些事情时,“我”在干什么,从而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体会“我”对见多识广的闰土的羡慕、赞叹之情,使闰土的形象更加丰满。c、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诵读相关语段,读中悟情,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
8、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正浓”的境界。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想象,促其身入其境,境生情,情引思,思导悟,这正是理解句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