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76793
大小:6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5
《民事诉讼证人当庭询问程序研究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事诉讼证人当庭询问程序研究在民事证据调查程序中,对证人证言的调查有两种最为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交叉询问,即由双方当事人对证人进行主询问和反询问的方式,这是“当事人主控型”证据调查程序中对证人调查的主要方式;另一种是职权式询问,即由法官直接询问,这是“法官主控型”证据调查程序中对证人调查的主要方式。两者的区别是一种对抗与非对抗的区别。从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司法实践来看,英美法系国家多实施交叉式询问,大陆法系国家则多实施职权式询问。日本民事诉讼庭审调查中,呈现出当事人交叉询问和法官职权询问结合的状态凹,不是单纯地交叉询
2、问,也不是单纯地职权询问,可称作结合式询问。此外,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询问也有一些特注殊的方式,可称作特殊式询问。这四种询问方式,各有不侩同的询问程序。一、交叉式询问程序交叉式询问一般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交叉询问仅指英文中的c黜ross-examination,是指一方当事人对ㄑ对方当事人申请传唤的证人进行的询问,也可叫作反询问╂。而广义的交叉询问则泛指当事人轮流对证人进行相互询问,包括申请传唤证人的当事人一方对该证人进行的主询膑问(direct-examination/exam页ination-in-
3、chief)、对方当事人对该苕证人进行的反询问(cross-examinatio堪21/21n)、传唤方进行的再主询问(redirect-exりamination)以及对方当事人进行的再反询问(附recross-examination)这一连串的蒈询问活动。一般情况下是在广义的基础上来理解交叉询问┘。交叉式询问是英美国家对证人实施证言调查的主要方踊式,它被美国著名证据法学家威格莫尔誉为发现案件事实ё真相的最有效装置。loCAlhOst究其原因,正如有学者所言,是因为交叉询问采取了两种特殊的方式,一是对证人证言进
4、行多角度观察,有助于法官从同一证据源眨上观察到证言的深刻性和全面性。根据诉讼的性质,需传稻唤何人为证人及如何对其进行询问,当事人最清楚,同时菱,如何识破证人所供述之虚伪与否,则以对方当事人最清条楚。二是对证人证言可以全方位地,即通过对立面的设置⒂和反询问的运用进行质证。反询问者对于对方证人的作何剜证言,都注意其薄弱环节和各种可抨击之处。而主询问者都则努力开掘本方证人的证据信息,捍卫本方证人的证明能龛力。质疑方法就是力图在这种争辩对抗之中把握案件的真鹏实。①交叉询问的对象是证人,在英美国家证人是一个醭广义的概念,包括
5、当事人和鉴定专家。交叉询问的一般程揭序:由申请传唤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对该证人进行主询问→由对方当事人进行反询问→由申请传唤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式对该证人进行再主询问→由对方当事人进行再反询问。主尤询问、反询问、再主询问、再反询问的范围,与其询问的泥21/21性质和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询问的性质是一种举证,鸿当事人希望通过询问证人获得对自己事实主张有利的证言,并非为了责难证人,因而凡与案件事实有关而不属于证蝉据排除的情况,均在主询问的范围之内。而反询问的目的办则是为了暴露证言的不可靠或者证人的不可信,从而动摇对方当
6、事人事实主张的证据基础。所以对反询问的范围可蜍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在事实方面,反询问以主询问钧的询问范围为限,没有经过主询问的案件事实,不能对其灭进行反询问;另一方面是在方法上,反询问主要针对证人啄作证资格或者证言的证明力,包括证人品格、重罪前科、哆感觉缺陷、心理状态、以前自相矛盾的陈述等各个方面。灸②再主询问则是主询问方为了维护和恢复主询问时证词的阱证明能力,澄清或者解释对方当事人反询问提出的问题,抵销反询问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再主询问的范围以反询问的范围为限。再反询问的作用与再主询问类似,因而其划范围以
7、再主询问的范围为限。依循主询问、反询问、再主询问及再反询问的顺序,询问范围逐渐得到限制和缩小,缉如果在某一特定阶段超越询问范围,则属于不当询问,对方当事人可以打断询问、声明异议,法院应就此作出裁定爸。为了达到询问目的,主询问、反询问、再主询问和再办反询问具有一些基本规则。对于主询问,较重要的询问规苒则有四项:21/21(1)禁止进行责难性询问。责难性询问是指主询问方对传唤的证人证言的可信性进行质疑。其根本卢理由在于己方证人一般都是友性证人,主询问方应当对证篦人的诚信性或者证言的可靠性作担保。而责难性询问则会┦
8、影响证人供述的自由意志,具有迎合询问者意思而进行回儡答的危险。因而一般情况下禁止主询问方质疑己方证人。(2)禁止进行诱导性询问。诱导性问题,是在提问中明岸示可能的答案,从而强烈地暗示证人按提问者的答案作出回答的问题。如伤害赔偿案件中,律师问被告:“你根本钻没有动那把刀,这是不是事实?”这是典型的可能产生误禳导的诱导性提问,又如询问证人:“你是否干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