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

ID:12120408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5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_第1页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_第2页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_第3页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_第4页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宝铁矿东采场地质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宝铁矿东区地质情况第一章矿床地质特征1.1区域地质特征概况本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内蒙台隆阴山断隆大青山复背斜北翼三合命挤压带的东端。该区自古生代以后长期处于活动状态,构造线近东西向,印支旋回以后经燕山亚旋回、喜马拉雅山亚旋回的阶段性上隆抬升,并在反冲断裂构造的挤压作用下,将部分铁矿体抬升到地表或浅部而形成了今日三合明铁矿区以紧密褶皱和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的复杂构造形态。整个矿区分为:西部异常区、中部露头区和东部异常区。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三合明群、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新生界老第三系和第四系。1.2矿区地质1.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三合明群(Pt15),其次为新生界老第三

2、系(E)和第四系(Q),该铁矿赋存于三合明群之中。三合明群含矿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六个岩段,但在中部露头区仅出现四个岩段,由老到新分述如下:a.下角闪岩段(Pt15-1):下部为中细粒角闪岩夹石英岩、闪豆岩扁豆体;上部为磁铁闪透片岩、石榴黑云片岩夹斜长黑云片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英岩及石英闪透岩扁豆体。本层构成中部露头区矿体之地板。b.下磁铁石英岩段(Pt15-2):分布在矿区中部,为条带状磁铁贫矿夹磁铁闪透片岩、石英岩扁豆体。矿体以条带状构造为主,沿矿层走向变化大,为本区中部露头区之主矿体。c.片岩段(Pt15-3):该层为中部露头区矿体之顶板围岩,矿体为磁铁闪透片岩,其次为石榴黑云片

3、岩、石榴闪透片岩,上部为厚层石英岩夹闪透片岩,其中夹薄层磁铁透镜状。d.中角闪岩段(Pt15-4):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夹石英岩,透闪岩,赤铁石英岩及透闪片岩透镜状。新生界老第三系(E):分布在矿区南北边缘,主要由砾岩及砂砾粘土组成。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矿区南北边缘及西异常区和中区F14断层以东地带,由残积、坡积、冲积及风成砂土组成。1.1.1构造a.褶皱构造:矿区含矿地层产状变化复杂,出现多个倒转褶皱,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异。西异常区II勘探线以西,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II勘探线以东地层走向转为北东,倾向南东。中部露头区XVIII勘探线以西,地层走向北东,向南东倾斜,XVI

4、II勘探线以东,地层走向转为北西,向南西倾斜;至F14断层以东,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向南倾斜,东部异常区地层走向突然转为南北,向东倾斜。b.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已发现大小断层余处并且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断裂构造大体分为5组:东西向反冲逆断层组、北东向正断层组、北东东向逆断层组、北西向正断层组及北北东正、逆断层组。东西向反冲逆断层组:包括F16、F12两条断层,为区内最大的断层。F16断逆层位于矿区北缘,呈北70。东方向贯通全矿区,向南倾斜,倾角70—77。,断距较大。F12断逆层位于矿区南缘,东西贯通整个矿区,走向北东80。,倾向北,倾角60—75。左右。北东向正断层组:

5、包括F1、F2、F3、F4、F9-1、F15等6条断层,走向北东20—40。,倾向南北不一,倾角62—85。左右,断层规模一般较小,对矿床影响不大。北东东向逆断层组:包括F5、F6、F7、F8、F11等5条断层,走向北东50—70。,倾向北西,倾角48—80。之间,其中F6、F11断层的性质产状及规模尚未查清,该两条断层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他三条断层对矿床无影响。北西向正断层组:包括F9、F10、F18等三条断层,该组断层规模较大,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如F10断层延长达390余m,断层面走向在东南端为东西向,向北逐渐转化为北西向,呈现中间向南西外凸,两端后弯的弧形特点,倾向南

6、西,倾角64。。因受该断层影响,使矿体在XVIII线缺失。F9、F18断层对矿体无影响。北北东向正、逆断层组:包括F13、F14、F17三条断层,其中F17逆断层位于中区东端,走向北东10。,倾向南东,倾角85。,在中区东部将矿体切断;F14正断层位于中区中段与东段交接处,断层走向北东15。,倾向南东,倾角77。,断距20m左右。由于F14断层的影响,造成中区中段矿体与东段矿体不连接。矿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规模一般不大,均呈脉状产出。已发现的有:闪长岩脉、闪斜煌斑岩脉、碳酸盐岩脉、辉石闪长岩脉,其中辉石闪长岩脉在深部对矿体有较大的破坏作用。1.1矿床地质三合明铁矿中部露头区,自XII线

7、以东至F17断层,长约1600m,矿体地表出露最长达1250m,露头最大宽度106m。工程见矿最大厚度98m。最小厚度2m,平均厚度39.20m,矿体厚度变化较大。矿体沿倾斜深度方向最大延深为450m,一般沿深为300m左右。随深度增加厚度逐渐变薄,并迅速尖灭,而品位亦有变化的趋势。矿体形态基本为层状或似层状,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倾伏褶皱构造,矿体的形态与产状各处不一。中部露头区之西段,矿体产状受倾没倒转背斜构造控制,XIV线一带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