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20977
大小:55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5
《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1、工业企业污染问题合水县工业生产不发达,重点监控排污企业主要为古象奶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长庆油田分公司十二采油厂两家,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农村农业污染问题突出,污染负荷削减任务重根据污染负荷核算结果,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物COD入河量主要来源于农村畜禽养殖,TN、TP入河量主要来源于农村畜禽养殖和农田化肥流失为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较大,此部分污染负荷的削减任务重,且治污工程的环境效益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削减难度较大,成为制约水质改善提高的主要因素。合水县本次设置的
2、3个断面涉及的人口较多,农村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产生的污染负荷较大,流域范围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较少,无污水收集管网,无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通过现有渠系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大部分农村村落垃圾乱扔现象明显,淤积污水沟渠,阻塞污水通道(照片4-1至4-4)。3、城镇生活污染收集处理系统不健全据调查,合水县除了县城建有1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外,其余乡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设施尚缺乏,绝大部分乡镇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置,其产生污染物随区域渠道水沟进入河道,将加大河道污染负荷;个别在建垃圾填埋场设置垃圾渗沥液
3、收集池等。4、河流水开发,影响河流水生态环境本达标方案涉及的河流县域范围内共设置水库2座,水库的建设使河道径流的天然属性改变,自然径流分配受到人为干扰,导致河流流态变化,流量流速降低,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河流的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185、监管体系机制不完善,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合水县各河流目前监测监控能力建设还不能满足流域综合管理需求,尚未形成完善的水质水量监测网络体系,导致水环境监管难失去抓手和依据,监管效能无法发挥。针对沿河工业企业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统一的监控、预警、调度平台有待建立。此外,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健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相关
4、政策法规仍不完善。现有政策体系中缺乏相应的鼓励、扶持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机制,难以促进地方从源头上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缺乏应有的补偿政策和机制,难以处理好受益者与资源提供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问责、考核制度,难以有效提高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水平。对于跨区域河流污染应采取联合治理机制或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解决。18第五章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第一节污染控制分区及控制单元划分1、汇水区及控制单元划分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治污”的指导思想,基于《水体达标方案技术指南》(试行)提出的控制单元
5、划分的要求,对达标断面流域开展污染控制区划,为分区分级污染防治方案设计,提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工程提供技术依据。污染控制区划将遵照如下原则:①水陆统筹原则;②以乡镇为最小行政单位原则;③完整性与唯一性原则;④与规划功能区划及国家优先控制单元划分衔接原则;2、汇水区及控制单元划分结果根据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污染源分布特征,基于GIS平台和DEM数据提取水文响应单元,通过与乡镇级行政边界的结合,合水县3断面汇水区共划分为12个控制单元,具体划分结果见表5-1。表5-1合水县各断面污染控制分区及控制单元划分情况表所属流域控制断面位置断面考核类别控制单元马莲
6、河铁李川大桥出境市考蒿咀铺、老城镇、板桥、太莪、店子、西华池、何家畔、吉岘,及店子坪大桥断面控制单元(马莲河入境)合水川董家沟董家沟入马莲河蒿咀铺、老城镇、板桥马莲河固城河米家川出境国考固城、段家集、肖咀葫芦河葫芦河太白镇出境出境太白镇18第二节污染物排放与水质响应模型建立1、河流水资源量模拟模型--SWAT模型(1)SWAT模型原理SWAT模拟的水文过程分为水循环的陆面部分(即产流和坡面汇流部分)和水循环的水面部分(即河道汇流部分)。前者控制着每个子流域内主河道的水、沙、营养物质和化学物质等的输入量;后者决定水、沙等物质从河网向流域出口的输移运动。
7、整个水分循环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是水量平衡,其水量平衡表达式如下:(5-1)式中:swt(mm)是土壤最终含水量,sw0(mm)土壤初始含水量,t为时间(day),Rday(mm)为第天总降水量,Qsurf(mm)是第i天地表径流总量,Ea(mm)是第天蒸散总量,Wseep(mm)第天土壤侧流总量,Qgw(mm)第i天地下径流总量。(1)地表径流SWAT模型中采用SCS曲线数法模拟降水径流,SCS模型主要可用于计算直接地表径流。SCS模型的降雨-径流的表达式如下:(5-2)式中:P为一次性降雨总量,(mm);Q为地表径流量,(mm);Ia为初损,(mm)
8、;即产生地表径流之前的降雨损失;F为后损,(mm),即产生地表径流之后的降雨损失;S为流域的可能最大滞留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