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2981
大小:2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阳山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以广东省阳山县为例摘要: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本文构建了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以及用多因子进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437648.33亩,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9.09%;不宜耕地为302972.74亩,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40.91%。宜耕地中,一等地(A1)为12977.03亩,占宜耕地总面积2.97%;二等地(A2)为55130.60亩,占宜耕地总面积12.60%;三等地(A3)
2、为369540.73亩,占宜耕地总面积84.43%。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实时监测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的补充提供依据。关键词:GIS;RS;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0引言耕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阳山县人多地少,工业生产增长快速,土地需求量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任务艰巨。近几年来,阳山县保证大项目用地的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守耕地保有量,较好地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但是,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无限的经济社会发展
3、,就需要做好耕地开源节流工作,加大开发、复垦和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力度,才能有效破解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发展的难题,有力的保证阳山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去阳山县也进行过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但大多是传统的方法,很少用到GIS,RS这些先进的空间技术。因此,在现阶段耕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基于GIS,RS研究阳山县的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1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农业县。阳山县地形复杂,总体为南北高峻,并以单斜山地不规则地由两端向腹地倾斜,形
4、成中间低缓,四周较高的船形地貌。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盆地和冲击平原约占全县面积的10%。县城所在地四面环山,四周高中间低,属于连江中游的冲积平原地带。2007年末阳山县耕地39946.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4%。1.2耕地后备资源评价1.2.1评价原则根据土地属性对耕地利用的适宜程度及其对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可能产生限制的因子类型和强度,参考土地的形态和目前的开发水平以及进一步开发的可能性,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1.2.2评价方法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和《广
5、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工作实施要求》,阳山县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级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并在等级后加注其代号,作为其限制性因子类型。有2个评价指标的分级均为最低时,则加注2个限制性因子,代号之间用破折号分开。1.2.3限制因子按照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要求,阳山县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限制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坡度、水文与排水条件、盐碱度、沙化状况、风力条件、生态退化可能性等10个因子。1.2.4评价系统耕地后
6、备资源评价应在对区域内的未利用地、毁损废弃地和需整理土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采用类、等、型三级划分的评价体系(表1)。表1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系统6类等型宜耕地(A)一等地(A1)无限制(A100)二等地(A2)温度限制(A201)水分限制(A202)厚度限制(A203)质地限制(A204)坡度限制(A205)水文与排水限制(A206)盐碱限制(A207)沙化限制(A208)风力限制(A209)生态退化限制(A210)三等地(A3)温度限制(A301)水分限制(A302)厚度限制(A303)质地限制(A304)坡度限制(A305)水
7、文与排水限制(A306)盐碱限制(A307)沙化限制(A308)风力限制(A309)生态退化限制(A310)不宜耕地(N)不续分1.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1.3.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按照调查评价的工作需要和有关的技术规定,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图件类、文字类和一些表格类。2)室内判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平台MAPGIS对阳山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进行预处理,根据图斑属性分离出未利用地。经分析,阳山县土地利用现状中未利用地只有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滩涂和沼泽地等五类。按照《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工作
8、实施要求》,将单块面积小于10亩及河流水面等图斑从未利用地中删除,保留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每块面积不小于10亩)的未利用地。将保留下来的未利用地与卫星影像图及地形图配准叠加,删除海拔较高、坡度较大,不利于开发耕作的未利用地。将最终保留的未利用地图斑编号,提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