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

ID:12096067

大小:2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_第1页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_第2页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_第3页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_第4页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种传动轴静强度 变形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种传动轴静强度变形计算设计题目: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E=210GPa。已知数据P/KWP1/KWn/rpmD/mmD1/mmD2/mma/mmα/。29.48.13008005002005000传动轴力学简图传动轴零件图%输入已知数据sigma=80;E=210000;P=input('请输入大带轮传动的功率P=(KW)');P1=input('请输入小带轮传动的功率P1=(KW)');n=input('请输入小带轮的转速n=(rp

2、m)');D=input('请输入大带轮直径D=(mm)');D1=input('请输入小带轮直径D1=(mm)');D2=input('请输入齿轮直径D2=(mm)');a=input('请输入a=(mm)');alfa=input('请输入α=');%计算各轮受力并输出F2=2*9.549*10^6*P/n/D;fprintf('大带轮D上作用的水平力:3*F2=%3.3f(N)',3*F2);m=9.549*10^6*P/n;fprintf('大带轮D上作用的力偶:m=%3.3f(Nmm)',m);F1=2*

3、9.549*10^6*P1/n/D1;fprintf('小带轮D1上作用的铅垂力:3*F1=%3.3f(N)',3*F1);m1=9.549*10^6*P1/n;fprintf('小带轮D1上作用的力偶:m1=%3.3f(Nmm)',m1);F=2*(m-m1)/D2;fprintf('齿轮D2上作用的水平力:F*sinα=%3.3f(N)',F*sin(alfa));fprintf('齿轮D2上作用的铅垂力:F*cosα=%3.3f(N)',F*cos(alfa));fprintf('齿轮D2上作用的力偶

4、:m-m1=%3.3f(Nmm)',m-m1);%根据各轮受力确定水平面、铅垂面、外力偶矩的载荷矩阵x=[0a3*a4*a5*a];%分段数组(不同结构数据不同)MPQ1=[21a0];%齿轮处加单位力的载荷矩阵(不同结构数据不同)MPQH=input('请输入水平面内梁的载荷矩阵MPQH=');MPQV=input('请输入铅垂面内梁的载荷矩阵MPQV=');MT=input('请输入外力偶矩载荷矩阵MT=');%根据梁的类型选择相应程序计算水平面、铅垂面玩具、单位力弯矩string=input('请输入梁的类型(可

5、选择J,YW,LDW)=','s');ifstrcmp(string,'LDW')==1L1=input('请输入梁左端外伸段的长度L1=');L2=input('请输入梁右端外伸段的长度L2=');XQMH=QMLDW(x,L1,L2,MPQH);XQMV=QMLDW(x,L1,L2,MPQV);XQM1=QMLDW(x,L1,L2,MPQ1);elseifstrcmp(string,'YW')==1L2=input('请输入梁右端外伸段的长度L2=')XQMH=QMYW(x,L2,MPQH);XQMV=QMYW(x,L

6、2,MPQV);XQM1=QMYW(x,L2,MPQ1);elsestrcmp(string,'J')==1XQMH=QMDJ(x,MPQH);XQMV=QMDJ(x,MPQV);XQM1=QMDJ(x,MPQ1);endend%计算各截面扭矩XT=TTT(x,MT);%水平面、铅垂面弯矩、单位力弯矩及各截面扭矩取值x1=XQMH(:,1);mh=XQMH(:,3);mv=XQMV(:,3);m1=XQM1(:,3);TT=XT(:,2);%计算合成弯矩[ix,dummy]=size(XQMH);fori=1:ixM(i)

7、=sqrt(mh(i)^2+mv(i)^2);end%画出水平面弯矩图、铅垂面弯矩图、合成弯矩图、扭矩图subplot(5,1,1)plot(x1,mh);grid;title('水平面内的弯矩图')subplot(5,1,2)plot(x1,mv);grid;title('铅垂面内的弯矩图');subplot(5,1,3)plot(x1,M);grid;title('合成弯矩图');subplot(5,1,4);plot(x1,TT)grid;title('扭矩图');subplot(5,1,5);plot(x1,m1)

8、grid;title('单位力作用弯矩图');%利用第四强度理论设计轴径fori=1:ixMM(i)=sqrt(M(i)^2+0.75*TT(i)^2);endM41=max(MM(1:25));M3=max(MM(25:(50+12)));M2=max(MM((50+12):(50+50+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