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

ID:12145772

大小:93.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复习要点重点讲解  宋代文体以词和文为主,对于一些经典诗词要求背诵,特别是一些警句,经典名句。作家以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轼、黄庭坚、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辛弃疾、姜夔为主。  篇目的重要性和可能出题方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有“欧、梅”,散文有“欧、苏”,词有“欧晏”。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导人物。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重视道统和文统。欧阳修“奖引后进,如恐不

2、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本传》),曾巩、王安石、三苏就是得欧阳修奖掖,显名于世,接受他的影响,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中称赞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文笔皆纡徐委曲、条达疏畅,语言明白易晓,且针对世事,言之有物。  (一)《戏答无珍》  背诵:“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二)《踏莎行》,背诵。  特色:这首词的上片是写行人的离愁,下片是写行人对思妇的思念。  1暗用典故,情深意长。  2

3、层次递进,韵味无穷。  3以乐景写哀景。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一篇史论。  主旨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  (四)《秋声赋》这是一篇体物写志的文赋。告诫人们不必悲秋怨秋恨秋,而要顺应自然规律,表现一种超脱的情怀。  1、此文是怎样描绘“秋声”形象的?或具体分析《秋声赋》如何运用铺陈比喻来描摹秋声的?  答:这篇文章里,作者先用风雨、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再从“色、容、气、意”四个角度进行描摹,把无形的秋声写得有声有色

4、,有意有形,从而描绘了一个独特的“秋声”的形象:虽令人感到悚然,感到悲凉,但又气势恢宏。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故称柳七。世称柳屯田。善于填词,以铺叙委婉细密见长。柳词流传甚广,一西夏归朝官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人。有《乐章集》。  (一)《雨霖铃》抒发了离情别绪和身世凄怆之感。  分析此词点染、铺叙的特点。  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上片的“念去去”是点,点明这次分明是去而又去,远而又远,接着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种景物

5、加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水远山遥和离情的深沉凝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点,点明离别的时间和气氛,然后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具体形象来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借以烘托伤秋伤别的情感。这里点染、铺叙交织使用,从而化虚为实,把一首深情款款、哀凄感人的叙事曲,写得自晓畅,情事俱显。  (二)《望海潮》,词牌曲是柳永的首创。是一首铺叙都市生活的长调。背诵。据说金主亮闻此歌,遂起投鞭渡江之意。  1、艺术特色:  1)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  2)夸张的笔调。  3)音律和谐。 

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世称王荆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一)《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怀古词。  1、分析此词表现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片写景,热情地赞美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下片怀古,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不只怀古,而且警时。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2、艺术特色:  1)托故喻今。  2)写景如画。  3)典故运用,化用前

7、人诗句。  (二)《答司马谏议书》这是一篇书信体政论文。了解此文的写作背景。  1、本文的结构特征。  1)直接从“所操之术多异”出发,提出变法的原因。  2)逐条驳斥司马光五条谬论(核心部分)。  3)提出自己变法的目的是为了“膏泽斯民”。  2、艺术特点:  1)书信体和驳论体结合。  2)谦和的应酬和激烈的论辩结合。  (三)《明妃曲》是一首咏史诗。  1、分析此诗以议论入的特点。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年枉杀毛延寿”一是由意象式而为议论式,“意态由来画不成”,不仅感叹翻新,同时也是一个著

8、名的画理命题:“人生失意无南北”,不仅感叹历史人物,同时也是现实人生的写照。这种议论式笔法既使作品曲笔转折,纵横跳跃,又使作品深含理趣,体现了宋人与唐人不同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表现。  2、分析如何塑造昭君形象。  1)形象描绘。  2)侧面烘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面手天才,他诗、词、文、书、画都取得开创性成绩。文有“欧苏”,诗有“苏黄”,词有“苏辛”,书法有“苏黄蔡米”,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的豪放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有《东坡文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