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115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8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 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生产和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五十年代末期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大跃进”局面人们记忆犹新。当时有一篇文章这样记载,“目前,全国各地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菌肥厂,许多人民公社也已打破迷信,掌握了细菌肥料生产技术并建立了菌肥厂。如河南就有四千多个菌肥厂。此外,许多机关、学校工厂和部队也都建立了菌肥厂以支援农业生产”这个时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知道质量。持续时间很短;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国许多地方又恢复微生物肥料生产,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大跃进”时期相比,质量有了提高,
2、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隆,农民就不愿用。这两个阶段的微生物肥料生产都有一个共同点——产品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尽管农业生产实践早已证明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有效的肥料,但是由于过去没有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每当产品质量下降之后,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及应用又要跌落低潮。 八十年代初至今,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由于其增产明显,改善品质、特别是对环保的特殊作用,又呈上升趋势。目前还不断有新的企业投入生产,有新的产品出现。国外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和产品也开始拥入中国市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发展过快过多,据统计目前已有300多家,但多数是小规模企业,作坊式生产,设备工艺落后,职工素质不高,因此产品质量不高。 2、微生物肥料种类很多,多数还是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有的甚至还在用酵母菌,缺乏新型高效产品。 3、少数企业在宣传上扩大使用效果,使用不正当经营手段,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给农民造成损失,降低了微生物肥料的声誉。 4、管理不够规范,国家虽然实行了登记证管理制度,但管理力度不够,不少未登记的企业或产品甚至假冒劣产品还在大张旗鼓的宣传,生产和销售。 5、对微生物肥料的正确宣传和引导还不够,其好处和效果还没有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4、生物肥在全国肥料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 6、微生物肥料本身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不够,有些作用机理还说不清楚,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还待继续研究。 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 1、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从发展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出发,从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生产成本出发,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广阔,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今年北京市已经制订了农用食品安全性强制性标准,在三年时间内逐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逐步使用微生物肥料代替化肥和农药,既能增产防病,又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一类似的做法,相信很快会在全国实行。 2、微生物肥料和化肥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
5、,目前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化肥肥效明显作用快,目前在农产品相对缺乏的地区还是必须的,但是随着农产品的丰富,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对安全农产品的需要,微生物肥和化肥会逐步此长彼消,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且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投资少、原料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其生态效益是化肥所不可取代的。所以,我们任为,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3、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健康正常发展,必须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生产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配方,工艺,设备,提高职工素质,生产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登记管理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
6、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科学的、事实求是的宣传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好处,使农民逐步接受。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问题和误区1.问题 我国微生物肥料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研究、生产及应用效果和开发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问题,需要尽快解决。①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仍然明显落后于生产实际,许多障碍应用效果提高的因子未能得到深入研究,多年来的这种头重脚轻的研究格局和长期投入极低的态势已经制约了应用发展。曾收集过150多篇报告,涉及机理的研究极少,主要是一些增产原因的分析,诸如分析了株高、株数、分蘖、苗数、粒重和百(千)粒重,少数的文献探讨了微生物
7、肥料适合的接种剂量(显示效果的活菌数量),个别的还测定了土著群体数量的多寡与接种必要性的关系。但真正涉及微生物肥料及产品中微生物本身,例如,它们的作用实质,产品制造过程中最佳、最合理的工艺,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在土壤和植物根部的定居、存活和数量消长,与土壤中的同类或异类微生物的竞争,以及影响微生物肥料作用发挥的其它制约因素等,研究得极少,深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从国家的角度极少有微生物肥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立项,不仅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条件、设备落后,而且科研队伍萎缩、老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除此以外,极少有企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