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

ID:12082370

大小:4.23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15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_第1页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_第2页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_第3页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_第4页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淮北市北杨煤矿2011年度矿井综合瓦斯治理方案为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十六字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有效防止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7]17号)、《安徽省煤矿瓦斯治理规定》(皖经煤炭[2007]198号、《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市煤炭局淮煤[2008]90号文件的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我矿“一通三防”(瓦斯治理)工作,特编制我矿2011年度矿井综合瓦斯治理方案。一、矿井概况(一)、井田位置及交通北杨煤矿位于淮北市南约10km,矿井

2、坐落在杨庄矿井田东翼一水平511采区,主要残复采报废采区边角遗煤和阶段煤柱,属于残复采矿井。行政区划为烈山区烈山镇,隶属于烈山区煤炭局管辖。矿区煤炭外运有符夹铁路于杨庄矿南3.5km处经过,可直通京沪、陇海两条干线。矿区东0.5km处是淮北市东外环路,向南5km直达合徐高速入口,矿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矿区地势平坦,海拔+31m,大部分为农田、沟渠,最高洪水位+32.5m,年降水量为800mm左右。(二)、井田范围本矿井井田范围:南起5煤层露头,东以31勘探线西370m与土型矿相邻,深部东翼到原杨庄矿5111机巷,西翼至5116机巷一带

3、,开采上限-56m,下限-154m,由东、西两翼两个独立块段构成,走向长1400m,倾斜宽约400m,井田面积0.54km2。(三)、矿井储量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下二叠系石盒子组4、5煤层,煤层倾角16-250,煤质:4煤层分为贫煤、无烟煤、天然焦三个煤种,5煤层分为贫煤、瘦煤两个煤种。截止2010年底全矿4、5煤资源储量万t,其中可采储量为万t;另有天然焦储量为万t,回采率88%。矿井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服务年限年。(四)、开拓方式本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主井落底-67m,在-67m水平经主运输石门至5煤,风井在-61m水平经主回风石门至

4、5煤,在5煤布置下山至开采水平;全矿井布置两个采区,西翼一采区,东翼二采区,开采顺序:先采西翼采区5煤,后采东翼采区4煤、5煤。(五)、生产现状现矿井只有“一面一头”生产,分别是西翼采区5煤-110m水平的516采煤工作面和东翼采区4煤411改造风巷掘进工作面。(六)、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赋存条件(1)五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K2一般为11m,煤厚2.96~5.09m,平均3.50m左右,复采煤厚1.0-2.0m,区内穿过该煤层钻孔7个,煤层结构简单,为半暗~光亮型煤,呈磷片状。(2)四煤层位于K2之上25m左右与5煤层间距约11m。煤层

5、厚度0.51~2.27m,平均1.08m。该层原始沉积较为稳定,因岩浆侵入而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西翼被岩浆分为4上、4下两个分层,区内6个钻孔均见煤,可采点2个,占见煤点的33%。区内6个钻孔不可采见煤点3个,风化带不可采见煤点1个。煤层结构简单,为暗一半亮型,块状。(3)三煤层位于K2之上50m左右,与4煤层顶板距5.4m左右,区内5个钻孔均见煤,但可采点仅1个,煤层厚0.4~0.83m,为不稳定薄煤屋,由于煤厚较小,失去了开采价值。2、瓦斯据矿井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经安徽省经济委员会皖经煤炭函[]号文件批复,全矿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

6、3/min,全矿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3/t,本矿井确定为低瓦斯矿井。3、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2007年4月9日本矿井将主采煤层煤样(西翼采区5煤层5110采面的煤样、东翼采区411掘进头的煤样)送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鉴定结果报告为:西翼采区5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性,东翼二采区4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2007年2月6日本矿将采煤层煤样(西翼采区5煤层5110采面的煤样、东翼采区411掘进头的煤样)送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鉴定结果报告为:西翼采区5煤层和东翼二采区4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均属不易自燃煤层

7、。4、地温本井田根据杨庄矿的地质资料,平均地温梯度为0.9℃/100m,小于3℃/100m地温梯度值,属正常地温区。5、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我矿的生产安全的水系划分如下:(1)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含水组该含水组普遍分布于井田范围内,由棕黄、浅灰、灰白色中粒砂组成,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物,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部分地段直接覆盖在太灰、奥灰等强含水层露头之上,厚度0~20.86m,平均10.46m,渗透系数K为0.92~26.13m/d,地下水位埋深3m左右,与地表水体形成统一的水面,水力联系密切。水位随季节变动明显,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矿化度小

8、于2g/1,含水丰富;但该水系有一隔水层位于第四系底部,煤系地层之上,厚13.6~45.53m,平均30m左右,分布较稳定,为第四系与煤系间良好隔水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