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

ID:1213894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_第1页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_第2页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_第3页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_第4页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血管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纤溶状态及血小板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血栓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情况,我们将2009-年9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30例分成4组,分别对其抗凝血酶III(AT―III)、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聚集

2、(PagT)的变化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原发性高血压组57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71.5±8.9)岁。冠状动脉硬化组69例(男36例,女33例),年龄(70.8±8.5)岁,脑梗死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71.3±8.4)岁。以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MI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71.9±9.O)岁。均按照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的病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选自健康体检者,除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上受试者均除外高血脂、糖尿病。组间年龄、性别差异

3、无统计学意义。1.2实验方法1.2.1标本采集和制备 患者入院24h内取空腹血入抗凝管,立即充分均匀,AT―III、D―D和Fib采用1.8mL的3.2%枸橼酸钠抗凝管,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后,直接上机检测。PagT采用3.0mL的3.2%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后室温静置0.5~1h,以500r/min离心5min,提出富含血小板血浆,以3000r/min离心10min提取乏血小板血浆,用患者自身做对照,然后按仪器操作要求检测。对照组亦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标本处理同前。2组标本均在采血后4h内完成检测。1.2.2仪器与试剂 PagT检测采用是AGGRAMHEL

4、E―NA测定仪,试剂为的二磷酸腺苷(ADP)。AT―III、D―D和Fib测定,使用日本东亚SysmexCA一1500测定仪,试剂为德灵公司生产。1.2.3检测方法检测AT―III、D―D和Fib采用免疫比浊法。PagT以浓度为5μmoL/L用比浊法测定。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512.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

5、低于对照、高血压、冠状动脉样硬化组;D―D量显著升高;Fib、PagT高于前三组。心肌梗死组PagT、Fib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浆AT―III活性明显下降;D―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表1)3 讨论AT―III是参与生理性凝血首要因子,属于a-球蛋白。当血浆中AT―III活性<70%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酶大量活化,凝血功能亢进必然消耗AT―III,加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故AT―III活性的下降与消耗及合成减少有关。研究显示,AT―III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即AT―IⅡ的显著降低与心、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

6、成密切相关。5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意性降解产物,比Fib具有更强的抗原特异性,它的升高特征性地表示体内有继发纤溶出现,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Fib是血浆中的一种凝血因子,也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具有沉积于血管壁中促进动脉硬化,不仅能使内皮细胞迁移、变性,使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进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PagT通过诱导剂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发生变形、黏附、释放,反映血小板相互黏着聚集的功能。血小板释放反应中,多种物质促进血栓形成。本观察显示,冠状动脉样硬化与正常对照和高血压两组比较,除Fib外,其余3

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omp-Son等对209例冠心病患者追踪观察,发现AT―III活性与冠状动脉急性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而且冠心病患者血浆AT―III活性比正常人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并可预测冠状动脉急性事件。Innerfield等发现冠心病患者AT―III活性降低,且降低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5脑梗死的高发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人认为脑梗死患者各年龄组AT―III活性较正常人对照降低,认为脑梗死血栓形成过程中AT―III被大量消耗所致。本研究对56例老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