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

ID:12081170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_第1页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_第2页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_第3页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摘要:甘肃陇东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生土民居建筑——窑房,此类生土民居采用夯土墙、土坯拱顶外贴砖等传统建筑的营造材料及技术,且具有冬暖夏凉、环保节能、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的多种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生态建筑。但是在今天,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盲目求新攀比的心态,使这种生土建筑处于停滞不前甚至遭到废弃。本文即以该地区农村典型生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与建筑的关系入手,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探索新型生土民居建筑聚落模式。关键词:民居,资源承载力,绿色建筑技术,营建一、绪论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

2、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陇东是甘肃东部的简称,包括庆阳、平凉两地区,16个市县,人口446万,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陇东位于六盘山以东,北接宁夏,东临陕西,地处黄河中游,从地理区位上看,陇东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偏西,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地形地貌,其中以“天下黄土第一源”—总面积910平方公里的董志源最为著名。(见图1)二、陇东传统民居特征与现状2.1陇东窑洞:黄土高原对于陇东地区可谓得天独厚,窑洞是这里传统民居的主体。窑洞是在人工掘成的崖面上,纵向挖成的洞,“崖”形成自然的屋架。崖的组合为“庄”、“庄子”,主要有明庄、地坑庄等七八种,地坑庄又分为平地下坑和“半明半暗”

3、。这些民居形式,是典型的周祖陶洞穴居的遗风。“地坑庄”:是先掘地成坑,坑壁即是挖窑的崖面,这种类型一般集中于平坦的源面。地坑庄大小不等,一般为长方形,长10丈,宽3丈,深2丈,正面土窑三孔,侧面一孔,通道又叫做“洞子”,下洞上箍,安装大门。(见图z>2.2陇东窑房:作为窑洞的发展和补充,世居这里的人们在平地上,结合窑洞和普通平房的优点创造了一种独特民居建筑一一“窑房”。窑房民居采用夯土作为墙,以土坯发卷起拱作为屋顶,屋顶填土形成坡顶并铺设青瓦,夯土或土坯外墙面抹麦草泥,讲究的人家外墙平贴砖,其外观与普通砖瓦房屋一样,但其室内却为窑洞景观。由于此类民居较传统窑洞具有

4、开窗自由的优点,采光与通风均优于窑洞,同时又因为采用生土坯,因此具有冬暖夏凉、加工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原生态建筑。在当今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窑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见图3)2.3生土聚落在陇东靠崖挖窑洞,窑洞前左右两侧可建窑房,从而围合构成院落。窑房与窑洞生土建筑一起,构成了陇东地区随处可见的生土聚落。这样的生土聚落组成的人文景观与黄土高原粗犷、豪迈的山川景观,与陇东特有的腰鼓舞、皮影戏、剪纸、香包、面塑等民间艺术,与生产生活娱乐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陇东画卷。(见图4)写‘一~.........正..,,..…暇戴4}}'f陇东地区属于半

5、干旱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作为先周始祖、黄河农耕文化和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它奠定了周代几百年的历史根基,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先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最早见证。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戎、狄、羌、匈奴等古代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更经过这里汇入河西走廊,形成了悠久而丰厚的陇东文化历史。与这一漫长农业文明相协调共生的是这里的生土建筑居住文化,它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陇东文化和建筑风貌,产生了以陇东窑洞和窑房为代表的生土民居与聚落。2.4反思今天,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及人们盲目求新攀比的心

6、态,普遍认为居住在窑洞或窑房等生土建筑中是生活贫困的象征,有些地方政府也将放弃生土建筑作为脱贫的措施。因此,这种环保生态型的传统生土建筑处于停滞不前以至遭到废弃,取而代之以烧制的砖作为建造住宅的主要材料。传统生土建筑、生土聚落、生土营造技术正处于解体与消亡的边缘,该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处在盲目、混乱的局面之中,传统村落风貌不复存在。三、资源承载力视野下的民居研究3.1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陇东的生土建筑发展、人居环境建设问题应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视野研究、思考和解决。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

7、定义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遇见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资源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变化,是资源系统的客观属性,因而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在村落发展中引入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主要是指出:当今村落的发展不能再根据人类主观想法无序发展,而应在当地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下,制定发展目标。3.2陇东地区资源概述甘肃地区水资源贫乏,境内自产径流量为3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