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94268
大小:9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新人教版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开凿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三点: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四段:北---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水系:北---南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作用: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为唐高祖。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
2、是唐太宗。4、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6、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政治上,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②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③法律上,制定《唐律疏议》。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7、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8、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老臣旧族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④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9、唐朝的全盛局面出
3、现在唐玄宗时期。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0、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11、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12、科举制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②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③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推动一系列改革,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13、唐代饮茶习俗风靡全国,骑马出行变得普遍。14、盛唐社会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第5课“和同为一家”15、唐太宗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即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
4、的君主。16、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其首领称之为赞普。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第6课开放与交流17、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18、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唐太宗时,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20、唐朝都城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21、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
5、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22、唐朝初年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孙思邈最早记录了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23、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设计者是隋朝工匠李春。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24、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富有现实主义精神,被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25、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和白居易的“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是对李白和
6、杜甫诗歌的高度赞扬。326、唐代乐舞代表作是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27、敦煌莫高窟窟泥塑造像和壁画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并立28、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为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9、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30、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31、1005年,辽宋订立和议,称为“澶渊之盟”。辽宋和议的影响: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保持相对和平,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32、1044年,宋夏和议,促进了西北
7、边境地区的发展。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33、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5年,金灭辽。34、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三千多人回金都城,并掠走大量金银财宝,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35、1127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36、1140年,岳飞带领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史称“郾城大战”。37、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38、两宋时,“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9、宋代农
8、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秧马,占城稻种植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