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45517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彭德怀元帅写过《故乡行》一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彭德怀元帅写过《故乡行》一诗王树人 众所周知,彭德怀元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代伟人。人民之所以尊敬他、怀念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统帅千军万马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运筹帷幄夺取了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致力于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事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敢说真话,敢当老百姓的“代言人”,那就是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为了改变老百姓的困苦生活而“冒死进谏”,结果被“罢官为民”。正因为这样,当1978年12月彭德怀元帅被平反昭雪后,怀念他老人家“刚正清廉”的文章,颂扬他老人家“嫉恶如仇”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到处可见,就是到了今天
2、仍然“有增无减”,而差不多每篇文章都要述说彭德怀元帅在庐山会议前后的经历,这是因为那段不寻常的经历是彭德怀元帅一生中最为悲壮辉煌的岁月,也是他老人家作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完美的体现。而凡谈及他老人家在庐山会议前后经历的文章,还都要提到一首诗(也被称为“民谣”),但却出现了如下的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即有的文章称这首诗是“彭德怀元帅写的《故乡行》一诗”,诗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 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另一个“版本”即有的文章则说这首诗是别人(一位老红军)送给彭德怀元帅的,诗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 收禾童与姑。来
3、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最后一句是“我为人民鼓与呼”,而后者的最后一句是“请为人民鼓咙胡”。因此,为了还这首诗的“本来面目”,也是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彭德怀元帅负责,特写此文辨之。 认为这首诗是彭德怀元帅写的文章,最早的见于1979年第3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翟禹钟、何立庠、罗海鸥和江立仁等四人撰写的报告文学《彭大将军回故乡》。该文写道:“1958年12月,四处奔波在抓国防建设的彭德怀大将军,在各地辗转听到了老百姓的呼声,看到了老百姓的窘境,决心回到故乡湖南湘潭乌石寨,亲眼看一看乡亲们的生存状况。他喝斥了大队干部‘平均亩产三千斤’的‘报
4、喜’,见到了吃大锅饭后的‘家家断炊’;看到了‘小高炉’前从各家各户强征来的‘炉锅、瓮坛’,好端端的大树烧成了木炭,乌石寨浓烟滚滚的场面;看到了一排男女社员——因为他们是‘落后分子’——脖子后插着白旗跪在雪地上,一个正吊在树上挨皮鞭……;他喝斥打人者:‘放下你的鞭子!’他骂那些打人的党员‘丢光了共产党的脸!’他从湖南联系到全国,忧心如焚,夜不能寐,饱蘸浓墨,挥毫疾书,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故乡行》……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 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那么,彭德怀是否写过《故乡行》一诗呢?就在《彭大将军回故乡》一文公开发表后不久,否定彭德怀写了《故乡行》一诗的
5、文章就不断见诸报刊。 1980年11月13日,权威的《人民日报》第八版“读书随笔”专栏发表了孟云增(曾任彭德怀元帅的秘书——本文作者注)撰写的《“故乡行”一诗的作者是谁?》一文,就否定了《故乡行》一诗是彭德怀所写。全文如下: “1979年第3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翟禹钟等4位同志撰写的《彭大将军回故乡》一文,写到彭德怀同志1958年回湖南故里,有感于浮夸风的猖獗,写下了一首《故乡行》: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这首诗公布以后,流行甚广,这说明人民群众对彭德怀同志的崇敬和怀念。但是,我们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
6、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对《故乡行》这首诗的来历应该弄清楚。据我所知,1958年12月,彭德怀同志回湖南故乡时,他为了弄清我们党和国家当时在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反复动员大家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当地的群众也了解彭总、信任彭总。他们有的个别来谈问题、有的写信反映情况,也有的写条子并亲自递给彭总。有一位红军时期的残废战士,递给彭总一个条子,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获(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彭总看后,深受感动,将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1959年7月,他就在庐
7、山会议上为人民的苦痛大声疾呼。 1960年,彭总在北京西郊吴家花园居住时,还经常同其亲属及周围工作人员念起:‘谷撒地……’这首诗,但很少谈它的来历。有一次和綦魁英(时任彭德怀的秘书——本文作者注)同志念起这首诗时,讲道:他1958年回湖南时,有一位老汉给了他一张条子,上边写着这首诗。彭总在他写所谓交待材料中,也写道:‘我1958年12月,在六中全会后,去平江参观时,有一位红军时的残废战士,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