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

ID:12054913

大小:378.0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8-07-15

上传者:U-3868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1页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2页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3页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4页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①摘要旅游风景区是一笔宝贵的自然与人文财富。目前我国的旅游风景区开发很多是采取重利用而轻保护的开发理念和方式,这种不尊重自然规律,过度地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最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们最终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广西北海银滩景区从90年代开发旅游以来的十余年间,由于忽视了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滨海生态系统的破坏。经中科院专家的评估认为,银滩景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成本达40亿人民币;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也是如此,由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污染的治理,导致70年代末期漓江水质严重污染。20多年来,桂林市为治理水质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事实证明,旅游风景区是一块兼具价值性和脆弱性的区域,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景区的全面有效保护是一个巫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全文研究立足于此,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引入旅游学科,进行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理论探讨,并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为实证进行研究。在理论上,论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环境保护学研究存在的片面性,当前研究仅局限在“旅游活动—旅游环境”相互关系却忽视了“非旅游活动—旅游环境”相互关系,不利于景区的综合保护;其次论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在旅游应用中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探讨旅游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合,提出旅游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特征、作用以及基本评价流程。其中,本研究提出的双层评价模型是特别针对旅游风景区这样一种,、纂余项目:2006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6105931202M07)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所构建。该模型在理论上首次从“旅游业”和“非旅游业”两个层面分析研究景区风险压力,符合景区环境管理和研究的实际。在实证中,以上述理论研究为指导,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综合文献检索与实地考察的信息,归纳了漓江景区的水质、水量、游船、河床河堤以及多种人为因素等造成的风险压力,构建漓江景区双层风险模型并进行风险源深入分析;另一方面,论文对各风险源导致的不利效应进行表征,并采用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种评价方式评价漓江景区生态风险。在专项评价中,论文采用“期望—半方差”模型对漓江水量季节性不足的风险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指出:景区水量缺乏的高风险值表现在枯水季节;在综合评价中,采用了风险指数矩阵(RAC)结合德尔菲专家评价法(Delphi),对景区所有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了等级。评价结论认为:漓江景区的高风险源来源于非旅游业人为因素。论文以上述评价结果为依据,从政府和景区两方面提出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管理的对策。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介绍研究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的理论研究,对于学科交叉在理论上进行探索。第三章、第四章以及第五章均是实证研究部分,分别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风险源进行分析,表征不利效应和对风险的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第六章结论与讨论,总结了全文研究 的主要成果,并对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及提出后续研究的展望。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旅游风景区漓江ANALYSISANDASSESSMENTONECOLOGICALRISKSINSCENICSPOT:ACASESTUDYOFLIJIANGRIVER①ABSTRACTSeeniesPot15thenaturalandeulturalwealthofmankind.Currently,theexPloitationofseeniesPotinChinatendstoPlaeeresoureegainsaboveProteetion,whiehdoesn'tshowanyresPeettothelawofnature,buttheoverexPloitationofnaturalresoureeswilldefinitelybePunishedbythenaturefinally,andmankindhavetoPaydearlyfortheirbehavior.Forinstanee,overtheyearseversineetheexPloitationin19905,thelittoraleeosysteminBeihaiSilverBeaehofGuangxihasbeenunderminedbeeauseofignoringofenvironmentalProteetion.AeeordingtotheassessmentbyChineseAeademyofSeiences,theeostforrecoveringtheeeosysteminthisseeniesPot15amountedtoRMB4billion.Asameease15alsowitnessedinLijiang形verseeniesPotinGuilinofGuangxi.NeglectofPollutiontreatmentineeonomiedeveloPmentresultedinseriousWaterPollutionofLijiang几verbytheendof19705.Inthereeent20years,GuilinCityhasPaidahighPrieeinPollutiontreatment.ThefaetsdemonstratethatseeniesPot15anareawithbothvalueandfrangibility.HowtorealizetheoverallandeffeetiveProteetiontoseeniesPot15anurgentissueneedstosolve.Basedontheabove,thedissertationleadstheEeologieal形skAssessment(ERA)ontotheseieneeoftourism,initiatestheanalysisandassessmentoneeologiealrisksinseeniesPot,andtakesLijiang侧verseeniesPotofGuilinasacasestudy.Intheoretiealstudy,firstly,thedissertationanalyzestheone一sidednessineurrentresearchofTourismEnvironmentProtection,whiehlimitsinmutualrelationof“tourismaetivity一tourismenvironment,,withoutobserving“non一tourismaetivity一tourismenvironment',.It15unbenefieialfortheoverallProtectiontoseeniesPot.Seeondly,itdiseussesthePartieularityofaPPlieationofERAintourism.Hereaftef,thethesiseombinestourismandERA,andPuts`'InnovationProjeetofGuangxiGraduateEdueation(2006105931202M07)了forwardtheoretiealitems,suehasdefinitions,models,eharaeteristies,funetionsandthebasieflowehartofERAinseeniesPot.Thedoubledeekmodelinthethesis15ProPosedPartieularlyforseeniesPot,anareamainlyservesfortourism.Theoretieally,themodelanalyzestheriskPressureinseeniesPotfromtwolayers,tourismindustryandnon一tourismindustry,whieh15consistentwithrealityofthemanagementandresearehinsceniesPot.Intheeasestudy,thethesistakesLijiangRiverSeenieSPotinGuilinastheresearehtargetandtheabovetheoryasguidanee.Ontheonehand,thedissertationeoneludestheinformationoriginatedfromresearehworksandfieldsurvey,buildsadoubledeekmodel,andanalyzesfurtherbasedontheriskPressureinLijiang形verseeniesPotrefertowaterquality,flowofwater,touristshiP,riverbed,riverbankandotherfaetitiousfaetors.Ontheotherhand,the dissertationeharaeterizesnegativeeffeetsledbyeachriskorigin,andassessestheERAinLijiangRiverinbothsPeeifieandgeneralways.InsPeeifieassessment,by“ExPeetedvalue一semivarianee,,model,thethesisquantitativelyassessestheseasonalriskofwatershortageinLijiang形verseeniesPot.TheresultshowsthatthehighriskofwatershortageintheLijiangRiverseeniesPot15inthelowwaterPeriod.Inthegeneralassessment,byeombiningthemethodofRACandDelPhiteehniques,thethesisassessesandranksallthegeneralrisksintheseeniesPot.TheresultshowsthatthehighriskinLijiangRiverseeniesPot15originatedfromfaetitiousfaetorsofnon一tourismindustry.Proeeedingfromtheresult,thedissertationPutsforwardsomeeountermeasuresforeeologiealriskmanagementinLijiangRiverseeniesPot.Thewholedissertation15eonsistedof6ehaPters.ChaPter115theintroduetion,whiehsummarizestheresearehProgress,andPresentsthePurpose,signifieanee,methods,andteehniqueflowehartofthestudy.Chapter215thetheoretiealresearehonERAinseeniesPot,aswellasanexPlorationofinterseetionoftwoleamingsubjeets.ChaPter3,ChaPter4andChaPterselaboratestheanalysisonoriginsofeeologiealrisks,theirnegativeeffeets,aswellastheriskassessment,andendsinsomecountermeasuresforeeologiealriskmanagementinLijiang侧verseenicsPot.Chapter6eoneludesthemainresultofthestudyinthedissertation,diseussesontheexistingProblems,andraisestheProsPectinfuturereseareh.心YwoRDS:Eeologieal形skAssessmentSeenieSPotLijiang凡ver目录第一章绪论1.1问题提出....................................................................................……11.2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21.2.1基本概念.................................................................................……21.2.2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与方法...............................................................……31.2.3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概况.........................................................……41.2.4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61.2.5相关评价比较...........................................................................……71.3研究目标与内容...........................................................................……8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81.4.1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81.4.2研究技术路线...........................................................................……91.5研究意义....................................................................................……9第二章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研究2.1学科交叉研究理论基础...............................................................……112.1.1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112.1.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基础...................................................……122.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基本理论研究..........................................……132.2.1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132.2.2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提出..........................................……142.2.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的特征.........................................................……172.2.4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作用......................................................……182.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流程......................................................……192.3.1问题形成..............................................................................……192.3.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源识别.........................................................……192.3.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202.3.4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专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202.3.5风险评价不确定性分析...............................................................……20第三章漓江风景名胜区问题形成与风险源分析3.1漓江风景名胜区概况..................................................................……22口3.1.1漓江流域概况..............................……,......................................…… 223.1.2漓江风景名胜区简介.............................……,..............................……223.1.3研究范围划定...........................................................................……223.2漓江风景名胜区问题形成............................................................……223.3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生态风险源分析..........................................……243,3.】漓江旅游客船.,二,,.,.…,..........……,.,..……,.,................................……243.3.2漓江整治_〔程...........................................................................……263.3.3周边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283.4漓江风景名胜区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分析.......................................……303.4.1白然气候因素..................................................................……,..……303.4.2水源林破坏..............................................................................……323.4.3城镇化发展..............................................................................……323.4.41:业、生活污水排放..............……,.............................................……343.4.5其它人为风险因素.....................................................................……36第四章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危害分析与评价4.1漓江景区旅游业生态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384.1.1旅游客船造成的危害分析............................................................……384.1.2漓江整治的危害分析..................................................................……394.1,3旅游者与周边旅游经营者危害分析...................................................……404.2漓江景区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414.2.1 季节性水量不足危害性分析..............................……,.................……414.2.2水质卜降危害性分析........……、...................................................……414.2.3其它人为风险危害分析...............................................................……434.3漓江风景区季节性缺水生态风险专项定量评价.................................……444.3.1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研究.........................................................……444.3.2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风险性评价........……,…,.............................……454.4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504.4.1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方法...................................................……504.4.2漓江景区专家风险调查与分析.........................................................……524.4.3漓江景区生态风险评价...............................................................……544.5不确定性分析...........................................................................……55第五章漓江风景名胜区风险管理对策勺b产产J哎.、J5.1政府主导,整治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5.1.1发展经济与整治污染相结合(5级风险对策)了5.1.2打击非法与利益引导相结合(5级风险对策).......................................……565.1.3人l净卜水与生态修复相结合(6级风险对策).......................................……575.2景区协调,减少旅游业自身生态风险源..........................................……575.2.1控制游船规模,加强监督管理(6级风险对策)....................................……575.2.2改变游览方式,综合利用资源(6级风险对策)....................................……585.2.3浮动游览价格,降低环境压力(6级风险对策)....................................……585.2.4改进河床护岸,建设白然河流(11级风险对策)....................................……595.2.5加强管理引导,提倡生态旅游(14级风险对策)....................................……60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结论.......................................................................................……626.1.1双层生态风险模型的构建为旅游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分类分析方法...……626.1.2漓江风景区的生态风险源具有典型的内外双层结构特征...........................……626.1.3漓江风景区水量不足的高风险值表现在枯水季节.................……,............……626.1.4漓江风景区的高风险主要源于非旅游业人为因素....................................……626.2创新点....................................................................................……626.2.1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旅游学科...........................……、.......................……636.2.2将“期望—半方差”模型应用于景区水量风险度评价...........................……636.2.3采用风险评价指数法结合德尔菲法对旅游风景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与划分......……636.3讨论与展望..............................................................................……63结语................................................................................................……65参考文献..........................................................................................……66附录一:滴江生态风险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69附录二:滴江生态风险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70致谢................................................................................................……7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情况...................................................……72夕表目录表3一11979一2002年漓江风景区游客量统计表..........................................……25表3一2三个年代漓江上游主要城镇面积...................................................……33表4一1桂林水文站含沙量表..................................................................……43表4一2桂林水文站1958一1984年各月不足期望值的水量缺额(WE一W)统计表...……47 表4一3漓江风景名胜区月径流量风险度...................................................……48表4一4漓江景区景观生态水量不足月风险排名表.......................................……48表4一5漓江景区景观生态水量风险等级划定表..........................................……49表4一6水文期与水量缺乏风险度对比......................................................……49表4一7典型风险可接受标准..................................................................……51表4一8旅游风景区生态不利效应严重度等级表.................……,..................……52表4一9旅游风景区生态不利效应发生可能性等级表....................................……52表4一10旅游风景区风险等级表............................................................……52表4一11专家评分平均值一览表............................................................……53表4一12专家意见集中度一览表............................................................……54表4一13漓江旅游风景区风险等级表......................................................……54表5一12004年漓江水上游览项目价格表......................……,,.....................……58图目录图1一1美国、英国、荷兰生态风险评价流程图.............................................……4图l一2国内生态风险评价论文数量统计.…,.......……,……,二,......................……6图1一3生态风险评价各研究方向论文数量比例图.......................................……6图1一4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10图2一l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15图2一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流程图...................................................……19图3一1漓江风景区生态风险概念模型......................................................……23图3一22006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漓江游船状况..........................................……25图3一3漓江束水水坝..............................................···..·····················`··……27 图3一4漓江软堤遭受冲刷现状...............................................................……28图3一5漓江软堤遭受冲刷侵蚀...............................................................……28图3一6漓江硬堤修筑现状.....................................................................……29图3一7漓江软堤与挡土墙..................................................................·..……29图3一8干涸的漓江河道.......................................·································……30图3一9桂林水文站月降雨量分布图.........................................................……31图3一10桂林水文站月径流量分布图......................................................……31图3一11漓江上游地区水源林面积变化曲线图..........................................……犯图3一12漓江上游地区城镇面积变化图...................................................……33图3一13漓江下游区域阳朔枯水现状......................................................……34图3一14东镇路取水口上游..................................................................……35图4一1漓江景区水量不足风险度曲线......................................................……50图5一l漓江客流量平均月变化...............................................................……59耐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俄尝。几公名胜区为例第一章绪论问题提出自然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各种人类经济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程度非常高,一旦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旅游者就很难获得愉悦与舒适的感受,难以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特别是根据汉弥尔(Hamil)的调查结果可见`,,,崇尚自然以及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正日益庞大。因此,保护好旅游景区,特别是景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及其外围生态环境对于当代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重利益而轻保护的旅游的开发与经营理念仍然盛行。一些旅游经营单位虽然具有保护意识,也因缺乏系统的分析机制和手段,造成保护的努力程度与有效性并不成正比。旅游业并非是一种无烟工业,其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人们最终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旅游业的发展使泰国帕塔亚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年接待量达300万的旅游中心,1988年过夜游人达172万人,当天往返游客达100万人,被誉为“东南亚滨海游览地皇后”。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90年代旅游接待规模直线下降。广西著名的北海银滩景区也是如此,从80年代开发旅游以来,由于对旅游开发与经营行为的生态风险估计不足,缺乏 保护措施,导致海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海滩沙质退化。中科院专家经勘查认为,恢复当地生态系统原貌的成本需要40亿人民币。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当前旅游环境保护学科也正是力图通过研究“旅游发展—旅游环境”的相互关系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旅游风景区与旅游业一样是敏感的,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存在着一些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威胁因素,使景区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即使不发展旅游业也承受着干扰和破坏。对于外围环境造成的干扰和破坏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最终同样会导致旅游资源退化、旅游吸引力降低,从而使敏感的旅游业遭受危机。对于这类旅游业以外的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对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威胁,研究范围上虽己超出旅游学的研究领域〔2],但其负面效应却直接被旅游风景区所承担,使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健康以及自然美学价值受到挑战,威胁着地方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建立一套既能够分析旅游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能够同时探讨旅游业以外因素对景区环境造成的不利效应,是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客观需要。漓江是位于广西桂林的一条享誉世界的风景河流,该旅游风景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上述的两类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包括旅游者、旅游客船、旅游河堤修筑与航道广百大攀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玄〔风爱名脸区为例整治等旅游业开发经营范围之内造成的生态胁迫因素,同时景区还面临着更多的非旅游业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些问题诸如漓江水量季节性不足、枯水期延长、水质有下降趋势等造成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倍受世人关注。为能够综合分析旅游业内外对于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的胁迫因素,本文从理论上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引入旅游学科,并根据旅游研究的实际需要做出改进,从一种新的方法角度全面分析旅游风景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实证,以生态环境学等学科为指导,科学系统地认识与分析其所面临的生态风险,并做出评价。为环境责任的明确和对漓江旅游风景区进行系统的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1.2.1基本概念1.2.1.1风险风险(形sk)被定义为一个不理想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3〕。按照一般意义,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不可预知的,一种是可预知的。对于不可预知的风险,人们的作为是有限的,任何预防的行为都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在发生以后采取灵活方式应对。对于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可预知的风险。由于条件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可预知风险亦具有不确定性。有学者将风险的大小量化为如下风险函数:R二f(P,C)。其中:R为风险的大小;P为不理想事件发生的概率;C为该事件产生的不利后果〔:,,一t`,。1.2.1.2生态风险生态风险(Ecofoglcal形sk)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少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5]。不确定性和危害性是生态风险的两个根本属性。生态风险的成因包括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和人们生产实践的各种因素〔3,,其中自然的因素如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等;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包括市场、资金的投入产出、流通与营销、产业结构布局等:人类生产实践的因素包括传统经营方式和技术产出的生态风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风险等。当前,生态风险问题在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中尤为突出,如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利用〔6]。1.2.1.3生态风险评价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具有很大差别〔7]。(1)从生态系统整体考虑,生态风险评价可以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不利生态效应可能性的过程,也可以是主要评价干扰对生态系统或组分产生不利影响的概率以及干扰作用效果。(2)从评价对象考虑,生态风险评价可以重点评价污染物排放、自然灾害及环境变迁等环境事件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作用的大小和概率,也可以主要评价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妥名脸区为例害产生负面影响的概率和作用。(3)从方法学角度来看,生态风险评价可以被视为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和哲学方法,或被看作收集、整理、表达科学信息以服务于管理决策的过程。(4)殷浩文在进行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时认为,生态风险评价时与此污染物可能产生的对人以及其他至关重要的生命有机体的损害的程度、范围,旨在保证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正常栖息、活动和繁殖的环境,保证地区物理化学循环的正常运行。(5)许学工等开展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时提出,生态风险评价是利用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采用数学、概率论等量化分析技术手段来预测、分析和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灾害或事件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造成的损伤。1992年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将其定义为“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田。其中“可能性”指风险描述可以是定性描述或定量分析。“不利生态效应”指生态风险评价涉及对生态系统的有价值的结构或功能特征的人为改变(或有危害趋势)。综上所述,对生态风险评价界定的差异会造成研究技术方法的很大区别。本文在采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倾向于从生态系统整体考虑的第一种定义方式。这一定义反映了生态风险的实质,同时也使评价能够使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灵活结合,避开相关技术条件的限制,实现综合性评价的目的。1.2.2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与方法1.2.2.1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美国的生态风险评价是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逐步的修订和完善,1998年美国E队正式颁布《生态风险评价指南》。1995年英国环境部要求所有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必须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预防。他们强调如果存在重大环境风险,即使目前的科学证据不够充分也必须采取减缓措施。荷兰风险管理框架是荷兰房屋、自然规划和环境部(NMHPPE)于1989年提出,其关键是应用网值来判断特定的风险水平能否被接受〔7〕,如图1一1所示。我国生态风险评价起步较晚,还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相关技术性文件。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如殷浩文、付在毅、许学工等都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流程进行了各自的研究〔91一〔”,。1.2.2.2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瑞典学者Hakanson所提出的生态风险指数法不仅反映了某一特定环境下沉积物中各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反映了环境中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而且用定量方法划分出了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因而生态风险指数法是沉积物质量评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韩丽、曾添文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生物工程引起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生态入侵引起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欧晓明等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主要确定为计算机模拟模型(computersimulationmodel)、回归技术(regessiontee俪que)和参数模型(parametriemodel),其中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生物群落中随机抽取一个物种,评估其暴露于一定毒性标准(LC50,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息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刀`分名胜区为例NOEC)以上农药浓度时的死亡机率值,然后根据大于NOEC或LC50的最大允许机率来 评估最大允许浓度〔'5,。尚天成等根据评价的阶段不同划分各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在生态风险辨识阶段,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和筛选—监测—诊断技术;在生态风险估计和评价阶段常用的方法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风险报酬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CIM模型〔le]。衷平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筛选敏感性风险因子〔”,。夏建新利用绿色GNP评估体系评价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风险〔'川。陈彭等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对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进行生态分析〔'g,。规规划划(((风险评价者/风险管理者/有关当事人对话)))问问题少曦蒸蒸蒸蒸蒸蒸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擎擎粤掣正正正时时分分析瑟一崔瑟瑟瑟获获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取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一一摆黔黔黔据据迭迭迭迭迭代代代代代过过过过过程程程程程测测测测测IIIIIII生生1111111胶胶结结结结结染染染染染向向风险管理者传送评价结果果行行为/意图描述述危危害识别别后后果判定定评评估后果大小小风风风风风风风风风风风险险风风险估算算算感知知风风险评价价风风险管理理危危害大小和发生概率评估估风风险可接受性评价价维维持可接受风险险险尽可能预防防图A图C图1一1美国、英国、荷兰生态风险评价流程图①Fig·1一1TheFlowChartofERAforAmerica,BritainandHolland1.2.3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概况1.2.3.1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较多,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具有一定代表性。目前,生态风险评价大多考虑毒性的直接效应,然而Benjamin ①资料来源:毛小菩《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2005.图A一美国生态风险评价流程:图B一英国风险评价与管理流程;图C一荷兰风险管理框架.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几分名脸区为例(2002)指出毒性的间接效应可能也是重要因子,它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人为胁迫因子做出反应的方式。未能将间接效应纳入评价过程可能是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作者对实验室及整个生态系统间接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讨论了间接效应对生态风险评价的意义〔20]。Ryan(2003)提出了将生物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综合用于得到水质标准的数值方法。作者提供了得到潜在生态闽值的一般化方法一一用集合层次的属性和多度量指数(生物综合指数一一IBI)作为对水质数字变化反应的终点。为解释这种方法,作者使用了现有大型无脊椎动物和表层水总磷(TP)数据〔2,'。GlennW.Suter等(2005)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风险评价框架,融合了人类健康风险评价与非人类有机体和生态系统的风险t,,〕。eolin5.ehen(2005)对中国台湾北部的Keelung河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采用化学潜在影响(COPC)对河流中的鱼类、水生昆虫以及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评价,并对各种化学污染物进行排序〔润。MonikaMuschal(2006)利用有限的文献资料,对澳大利亚Hunter河流盐分含量过高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BruceK.Hope(2006)指出,生态风险评价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发展以来己经面临了新的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重要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多重人为化学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都应该列入风险评价的因素范围。文中并对生态风险评价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新西兰、南非以及其它的地方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指出当前研究的问题〔周。1.2.3.2国内研究概况2006年3月中旬利用学术期刊网、科技期刊网、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电子检索系统,以“生态风险”为主要检索词,检索到生态风险评价相关度较大的学术发表文章共计103篇,硕博论文7篇。其中学术论文总体呈现逐年递增,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如图1一2所示。将生态风险评价的各种研究划分为六类:生态风险理论方法研究;有害废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生物技术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旅游生态风险研究;其它生态风险评价应用研究。各种方向的研究所占比例如图1一3所示。研究较多的内容分别为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有害废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其次是生态风险的理论方法以及其它多方面的应用型研究。生物技术生态风险研究主要以转基因作物生态风险评价为主。旅游生态风险研究所占份额较低,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然极少。目前,尚天成、赵黎明首次将生态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引入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提出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生态风险分析程序和生态风险分析方法〔`6]。文军等探讨了旅游业发展引起的生态风险问题,并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千岛湖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261一〔27]。尤海涛等简要分析了盲目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洲。从当前的研究来看,该领域还缺乏系统地从理论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旅游学的研究。生态风险评价本身的方法和评价思路与旅游学科对于旅游环境的研究视角差异很大,两者的融合存在深入探讨的空间。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瀚江风爱名胜区为例口论文数量魂二习.L曰月峭味汉愁J娜磊树瞬攀红澡粼翔,月.Lwe随簿19漪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X)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252030巧1005图1一2国内生态风险评价论文数量统计图Fig.l一2StatistiesofDomestieResearchonERA一叨生态风险理论方法研究,圈有害废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研究}团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1咒}目生物技术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一旅游生态风险研究…口'“已生态风险评价'友用”`究图1一生态风险评价各研究方向论文数量比例图Fig.l·3QuantityProPortionofThesisonvariousfieldofERAResea代h,.2.4生态风险评价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生态风险评价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领域还很狭窄,有关的技术方法还不成熟,生态毒理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基础资料还需要不断补充和加强。目前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表现如下:(l)风险源。生态风险评价中所指的风险源(或压力)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压力来源,但目前研究中的风险源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品方面。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具有危害作用的风险源不仅仅是化学污染,各种物理作用、生物作用、人为活动、自然灾害都属于生态系统的来源。因此,生态风险评价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桂林演主〔风爱名脸区为例(2)生态受体与评价终点。生态受体是暴露于压力之下的生态实体。它可以是指生物体的组织、器官,也可以指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生命组建层次。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风险源的多样性,不同受体对相同压力的反应不同,同一受体对不同压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评价受体的选择是难点。评价终点作为需要保护的生态环境价值的清晰描述,是通过受体及其属性特征来确定。目前,不同评价人员对于终点选择有较大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今后需要一套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3)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是分析各种风险源于风险受体之间存在和潜在的接触和共生关系的过程。相对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暴露评价而言,生态风险评价中的暴露评价特别困难。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品和放射性元素)的暴露评价,而对于非污染性的暴露评价,相关研究还不多,需要拓展和加强这方面评价方法和技术的研究。(4)生态效应评价。生态效应是指压力引起的生态受体的变化。目前生态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毒理学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剂量一效应关系是生态风险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上升到种群以及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效应分析则存在困难,单靠生物个体的毒性试验很难确定这些较高层次的生态响应。多重压力与风险受体的复杂性使压力一反应规律更加难以明确,相关基础性研究仍然需要加强。(5)风险表征。风险表征是对暴露于各种压力之下的不利生态效应的综合判断和表达。表达方式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定量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趋势,但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合适的可以准确描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因此,发展各种定量评价方法和技术是今后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 1.2.5相关评价比较1.2.5.1生态安全评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社会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各国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生态安全因此也被提上了议程。目前国际上关于生态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关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定义迄今尚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总体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退化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其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人们群众的不满,特别是防止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安定〔29]。一般认为,生态安全是人类在多大程度上免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是生态风险的反函数。两种生态评价相比各有长短,而本文认为生态风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自身优势。生态安全评价的出发点源于人类对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需要,这容易造成以实用主义视角判定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的倾向。例如一种珍惜物种濒于灭绝,短期内未必能像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一样更贴近人类生产生活而受到关注而成为危害生态安全的因子,然而忽略了生物多样性降低则可能造成潜在更大的威胁生态安全的因素。同时,当前生态安全性评价过多地泛化“生态”的内涵,削弱了评价最初的意义。相对而言,生态风险评价从生态安全的反面直接研究生态系统面临的胁迫和压力,既关注人类的需要,也广甘大学硕d匕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几爱名胜区为例兼顾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性,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更有利于为实现生态安全创造条件。1.2.5.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是指人们的开发行动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任何改变或新环境条件的形成。我国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的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开发建设项目之前,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相比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建设项目为出发点,以自身为胁迫源分析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生态风险评价以保护研究区域的特定生态价值为目标,分析各种风险源暴露以及危害。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合之处,但风险更强调不确定性,两者仍然具有很大的差别。1.3研究目标和内容1.3.1研究目标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历来是景区旅游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学科研究以及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局限,对生态的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关注仅仅在旅游开发与经营范围之内。本文在旅游学科中引入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技术,以旅游学科与旅游景区实践可行性出发,改良分析评价技术与方法,扩展研究对象范围,将旅游风景区所承受的威胁生态环境、导致旅游景观破坏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恰当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本文研究力求实现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技术在旅游学科环境保护领域的结合,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作为检验,为其景区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1.3.2研究内容论文研究分两个部分进行。前半部分进行学科交叉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两个学科在分别解决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问题时存在的缺陷,论述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旅游学科的意义以及两者融合的方法。后半部分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实证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旅游业与非旅游业两个层面的生态风险源进行现状分析描述:另一方面,在表征漓江景区危害性的基础上,采用“期望—半方差”、风险指数矩阵(RAC)结合德尔菲(DelPhi)专家评价法对漓江风景区进行生态风险的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据此提出风险管理策略。 .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1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今文献综合分析法。利用学术期刊网、google等网络检索工具查阅“生态风险评价”、“漓江”等相关电子资料;通过广西大学图书馆、桂林市图书馆查阅漓江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公名脸区为例相关历史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与筛选,用于生态风险源的分析归纳以及危害性表征。.田野调查法。在实地考察与调研过程中,采用徒步漓江、乘船游览以及选点考察三种方式,对漓江景区的生态问题进行实地观察,并拍摄数码照片。.深度访谈法。通过各种渠道与漓江旅游公司的资深航运工作者、世居漓江附近的渔民、村民进行长时间的交谈,了解漓江景区环境变迁的状况以及原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文中采用定性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同时采用“期望一半方差”风险模型以及风险指数矩阵(RAC)结合德尔菲(Delphi)专家调查法对风险度进行计算。1.4.2研究技术路线本文研究从理论研究出发,并以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论文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入手,探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理论以及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现实,在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中归纳总结,从旅游风景区旅游业风险源与非旅游业风险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表征危害与效应,并采用半方差、风险指数矩阵(RAC)结合德尔菲专家评价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出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管理对策。技术流程图如图1一4所示。.5研究意义旅游风景区中的旅游资源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不但是当代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涉及到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应该得到完整地保存和传承。然而当一前的相关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己经不能适应景区保护实际面临的问题,景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旅游景观保护的有效性受到制约。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持旅游景观自然美学价值,本研究将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引入旅游学科,在理论上尝试从一种新的方法角度全面分析旅游景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将风景区的各种风险压力作为研究对象,并系统分析“旅游活动—旅游环境”与“非旅游活动—旅游环境”的相互关系,力求实现科学、全面与合理的风景区环境管理。同时,本文将这一的方法应用于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通过实证分析,为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提出生态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久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妥名胜区为例rrr~~---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旅游学科研究不足足足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不足足足III{{{应罕盗票画{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l学科交义研究理论基础}:论论论论论论)))一—一一或二二二二工二二二二二兰一一一{研研研研研研研……吻-粤粤囱…学科交义研究理论基础础础究究厂厂咬弃j几…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1、*、.。占丢几。人~,、丫}.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证··/二瓜百石L一二二二二共…二二二二』区ERAAAAA旅游/风万景区三E丁RAAAAA;研……… 概念念念双层模型型型特征研究究究作用研究究究究``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旅旅旅游风景区ERA基本流程程程漓漓漓江风景名胜区区区旅游风景区E队队队漓江风景名胜区区区资资资料数据搜集集集理论指导导导区域实地勘查查查漓漓漓江风景区问题形成成成漓漓漓江风景区风险源分析析析漓漓漓江风景区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析析漓漓漓江景区生态风险专项评价价价漓江景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价价不不不确定性分析析析漓漓漓江风景区生态风险管理理理图1一4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Fig.1一4TheResearchTechniqueROuteofDissertationl0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j飞分名胜区为侧第二章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研究2.1学科交叉研究理论基础2.1.1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空间和范围不断扩大,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更为复杂。原有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不断研究和解决的同时,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产生和发展,这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问题的存在并采用新的视角面对新的变化。2.1.1.1旅游环境保护研究存在的空缺旅游环境保护学的研究正是如此,旅游环境中日渐凸显的新问题逐渐显现出其当前研究存在的空缺。在旅游环境保护的研究领域中,旅游学科关注的核心在于“旅游活动—旅游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关于旅游活动负面效应的分析手段和方法的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承载力等)较多,为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手段和管理疏导的依据。然而随着认识深入不难发现,旅游活动并不是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唯一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外部性加大,非旅游业因素己经逐渐构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风险压力,对旅游风景区施加着影响。换言之,即便限制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旅游资源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同样遭受着被破坏的风险。虽然一些专著对于非旅游业因素造成的景区不利效应有所提及,但往往划分粗略,责任归咎过于简单,并没有一个系统分析评价与认定的方法,以及系统管理的协调机制,导致非旅游业因素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的危害成了“旅游部门管不着”而“非旅游部门也犯不着”的真空地带。例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因当地居民的问题而导致大量奇花异草被采摘和收购,被郭沫若誉为“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慢杯”的特产紫荆背天葵己接近绝迹。泰山风景名胜区中泰山石以其古朴、苍劲、凝重而名扬海内外,正所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石也正因具有市场受到开采和破坏,至今11处大规模的开采仍未停止。漓江景区因多种原因造成枯水期延长和水质降低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着不利影响和破坏。此外,许多旅游景区存在的对野生保护动物的消费问题;一些岩溶和石刻遭受风化侵蚀却保护不利;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占10%……都属于非旅游业的因素,然而对于旅游风景区造成的不利效应和破坏不容忽视。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对非旅游业因素的影响研究己经跨出了旅游学科现有的研究领域,通过旅游学科自身还难以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得到较圆满的解决。旅游风景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形式,在旅游业发 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旅游风景区可持续性利用和保护的根本原则出发,笔者认为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桂林瀚江刀几份名胜盆为例该领域仍然存在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探讨研究的空间—应将旅游与非旅游胁迫两类因素纳入同一体系,共同作为旅游风景区的风险胁迫源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2.1.1.2生态风险评价在旅游风景区域的特殊性研究生态风险评价是一门发展中的理论和方法,在针对特定区域的评价研究上必然存在特殊性研究的不足,有待于具体深入探讨。20多年来,生态风险评价经历了风险源由单一扩展到多样化风险源,风险受体由单一受体发展到多受体,评价范围也由局地扩展到区域景观水平。对旅游风景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应用的探讨,顺应了评价尺度扩大,风险源类型增多的总体发展趋势。然而,旅游风景区又与一般的研究区域不同,它是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旅游为主导功能的区域。这会导致传统意义上的生态风险评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对旅游活动危害性认识可能存在不足。生态风险评价是以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等学科为指导的生态评价技术,擅长有毒废弃物的污染性风险评价,然而对于非污染性风险评价关注甚少。旅游学科不但早己关注到旅游开发经营造成的污染危害,还研究了景区旅游者数量扩张的极限—旅游环境容量,并采取措施控制超载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干扰性破坏和污染性破坏。旅游活动造成的这一危害性只有得到充分认识,将旅游学科在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与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有机融合,那么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才`能构建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各相关技术日渐成熟的条件下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二,旅游风景区管理者权力的局限性。我国旅游风景区范围内保护和管理的职责属于专门成立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或其下属经营单位。对于生态风险评价中可以预见的生态风险源因素,必然存在旅游风景区管理者力所不能及的领域。一些不利效应的出现(如水质污染),大多会同时存在旅游因素与非旅游因素共同施加影响所导致。对于旅游风景区管理者而言,就算能够控制旅游自身造成的风险,也难以控制外在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风险管理上必然需要具体地指出。第三,传统评价方法难以适应旅游风景区评价的需要。生态风险评价从提出至今,研究的对象仍存在一定局限,其主要原因就是评价方法传统单一。旅游风景区存在的生态风险胁迫因素不仅仅是生态风险评价所擅长的有毒污染物的毒性评价,还存在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非污染性胁迫。在这样的空间尺度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需要在方法上进行创新与探索。笔者认为,只要是有助于实现旅游风景区实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为风险管理提供尽可能科学的参考依据,都应进行探索与尝试。固守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最初目的。2.1.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基础上述学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也为进一步在理论上进行学科互补的探讨留下了空间。在旅游风景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其理论生长点源于旅游学、生态成本论以及环境评价学。2.1.2.1旅游学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份名脸区为例在理论上,旅游学科从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旅游的本质和属性、旅游活动的生产与发展、旅游市场、旅游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旅游学科的研究从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多年。以时间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一1990年的创立旅游学科阶段,旅游实践和旅游教育的需要推动了旅游学科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旅游学科从点向面的扩展接待,旅游研究开始从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向经济学、 管理学、社会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分支学科方向发展;近两年出现的中国旅游产业国际化演进的来临阶段,学科研究日益多元化、多学科方法融合,为旅游学科的理论突破创造了基础条件〔s0]。2·1.2.2生态价值论仁川生态价值是一种功能性的无形服务价值,具有较强的依托性。从环境角度看,环境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有形的比较实的、物质的商品价值,简称资源价值;一是无形的比较虚的功能性的服务价值,简称生态价值。因此,生态价值是环境价值的一部分。有形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等可以用经济价值进行衡量,而无形的生态价值的衡量是有困难的。生态价值的存在对各种资源具有依托性,是各种资源组合之后形成的新的价值形式。换言之,资源遭受破坏或数量的减少会对功能性的服务价值造成严重影响。旅游风景区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就是游憩休闲的功能价值,要保护景区的生态价值,就必须保护好景区的基本自然资源。2·1.2.3环境评价学〔3,,环境评价是环境问题发生、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以及人类对环境及其价值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根据目前的认识,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人类出现至1S世纪工业革命为止的早期环境问题阶段;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1984年南极臭氧空洞发现为止的近现代环境问题阶段;自南极臭氧空洞发现以来的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在近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尤其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各种公害事件不断出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首先就要客观地认识环境。为了了解环境自然状况与环境污染程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了在认识、治理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有共同的语言、方法和指标,环境质量、环境评价便提上了日程。从加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评价工作在世界许多国家逐步全面展开。2.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基本理论研究2.22.21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1.1旅游风景区旅游风景区,也简称为旅游景区(to而st也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组成部分。attraction),是旅游业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旅游风景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江风妥名胜区为例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I7775一1999)中旅游区(点)的含义基本等同,即“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将旅游风景区与国家标准统一,有助于尊重约定俗成,方便理解,明确旅游景区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旅游者服务。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本文所指的旅游风景区特指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风景区。这些旅游景区具有资源垄断性,不可再生性等特征,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较为突出。2.2.1.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研究有所不同,旅游风景区的胁迫压力大多是非急性的,能否将这种缓慢的“影响”定义为“风险”存在争议。然而因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型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景区管理中的事实证明这种缓慢性破坏也具有超过一定胭值并最终造成 的不可逆后果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以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不利效应及其严重程度同样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这就如同“吸烟与人体”的关系:吸烟会急剧增加患恶性疾病的概率和风险,但吸烟所引起的慢性危害并不必然导致恶性疾病,它因各人体质不同而会呈不同后果。正因不确定性的存在,符合风险的基本特征,因此把旅游风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的各种压力作为风险的源是合理的。本文将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定义为: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其依托的周边生态环境在实在或潜在的压力下形成不利生态效应可能性的过程,进而导致旅游风景区的生态价值及旅游景观存在遭受破坏的可能。2.2.1.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就是对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过程。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充分借鉴荷兰1989生态风险管理框架、英国1999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流程、美国1998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等一般性理论框架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旅游风景区所面临的多种生态风险的实际,将风险胁迫因素从传统的研究对象从有害污染物的范围扩展到与旅游风景区现实承受的多种生态风险胁迫因素。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为达到既定的评价目标,将采用灵活多样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运用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使评价结果为旅游风景区的生态风险管理与对策提供直接的科学参考依据。2.2.2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提出针对当前上述两种研究在同一领域尚存在不足,本文遵循旅游风景区既成的管理方式及结合旅游学科研究的对象与研究前沿问题,构建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将两大类风险胁迫因素纳入同一体系进行探讨。如图2一1所示。该模型的中心是旅游风景区,模型由内外双层风险因素构成,分别是旅游业生态风险源与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旅游业生态风险源是指在旅游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引起的对旅游风景区产生的压力;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主要指并非因旅游业开发所导致,但不利后果为旅游风景区所承受的压力。对于旅游风景区而言,两类风险源内外双层嵌套共同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每评价研究—以桂林嘴乞`风分名胜区为例构成威胁旅游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风险因素。资资源多重角色色造造成的争夺夺旅;德歌尹生生产生活活造造成的外部性性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旅游风爱区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纯粹”与“人为””自自然因素素图2一1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Fig.2一1DoubledeekModelofERAinseenieSPot2.2.2.1旅游业生态风险源旅游业生态风险源是指对旅游景区可能造成生态影响和破坏的旅游业内压力因素,一般能够通过一些管理方法为旅游业所控制。此类因素源于旅游业的发展,换言之,限制旅游业发展的区域不会存在这样的风险因素。本文将旅游业生态风险源归纳为以下三类。(l)旅游者数量超载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数量超出旅游环境所能承受的临界时会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危害,构成威胁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风险源。它会导致的一系列诸如踩踏增加、接待资源消耗增加、污染物产生增加等问题,但也能够通过管理手段得到纠正和改善。当前旅游学科主要从景区环境容量或承载力等理论进行这一领域研究,并进行各种类别的游客满意数量的测算。(2)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引起的生态破坏是旅游业的生态风险源之一。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这就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在开发前充分认识这种破坏的风险性,人们才能够通过各种保护措施,尽量减小盲目粗暴开发所引起的负面生态环境效应。(3)旅游者和经营者的不当行为在旅游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旅游者自身以及景区经营者的各种不当的行为对景区生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尝〔j几妥名旋区为例态环境同样会造成一定风险。各种不当的行为源于生态环境意识的淡薄,是主观行为造成的生态风险。旅游者的不当行为包括:随手丢弃废弃物、攀折景区植被、捕猎景区动物等;而经营者则可能因经营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如狩猎),或因缺乏固体垃圾和废水处理回收的意识或系统,而将旅游接待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景区。2.2.2.2非旅游业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源非旅游业生态风险因素是旅游业以外的风险胁迫因素对旅游景区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生态影响和破坏。在当前旅游学科研究中,这一部分通常被视为超出旅游学科的研究范围而并未受到关注,这主要也是因为过去旅游风景区承受的压力主要源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事物的相互联系变得更复杂,原本的非主要矛盾也逐渐上升,直接引起许多旅游风景区实际面临的生态性问题己经不是旅游业自身能够解决。因此,将非旅游业因素作为一大类源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己具有客观必要性。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类:(1)资源的多重角色造成的利益争夺一种资源如果具有多重角色,同时兼具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两种属性,那么容易存在资源的利益争夺,对旅游风景区造成不利效应。依据生态价值论的相关理论,生态环境系统所提供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具有直接的物质功能,能被直接利用;而上述资源的有机综合体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的服务功能,游憩、休闲等旅游功能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而言,前者相比之下数量较多,而后者则更显珍贵。并非任何水资源、矿产资源或其它资源都具有舒适性的服务功能,但具有服务性功能的资源则必定是依托了具有物质功能的自然资源。正因为资源的角色会存在重合,在利益的驱动或生产生活的需求下,资源的利用会相互影响:一条风景河流同时也是流域内城镇重要的水源地;一块历史文化遗产区域同时也是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区:一个旅游风景区要保护的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也许正是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来源……资源的争夺矛盾是随着资源的有限性日渐显现而突出,对旅游景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2)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外部性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引起的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对旅游风景区构成了又一类重要的外部风险源。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就曾指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无形地给社会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所谓企业的“外部性”。其中不利的影响,即外部不经济,会产生“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的问题—企业不必为他获得的全部利润承担全部代价,大部分的代价都由社会来承担 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区域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和复杂,旅游风景区将日渐可能成为这些外部不经济的承担者之一,废弃物或污染物的排放会直接或间接给旅游景区造成生态风险。有数据显示,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中符合较高标准旅游需求的水体仅占25%`川。(3)“纯粹”自然因素以及“人为”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风险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L刀几爱名胶区为例旅游景区还可能承受各种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生态风险。这类风险一部分是“纯粹”自然因素所引起,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或自然规律;另一部分则是“人为”自然因素所引起,属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所遭受的报复,是外部性的另一种间接表现形式。前者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等等破坏性因素,也包含了地质水文等客观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后者包括因人类的影响而导致的恶劣自然灾害,如酸雨面积扩大、沙尘暴加剧、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反常等等。不同旅游景区会因各自条件的差异而面临不同种类和程度的自然因素压力,这些无疑都会对旅游景区生态造成风险。总之,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模型的构建为认识景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法和框架,具有一定开放性。它扩展了旅游环境保护研究的范围,充分借鉴和参考了生态风险评价的理念和模式,跨越了“旅游活动—旅游环境”研究的局限,更能适应旅游风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实际要求。同时,旅游风景区双层生态风险模型具有较好的开放性,能够较好地融合当前旅游学科和生态学科在环境以及生态问题上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旅游风景区所承受的生态风险源会有较大差异,不能绝对化,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远离人类活动区域的景区所承受的生态风险以旅游业发展导致的风险因素为主;靠近人类活动区域的景区则有必要同时从旅游业内外两重风险胁迫因素进行分析。此外,若将“生态”概念扩大化,旅游风景区中的人文资源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应列入风险性分析研究的范畴。运用本文构建的模型进行简要分析不难发现:旅游区文化因素具有因旅游开发而加速文化同化以及导致文化污染的风险性;同时,文化因素也受非旅游业因素的影响—文化变迁与融合的客观规律。因研究领域涉及到民族学与人类学,鉴于研究能力所限暂不作探讨。2.2.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的特征旅游风景区是一块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运用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重新划分与认识景区的生态风险,不难得出其所具备的三个特征。2.2.3.1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来源的多样性运用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与归类,旅游风景区的生态风险不但来源于旅游业本身,还源于非旅游业因素,从而使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由于保护旅游风景区生态系统完整、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管理目标是确定的,这就要求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应将自然以及人为的风险因素都应考虑在内进行系统分析。这一特征决定了旅游风景区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旅游部门或旅游景区单独的责任,实现旅游风景区综合有效的保护任重而道远。2.2.3.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危害的潜在性旅游风景区的某些生态风险所引起的危害具有潜在性的特征,特别是非污染性风险源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隐蔽性,一些生态风险评价论著只将急性突发性的生态不利事件作为风险的界定,而这在旅游景区内是不适应的。从景区长远的发展而言,一些胁迫压力仅是在量上的积累,并不立刻以剧烈的效应表征。例如,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妥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浦江风公庵竺旦塑旅游者数量持续超出环境容量,对生态脆弱地区造成干扰和破坏,由此引起的不利效应 未必会立刻以受体死亡或经济损失等评价终点的测量得到体现。生态系统遭受到的破坏可能需要经过若干年之后,其诸多效应才能趋于明显。这样的破坏是潜在的,但却可能对于旅游风景区具有致命性影响。2.2.3.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造成损失的严重性旅游风景区的各项生态风险源造成的不利效应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其最终导致的损失是严重的。旅游资源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旅游风景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景区生态风险会导致旅游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逐渐丧失,最终对旅游业造成致命打击。此时,旅游风景区不但可能损失因旅游业发展而带来的可观收益,而且还需要承担巨额的生态恢复成本。如果经济的收入不抵生态成本的支出,那么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的发展功不抵过。2.2.4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作用2.2.4.1是旅游景区开发投资前的参考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是对旅游风景区生态胁迫因素的综合分析,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拓展,可作为景区开发前的参考。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双层生态风险模型中的内层影响研究,注重评价旅游开发可能造成的危害。而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同时还关注非旅游业对旅游风景区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旅游开发投资同样具有受到非旅游业外界影响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旅游景区开发地上游是否建有(规划建设)污染性的企业;旅游景观所需水量或水质是否受到气候或人为影响而产生风险;旅游风景区附近自然资源的采掘是否会对景区生态造成风险:旅游景区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是否间接对旅游风景区造成污染等等。这些因素极有可能对即将开发的旅游风景区的品位和吸引力造成直接影响,应在开发前系统分析评价并充分考虑。2.2.4.2是旅游风景区经营过程中的检阅在经营过程中进行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准确了解景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避免或降低可能导致的损失。旅游风景区开发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游客的数量、经营方式、以及外围的环境随时发生着变化,旅游风景区因此所承担的生态风险压力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双层模型分析,旅游业内生态风险会随着游客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旅游者数量逐年递增的趋势、旅游开发或经营方式的变化等因素而产生差异;非旅游业的生态风险会因气候变化、社会城镇化发展、政府环保力度、其他人为影响等因素而造成不同。定期对旅游风景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旅游风景区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风险变化趋势,使景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2.2.4.3是政府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外围环境的依据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是政府采取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外围环境的依据。随着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增强,旅游产业地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都是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受到扶持和鼓励。然而,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不但应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妥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梭林箱公乙刀几公名脸区为例仅体现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所给予的扶持政策上,还应根据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景区周边的环境治理与投入,打击对旅游景区产生潜在风险的人为破坏,为旅游风景区创造良好的生态外围环境,减少旅游风景区面临的外部胁迫因素,降低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2.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流程参考生态风险评价一般流程,结合旅游风景区评价的需要,本文提出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基本流程,如图2一2。风风景区问题形成成 风风景区风险源分析析风风景区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析风风景区ER专项评价价价风景区ER综合评价价不不确定性分析析图2一2Fig.2一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流程图TheFlowChartofERAinScenieSPot2.3.1问题形成问题形成阶段是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的第一阶段,是整个评价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需要建立风险评价的目标,确定存在的问题并建立风险压力概念模型。旅游风景区作为较大尺度空间范围上的评价,应以旅游资源本身作为受体,同时表征污染性与非污染性风险源,并以能够反映景区生态环境向不利方向退化的标志性指标(或事件)作为评价终点,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描述。构建概念模型是问题形成阶段的重要内容。概念模型是生态实体与它可能暴露的胁迫因素之间可预测关系的文字描述与形象表达。在旅游景区研究中,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建立在双层风险模型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关理论、逻辑与经验数据提出的风险假设,采用概念模型图表进行形象地陈述。概念模型表现诸多关系,其复杂程度由问题的复杂性决定。典型的概念模型图表是利用方框与箭头来描述相互关系的流程图。一旦风险假设被选定并绘制成流程图,就为旅游风景区风险分析确定了基本框架。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火曰几爱名脸医为例2.3.2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源识别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源的识别应以景区问题的形成为基础,其识别结果未必与一般区域生态风险源识别相同。当前生态风险研究的对象范围仍相对较窄,还难以触及旅游风景区实际可能承受的各种生态风险因素。例如:在旅游风景区非法偷猎,是造成旅游风景区生物数量和多样性降低的重要风险源;因游客数量增多导致景区鸟类繁殖受到干扰,数量降低,旅游者数量超载等因素,均还未被列入一般生态风险评价胁迫因素的范畴,但却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同时,一些通常被认定为生态风险的因素,也有可能不属于旅游景区的生态风险源。例如:河流的洪水会给社会经济造成一定损失,是一种自然灾害风险,然而对于河流风景区而言则未必就是生态风险源。不定期的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的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应力。作为河流极端的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3刁'。因此,旅游景区风险源的识别过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3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的效应与危害分析是结合评价终点,将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源胁迫因素所引起的效应或危害进行描述与分析。评价生态风险必须明确“胁迫—反应”之间的关系,它与生态风险评价的范围和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果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关系,是原因(一个或多个胁迫)和效应(对胁迫因子的反应)之间的关系。如果原因和效应之间没有可靠的基础,生态风险结论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很高。对负面生态效应采用观察的方式,对发展因果联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Fox提出观察数据为基准的因果研究〔3刹。同时,因果证据还可以通过实验室获得。如果两方面数据都有效,因果关系就会强化,“胁迫一反应”关系也更为可信。2.3.4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的评价是整个风险评价的关键阶段,其目的是表征风险的性质,确认风险的危害和程度,解释风险估计并报告结果。一般情况下,一次生态风险评价只关注一种生态价值,如水质变化、重要生境的保持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等。与一般生态风险评价不同,旅游风景区力图保持旅游景观以及功能性价值在历史、现实以及将来时间维度上的一致,维持自身旅游吸引力,这便需要整体保护生态环境。相比一般生态风险评价,这必然导致所关注的生态价值较多。因此,根据旅游风景区的这一特点,本研究提出对旅游风景区的生态风险采取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两种评价的相互结合使评价能够让旅游风景区最突出重要的生态价值得到评价,也能够实现较大尺度空间上旅游风景区整体评价的要求,为旅游风景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2.3.5风险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是完整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目标之一,它要求对被评价体系的所有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全面描述〔363。使用任何一种生态风险评价技术都会产生一些不确定性,绝大部分技术不能依靠技术本身来修正、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例如,概念模型的构建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嘴玄L风分名胜区为例可能会成为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是指如果重要的关系遗漏或者说明不正确,风险表征可能会歪曲真实的风险。不确定性还可能源于生态知识的缺乏、忽略时空变量的确认和相互关联、低估了胁迫因素、以及忽视了次要效应。有时人们在现有的知识范围内还难以确定胁迫因素是如何通过环境引起负面效应,这也需要在分析中说明。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浦玄〔风蚕名胶区为例第三章漓江风景名胜区问题形成与风险源分析3.1漓江风景名胜区概况3.1.1漓江流域概况〔川漓江属桂江上游,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之北支,发源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和资源县交界的猫儿山老山界的八角田铁杉林,称为潘家寨江,漓江主源乌龟江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南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为六恫河,又叫华江。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汇川江,三江相汇后称大榕江,至榕江镇汇灵河,始称漓江。流经资源、兴安、桂林市区、临桂、阳朔、平乐六县一市。流域总人口273.06万人(2001年),占全市总人口的56.33%;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市近70%,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3.1.2漓江风景名胜区简介漓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国家4A级景区,是景观河流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漓江自桂林解放桥码头至阴朔碧莲峰码头,水程83公里,俗称百里漓江,是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塑造了世界上至美的山水奇景。其中不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之四绝,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游览者有“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之感,实为百里自然山水画卷。漓江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1982年2月国务院审定、命名并公布桂林漓江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漓江风光又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中排名第二〔川。3.1.3研究范围划定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景区虽然在法律上受到国家严格保护,但却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边界划定。在一般意义上,是泛指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一带的各种山水岩溶景观区域。综合考虑研究的难度以及一般意义上所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中所指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漓江景区)在空间范围上特指桂林至阳朔水程83公里的百里画廊一带水域景观。但由于生态风险研 究具有其特殊性,其风险来源具有多样和复杂的特征,因此本文相关风险源分析将并不受此研究范围划定限制。3.2漓江风景名胜区问题形成漓江风景名胜区因其具备极高的旅游资源品位度和广泛的知名度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对其在开发与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探讨方兴未艾〔3闲一〔侧。通过检索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匀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爱名胜区为例当前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问题主要集中在:水量问题、水质问题、旅游客船问题、河道挖沙问题以及明显的水生物多样性与渔业资源严重萎缩等现象。通过实地考察,不但基本肯定了以上研究结论,还发现漓江在航道整治、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规范与管理以及其它人为因素上存在威胁景区生态系统的风险压力。本实证研究评价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综合分析风险源,理清生态风险源与不利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风险评价结果,为最终实现综合保护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及其依托的生态环境提供对策与建议。评价以漓江景区本身作为受体,兼顾污染性与非污染性风险源,并以能够反映景区生态环境向不利方向退化的标志性指标(或事件)作为评价终点(如水土流失,水质下降、水量缺乏,鱼类数量的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进行对比定量分析或定性描述。乞妈甲「该江一}_L'万水排放)、梦风竺圣{再~一洲/水水量不足足生生态风险险(三)-,任三乡丈︸一叫到岁奋一望里撇一动份.图3一1漓江风景区生态风险概念模型Fig.3一1ConeeptualModelofERAinLijiangSeenieSPot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风险概念模型,对旅游风景区域承受的多重生态胁迫进行综合描述,参见图3一1。漓江景区生态风险概念模型中的风险源包括了污染性与非污染性的各种生态风险因素,并以双层风险模型的划分标准从旅游业与非旅游业两个层次进行旅游景区生态风险源分析。漓江作为一条重要的风景河流,在旅游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同时受到了三种因发展旅游而导致的风险因素的影响:旅游客船、漓江整治工程以及周边经营者与旅游者。漓江景区承受的非旅游业风险因素包括:自然气候因素、漓江上游水源林破坏和桂林市及其所辖相关县城镇化发展。这些风险源导致漓江风景名胜区承受明显的枯水季节水量不足的生态风险。因漓江流经各市县的城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土汽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公。`价名脸区为例镇化发展、不同区段工业、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其它原因,导致漓江景区水质有下降趋势。此外,还存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其它人为因素胁迫,综合对漓江景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旅游景观构成风险压力。3.3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生态风险源分析3.3.1漓江旅游客船随着桂林旅游业的正式启动以及漓江在国内外逐渐享有更广泛的知名度,漓江旅游客船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旅游交通工具。漓江游船收入也是桂林市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地区旅游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漓江旅游业地位的提升,非旅游功能船只使用的逐渐减少〔川,旅游客船也成为了穿行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的主要交通工具,对景区生态环境以及景观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随着漓江游船接待国内外 旅游者数量的逐年增多,客观上进一步刺激了游船数量的大量增加、船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渐频繁的航行使漓江景区生态环境遭受的不利影响日渐明显,造成景区不利生态效应的生态风险日渐增大。3.3.1.1漓江旅游客船数量不断增长随着旅游需求的增长,漓江游船数量和游客接待量迅速提高,造成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的干扰作用不断增大。漓江航运交通经历了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使用的交通工具是竹筏和木质帆船。1958年,第一艘机动客船“漓江一号”拖轮投入使用,机动船便开始逐渐替代传统交通工具。1963年,桂林航运公司制造了第一艘客船“桂林客货驳船一号”投入运营,客船为木制客货驳船,底仓载货,舱面载客,自身没有动力,靠拖轮拖带运行。至1976年,漓江上共有营运木质客驳船11艘、1480客位。1984年,漓江航线客船53艘,拥有客位3549个。到1988年7月止,旅游客船企业发展到18家,游船83艘,近万个客位。虽然1984~1988游船接待能力和游客人数都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但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掬客横行、税收流失、运力过剩、质量低劣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严重影响漓江旅游航运的健康发展。1988年7月,桂林市政府批准成立桂林市水路客运管理中心和竹江涉外码头管理处,对漓江游船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票证、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从而使漓江旅游航运步入良性发展正轨〔`”。“四统一”执行以后,参加磨盘山至阳朔航线营运的客船企业达到23家,运营普通空调船134艘、10671个客位。到19%年有游船171艘共14758客位。2002年漓江上共有豪华空调旅游船及空调船190艘,共15780客位;2004年漓江旅游运输企业达30家,旅游客船200艘,客位达到1.“万个。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生魔风险分析匀评价研究—认桂林该江风爱名胜区为例表3一11979一2002年漓江风景区游客量统计表①Tab.3一1QuantityofTouristsinLijiangSeenicSpot(1979~2002)单位:人年份外事游客全部游客年份外事游客全部游客19793050916499519925807821739307198049807191487199345131012749691981151413407897199429869197535519821547934873211995267675107451219831659615492821996299713107893219842455877916051997249764118994919853276871082437199813208110758921986369117121744419992544081400551198742260814425122000341658133590819884717691398250200130908515027321989337900109809820024158901777864199053133414423712003一122.9万199148805916237022004一185.4万近20多年来,漓江游客接待量总体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如上表3一1所示。游江人数从1979年至1996年以每年11.0%的速度递增,到1992年创173.9万人次的高纪录,随后因游船票价大幅度增长,市场有所波动,在1995~19%年略有回升。近10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但也同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危机等因素干扰,漓江游客接待人数呈螺旋式递增,在近两年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游人数量的增多给景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图3一2。图3一22006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滴江游船状况2006-5-3笔者摄Fig.3一2LijiangTourist-ShipSituationinGoldenWeekofLabor,sDay,20()6。引自《桂林漓江志》.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患风险分析何评价研兜—以桂林演玄〔风爱名脸区为例3.3.1.2漓江旅游客船船型发展漓江的旅游客船的使用经历了从最初的木质小型船舶到现如今100坐以上的大型钢质游船的历史,船型的扩大正悄然改变着漓江景区的生态环境。游船船型经过20余年实践探索,各游船公司共拥有40~130客位的近10种船型约200余艘,其中主力船型是80~100客位。客舱既是休息场所又是餐厅,人均面积0.55~lm3。其船长26~33m,宽5~6.5m,主机单机功率44.1~110.25kw,游船航速在14~17km小之间,满载吃水0.5m,排水量90t[42]。大型客船一般采用两台250马力发动机,平均航速能达到23km小圈。据了解,在“四统一”管理模式下采用大体量的旅游船型有利于增加单次排班接待量,对于游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景区生态环境以及旅游景观上进行衡量,游船规模过大也是一种生态胁迫因素:漓江属七级航道,却使用了四级航道航行的船只,对航道的利用已达到极限。随着近二十多年来漓江旅游航运事业飞速发展,旅游船只数量逐年增多,船体规模也较原来的扩大,给漓江两岸天然的河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为了能够保证当天返航,从磨盘山和竹江码头开出的数十至数百艘船只出发时间相对集中,抵达阳朔龙头山码头和阳朔码头后便立刻返航。游船队伍每天长达十余小时连续冲刷河岸,造成侵蚀的持续性压力。3.3.2漓江整治工程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中,对漓江河床进行大规模改造,完全仅从航运便利的需要出发随意建造人工构筑物,虽然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暂时扫除障碍,但却忽视了河流本身的形态与景区生态系统的需要,造成漓江水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也构成旅游景观的破坏,形成了潜在的景区人为生态风险。3.3.2.1漓江河道整治(1)漓江河道整治的历史对漓江航道进行整治是人们改造利用漓江的方式,在历史上就有相关记载。明万历年间(公元1585~1587年),平乐郡守招人对桂江进行疏凿,开凿平乐江段的险滩18处,使用的工具有:三角船、千斤飞撞、五爪龙和娱蛤铲等。清光绪十二至十三年(1886~1887),“广西总督筹款治理桂江,先期铲凿滩险五处,继复用机器炸药开凿,历时年余,开去滩险三十五处”〔s7]。民国时期随着技术提高和经济发展,漓江的治理工程水平日趋提高。解放后对整治更加频繁,约每10年就有一次,包括对险滩进行炸石和扒沙,修建导治坝即丁坝、顺坝和锁坝以及裁弯取直等先进的技术。自清光绪十二至十三年(公元1886一1887年)炸开35处险滩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第一期漓江综合整治工程为止的百年间,共进行了9次较大的有计划的治理工程〔“〕。(2)漓江河道整治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游船规模日趋增大(从20世纪70年代的每船20一30座发展到80~120座),为了适应大船的通航,有关部门对漓江的河道整治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①束狭河身—目的使水流集中,增大水深,形成主流航道;②堵塞汉流—使水流集中在主流河道上;③疏浚河道—在滩多流急的地方炸掉暗礁和石滩,使河道纵向深度比较均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畏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相兔林该气。‘任名脸盆为侧 匀,坡降比较匀和,以利于航行安全;④两岸危岸的护岸工程。这些将漓江中的浅滩炸毁、航道挖深、修坝70多座拦水归槽的方法,使原来较为宽阔的漓江在许多地段变成狭窄的“漓沟’,〔‘”,参见图3-3。改造治理之后虽然使漓江航道得到改善,通量增大,旅游航运更加安全稳妥,等外级的航道提升为七级航道,但频繁的改造整治活动使漓江的自然状态融入了过多的人为干扰,相对落后的治水理念和粗暴的工程措施会对漓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风险和隐患。图3-3漓江束水水坝2006-5-5笔者摄Fig.3-3TheWater-LimitedWeirinLijiangRiver3.3.2.2漓江护岸构筑物修建漓江两岸护岸的河堤、挡土墙等人工构筑物的修建具有客观的必要性。据记载,漓江护岸工程建设始于1962年,到目前为止分别在1962年、1972年、1979年、1980年、1982^'1990年、1993年、1999^2002年进行了护岸工程施工,累计已完成漓江两岸数十公里长的人工护岸设施‘川。护岸设施的修建在抵抗各种因素侵蚀的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河流本身具有强大的动能会冲蚀河床和河岸,它一边破坏一边沉积,破坏和沉积都会给河流形态带来改变,造成主鸿道的改道,原河道的淤塞,出现新的支岔,河岸会崩塌再造,从而对流域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漓江的自然河岸多数是上层土质下层卵石结构,容易被强大的旅游客船浪涌以及洪水吞噬,因而河堤成为保护漓江河岸的重要工程。在对漓江桂林一阳朔段831cm的几段选点实地考察中发现,护岸河堤的修筑在漓江已经较为普遍。河堤大多修建于河道凹岸土层较容易被侵蚀的一边以及农田较为密集的沿岸,并不对称。而未经修筑河堤的一边清晰呈现了土层崩塌的痕迹,如图3-4,3-5。从选点的考察来看,也确实能观察到部分河段漓江护岸河堤的反复修筑痕迹,足可见多重胁迫因素对河岸的破坏侵蚀作用是较大的。然而实地考察中也同时发现,漓江风景区内的人工修筑河堤类型绝大多数都属非生态型的硬堤,不但人工痕迹浓重,与周围景观也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离魔风险分析匀评价研究—以桂林嘴江j几食名胜区为例图3-4漓江软堤遭受冲刷现状2005-5-3笔者摄Fig.3-4TheErosionofLijiangRiverSoilBank图3-5漓江软堤遭受冲刷侵蚀2005-5-3笔者摄Fig.3-5TheErosionofLijiangRiverSoilBank极不协调。桂林至阳朔漓江两岸岸线总长达180km,现存各种护岸河堤虽然外观花样翻新,然而绝大部分均采用了石料加水泥加固的形式并填充了石块间的缝隙。这种非生态型的护岸方式对于景区生态环境以及旅游景观都具有潜在危害。参见图3-6}3-703.3.3周边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3.3.3.1漓江附近经营者除了航运经营者,漓江附近的餐饮经营者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风险源之一。在漓江桂林市区段以内,不少餐饮经营商贩在漓江畔、或河洲上开设饮食大排档餐厅。这类餐饮个体大多在晚间营业,主要吸引本地市民以及的外地游客。同时,在漓江“徒步精华游”的杨堤至兴坪段,由于徒步旅游者的增多,兴建或改建而成的餐馆日趋密集。这些江边的餐饮经营个体的食品操作间较简陋,没有对废弃物统一回收的设施和意识,食物角料以及残羹剩菜大都堆弃江边或直接倒入江里。每天清晨,撤走的经营场地除了剩下食品垃圾,还有大量的白色污染物、一次性木筷等生活垃圾。 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息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江风妥名胜区为例图3一6漓江硬堤修筑现状2006-05一03笔者摄Fig.3一6TheConstruetionofLijiangRjverConereteBank图3一7漓江软堤与挡土墙2006一05.05笔者摄Fig.3一7The50应1Bank&ConcreteW自11inLijiang又ver3.3.3.2旅游者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行为上,游览漓江的旅游者都可能构成漓江景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风险源。目前,依据游览方式的不同,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可以客观地划分为乘船游江旅游者和徒步旅游者两类。由于旅游者的活动范围不同,风景区在对这两种类型的旅游方式进行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两者对景区构成的威胁与风险也具有差异。乘船游览漓江是一种传统的方式,发展历时长,各项环保措施相对成熟,旅游者本身对景区施加的风险因素可以认为是转化成为了旅游客船对景区生态施加的风险胁迫。相比而言,徒步旅游者其活动的范围要更大也更具生态风险性。徒步漓江是采用沿江徒步的方式完成游览漓江的全过程。这一方式最初从少数人的背包探险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游览方式,在网络上已成为公认的经典自助游线,吸引的游客数量日益增多。然广百大学硕士拳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匆评价研究—以桂林演乞〔J几分名胜区为例而出于多方面考虑,政府曾下令叫停徒步漓江,但这种客观的需求趋势在实际上难以阻挡,在2005年再次得到自行恢复。目前在漓江精华段(杨堤一兴坪)徒步游人最多,两地的社区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在徒步进出的必经要道搭建收费关卡,以`璃江徒步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名义收取每位游客16元的“门票”。然而,“徒步景区”内并没有任何对游客行为的管理约束以及对废弃物的统一处理等系统。随着游人的增多,对旅游风景区的干扰构成了新的不可忽视的景区生态风险源。3.4漓江风景名胜区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分析①3.4.1自然气候因素〔周自然气候因素是漓江风景名胜区非旅游业不可控的主要生态风险源之一。因漓江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特殊性,造成了漓江景区本身每年枯水期水量不足。它与其他胁迫因素共同使漓江河流生态系统以及旅游景观面临风险。参见图3一8。图3一8千涸的漓江河道2005一11一8日引自桂林生活网唐艳兰摄Fig.3一8Lijiangriverhasgonedry3.4.1.1漓江降雨漓江流域在气候上属于东亚季风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冬两季分别由不同气流控制,因而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有雨季和早季之分。每年3~8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雨t的80%。其中,较为典型的桂林水文站的降雨量测量显示,连续最大降雨量的四个月(4~7月)集中了全部降水量的627%;降雨量最小的月份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仅100~nonun,占全年降水量的6%左右。各月平均降雨量可参见图3一9。①该部分图表若非特别注明,均引自杨永德《漓江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玻气〔j几爱名脸医为例雨量(mm),00刁400月,o洲200月1001 45678910图3一9桂林水文站月降雨量分布图1112月份Fig.3一9TheMonthlyRainfallLayoutfromGuilinHydrometrieStation3.4.1.2漓江径流漓江全年各月径流量呈现显著不均衡性。其中4~8月年平均径流量的总和为32.29亿m3,占全年的76%:11月至次年3月仅占总径流量的16%。可参见桂林水文站月径流量分布图3一10。径流量(mm)10-门679101112月份图3一10桂林水文站月径流量分布图Fig.3一10TheDistributionofthemonthlyRunofffromGuilinHydrometrieStati0n漓江是雨源性河流,径流对于降雨的依赖性较大,这种雨、早两季降雨分明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漓江径流量。降雨量季节分配的不均匀,直接造成漓江径流季节性的变化,相应的漓江流量也就可以划分为洪水期、平水期以及枯水期。以桂林水文站为例,对比图3一1与3一2可见降雨量与径流量年内分配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整体而言,漓江多年平均流量为128m3/s,最大和最小流量的出现时间不定,基本上受气象因素的制约,一年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悬殊。如1952年最大为525Oms/s,最小只有5.3ms/s。1998年最大为5380m3/s,最小仅10m3/s。从历史和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最大值与最小值都相差500倍以上,因而漓江存在整体上水量充沛但却季节上缺乏的问题。尤其是枯水季节急剧降低的水量不但对于漓江景区生态环境以及旅游景观均构成极大的生态压力,还使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久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玻玄`风爱名胜区为例周边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也受到影响。3.4.2水源林破坏漓江的发源地区域是水源林区,处于本文研究范围的上游,但由于水源林在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水质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其所受到的破坏也成为了漓江景区不可忽视的生态风险源之一。水源林是一种具有调节气候,固结表层泥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功能的植被区域,对于地表径流以及地下径流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河流的水体直接来源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因而水源林质量的好坏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早季雨季引起的地表径流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近30年以来,漓江水源林遭到了大面积砍伐,导致漓江源头水体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杨永德在其博士论文中运用现代遥感技术,选取了漓江上游水源区域三个不同时段(23年间)相同地点的高分辨率TM影像,采用遥感影像的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绿度分析三种方法进行解读和分析,证实了漓江上游水源林遭受破坏的程度以及演变过程。依据图3一11所示,水源林区面积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小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过程。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漓江水源林区的面积从1981年的1584平方公里减少到2002年的1222.95平方公里,面积总量减少22.8%[4s]。{{{_`江”植”盖`”类区面积2`来变化曲`}}}}}}}}}}}}}}}}}}}}“[-源头植被覆盖遥感分类区一面积少丰来变化曲线线线}}}}2500.}一一一一一一\\{}}}里{{{{一}}}}靡`500}'6,才m'}}}}}}}}}}}}}}}}}}}}}}}}}}}}}}}}}}}}}}}一'I000r{}}}}}}即。}--一}}} }}}。—}}}{{{`'“6`'88`”2年`”62。。。{{{图3一n漓江上游地区水源林面积变化曲线图Fig.3·11TheCu四eGraPhfortheChangesofthew幽terSou代eForestA代ainLijiangU卜River3.4.3城镇化发展〔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人们侵占自然空间的范围也日渐扩大;同时,城镇化的发展造成对水量需求的不断递增,也是漓江景区枯水季节水量缺乏的重要人为风险源。3.4.3.1城镇面积扩大根据1981、1998、2003遥感三个时像区域面积变化数据(如表3一2),上游灵川县、兴安县、潭下镇、三街镇和榕江镇之中,城区面积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灵川县城。2002年其城区面积比1981年扩大了近4倍,而且近四年的发展比前十年还要快,其次为兴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条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公`风公名胜区为例安县,从1981年到2002年,城区面积扩大近3倍,但近四年发展相对缓慢。表3一2三个年代漓江上游主要城镇面积Tab.3一2TheMainTOwnSquareofLijiangUP一Riverinth概Eras)之退1981年一1989年1981年一20()2年1998年一20()2年灵川(kmZ)兴安(kmZ)潭下(kmZ)三街(kmZ)溶江(kmZ)2.022304.268708.017201.058402.484902.965500.157500.320400.347400.303300.570600.687600.261900.4320()0.43380将景区上游各城镇面积的扩展变化联合绘制成变化曲线图,显示出漓江上游主要城镇区域的城镇面积由1981年的6.7IkmZ增加到1998年的57.4kmZ,2002年进一步增加到149.2kxnZ增加了近21倍,参见图3一12。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单位面积内的活动频繁程度也日趋提高,其造成的外部性与漓江景区的相互关系也变得更复杂。域城镇面积区︵岁mk16《〕 120,49.257.43}“:、盗;一19,,,。*2一,9与。,()、〕(,'一2《厂。,}图3一12漓江上游地区城镇面积变化图Fig.3一12TheChangeFigureoftheTOwnSquareinLijiangUP-RiverA代a3.4.3.2城镇需水量增加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是人口增长、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这使枯水季节有限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使漓江景区的河流生态用水以及旅游景观用水受到直接威胁。随着桂林市的发展,人居活动区域面积与1950年相比扩大了70%以上。市区人口从1995年的57万人发展到2003年的67万人。国外游客由35.6万人发展到126.5万人。国内游客从868万人发展到1300万人。流动人口从7.4万人发展到巧万人。城市生活供水量从1995年的1.24亿m3到2003年的1.45亿m3,工业用水从1.36亿增长到2003年的2.6亿m3。2003年桂林市以上流域从漓江抽取生活用水量折算后达到4.7m3/s,仅此一项用水就达到最枯月平均广甘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妥区生息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嘴江风分名脸区为例流量9.06m3/s的51%。用水量的增加使枯水季节的水量更为紧缺,造成下游区域大面积干涸,景区生态环境与旅游景观都受到严重影响,参见图3一13。图3一13漓江下游区域阳朔枯水现状引自桂林生活网梁敏力/摄Fig.3一13TheWaterShortageSituationofyangshuoinLijiangDownstreamArea与此同时,水资源特别在农业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在漓江流域范围内,除青狮潭西干渠水系利用系数达到0.56外,其他渠系水利用系数多在0.4~0.46之间。每公顷农业毛用水量1.8万一2.1万m3/a,水资源消耗量与农业增加值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农业用水远超过国家规范水量,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仅为30%一40%。漓江一些上游地区还达不到这一水平。以双季稻为例,按照国家有关灌溉定额规定,每亩用水量在soom3左右,而漓江上游地区每亩用水量约1200m3,超过50%以上,水资源浪费惊人〔栩。3.4.4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川漓江水质经历了60年代中期以前的清澈透明,70年代末期的严重污染,在2002年实现显著治理成效,这一曲折的过程融入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的治理决心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桂林城市在国内的环境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期间所采取的多种措施以及付出的大量投入非本文研究重点,不再赘述。然而近几年,由于上游地区出现工业、生活以及其他原因的污染排入漓江的现象日趋严重,使水质出现恶化的趋势,风景河流水域生态系统遭受污染物破坏的潜在生态风险不得不再次提上日程。3.4.4.1上游污水污染状况日趋明显随着漓江上游地区城镇化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多,污染物的排放数量若超出漓江河流自净能力时必然对下游核心景区水质造成直接影响。上游甘棠江流经的灵川镇,是灵川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124个自然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7.46万人。多年来当地居民每天生产出的数量惊人的生活污水,从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排入江。加上沿河不少工厂污水也直接排汇入江水,江上大量的网箱养鱼产生的污染物,导致水质受到污染,富营养化严重,甘棠江上也生长了大量水葫芦。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匀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圣名脸区为例2005年9月下旬漓江上游突降大雨,同时青狮潭水库放水对漓江实行补水,将甘棠江沿河生长的大量水葫芦冲带下来,数万吨的水葫芦将漓江灵川县大面好段170多米宽的江 面封断,形成一片面积上百亩、平均厚度约70厘米的水葫芦世界。这些水葫芦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其疯狂的生长已经充分反映了水质富营养化的倾向,对中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以及旅游风景区水质构成了潜在风险威胁,参见图3一14。图3一14东镇路取水口上游2005年10月转引自桂林生活网Fig.3一14TheUPstreamAreaofDong劝enRoadWaterPlant3.4.4.2上游青狮潭水库污染青狮潭是漓江上游区域最早修建的水库之一,负有灌溉农田、枯水季节为漓江旅游航运实施补水等重任。近年来在青狮潭发展网箱养鱼成为一种经济创收的手段,但也同时导致漓江上游水源水质急剧降低的生态风险。网箱养鱼方式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2000年以后发展较快,2005年底,库区网箱养鱼户已达170多户,网箱1700多个,网箱面积3.4万多m3,每天投放饲料25吨,全年达到9000余吨。然而,青狮潭水库库型狭长,库汉多,水流相对处于静止状态,加之近年来水库向漓江补水以及干早少雨的影响,水库内蓄水量大幅度降低,很多库汉水位降至很低,水体长期没有流动,网箱养鱼的饲料残渣及鱼的排泄物得不到水流冲刷,水库渐渐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让污染物日积月累,水质因此不断恶化。市环保局从2005年7月开始,对青狮潭水库14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的例行监测,结果发现14个监测点的水质都有PH、总磷、生化需氧量、总氮和大肠杆菌数等9项超标。特别是水库出水口上层总磷超标7.8倍、东湖中心有6个项目超标、西湖中心有8个项目超标。市环保局认为,由于库区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库区水面缺乏日常管理执法队伍,导致水库网箱养鱼、休闲山庄、水上娱乐、非法采矿项目逐年无序蔓延和积累,最终导致水库水质重度污染。原公平乡上白田村的村民说:“以前水库里两三米深的水一眼就能看到底,我们经常到水库里提水喝,但是,现在洗手也不敢用水库的水。”当地一位干部说,去年来就闻到水库的水有农药六六粉的味道。据了解,仅1997年至2002年,狮潭水库就向漓江补水5.41亿m3。在青狮潭水库水质受到重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何评价研究—认桂林该江风分名脸区为例度污染的情况下仍继续对漓江实施补水无异于饮鸡止渴,对桂林市城区的供水安全和下游核心景区水质都构成了威胁。3.4.4.3上游加工厂废水污染漓江上游出现的一些造纸企业对漓江的源头水域水质造成了胁迫,间接影响中下游生产生活以及景观用水。在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境内,林地面积达54万亩,其中附加值最高的是毛竹,其面积有18万亩,年产毛竹400多万条,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七。当前的竹子加工厂已发展到近百家,竹器加工企业加工剩下的竹头、竹尾、竹片、竹毛丝等边角废料数量很大。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利用这些边角废料来生产草(土)纸的企业相继出现。然而在这变废为宝的同时,这些生产草(土)纸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产生大量污水并经常偷排污水废物,威胁着上游水质,间接影响了中下游景区,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性风险。3.4,4.4市区支流枯水季节污染较重漓江及其支流在枯水期水量减少、江水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在城区考察中仍发现部分生活污水排放口向支流排放污水,从感观上观察发现水质较差,异味重。桂林市区五条支流(小东江、桃花江、宁远河、南溪河、相思江)均存在季节性不同程度的污染状况。3.4.5其它人为风险因素人为破坏是一种非污染性生态风险因素,目前虽未被列入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范畴,但其客观上造成的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和破坏直接而明显,这在旅游风景区范围之内得到了集中体现,应视为生态风险源之一。人为造成的风险性胁迫主要因利益驱动所引 起,在漓江风景名胜区中主要有三类:盗伐漓江护岸植被、非法挖沙活动以及采用毒、电、炸等毁灭性的方式捕捞漓江鱼类资源。它们对漓江景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和破坏,是保护漓江景区生态系统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生态风险源。3.4.5.1盗伐护岸植被沿岸植被是保持水土的天然防线,近年面临被盗伐的危机〔45]。漓江流域天然林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曾经遭受砍伐,随后在大面积的护岸工程中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恢复和保护,现以次生林为主。但如今也遭受一定人为破坏,造成河岸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通过乘坐漓江游船以及徒步漓江考察两种方式,笔者观察到两岸竹林丛生植被茂盛,感官上并未察觉植被遭受破坏的明显痕迹。然而据一位在江边村落久居长达40余年的长者介绍,漓江河床原本远没有现在这么宽,竹林也比现在茂密得多。江边繁茂的竹林被大量砍伐用作竹排或直接被收购,己远不如过去茂盛,护岸植被的减少使抗洪能力与抗游船浪涌侵蚀能力均遭受削弱。3.4.5.2河道挖沙在漓江流域范围内挖沙会破坏河床,使流域生态完整遭受破坏,导致水量渗漏加剧枯水期河流生态水量缺乏的风险。据杨永德博士实地调查,在漓江流出猫儿山后的华江乡六洞河段至桂林城区北面的大河乡的65krn地段上,共存在9个大规模的人工采砂河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匀评价研究—认桂林演乞`J几爱名段区为例段。它们是:老好一漓江大河河段、老好一三街河段、三街一小榕江河段、小榕江一大榕江河段、大榕江一白竹河段、白竹一炯田一寺门前河段、寺门前一斧子口河段、斧子口一升坪河段和升坪一黄隘河段。己被破坏的河段总长度达39.5km,占漓江上游长度97km的47%。这些地段乱采乱挖造成对漓江水域生态完整性的破坏极为巨大〔4s]。砂石堆积被洪水冲刷后推移增加,使河床更加不稳定。3.4.5.3毁灭性捕捞长期以来,漓江附近的一些村民采用毁灭性的方式捕鱼,使漓江的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数量降低,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毁灭性捕捞是指通过电、炸、毒等方式捕鱼,这种方式速度快,但也使鱼类不分大小都被一网打尽。鱼类没有了繁殖喘息的机会,造成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漓江桂林市水产畜牧局高级工程师季纯善说:“一电,大的小的都电死了,一炸,大的小的都炸死了,而且滥捕之后大鱼统统都抓光了,保证产卵的鱼都没有了,破坏产卵场,破坏集群。桂林特色的鱼数量减少,经济鱼类已经很少了。”`46]据桂林市渔政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电鱼者最初使用的只是电子晶体管电鱼机,都是人工背着操作,功率低,电击的范围仅3米左右,鱼儿受到影响也相对较小。但近年来电鱼越来越猖撅,电鱼工具也越来越现代化。从目前查获的非法电鱼设备来看,电机从随身携带发展到380伏的大功率电瓶、小型发电机、柴油机,而且配置了红外线超声波,电击的范围扩大到约20米,装载在船上使用。市渔政站甚至还查获过价值二万多元“潜水机关电鱼机”,可以水下工作二个多小时,专门针对一些漓江大鱼〔44]。据了解,持电鱼机者绝大部分来自漓江沿岸的村民,他们将此作为副业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不管捕捞数量的多少,除改善了家里伙食外,剩余部份烘干后拿到集市出售,再购回他们所需的各种物品。生活在漓江上的一部分渔民,或受生活所迫,或受利益驱使,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这一人为的破坏因素造成漓江景区渔业资源以及水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的生态风险。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带区生魔及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妥名胜区为例第四章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危害分析与评价在对漓江景区风险源描述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对其引起的不利效应与危害进行分析和表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4.1漓江景区旅游业生态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 旅游业并非无烟工业,跟有烟工业相比,旅游业对旅游景区周遍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危害和破坏具有隐蔽的一面。不能因为其所具有的潜在破坏作用还未构成对人类社会的显著不利影响,就完全忽略其存在。生态系统虽具有一定自身修复功能,但多重风险因素不断积累最终造成的后果同样具有不可逆性。针对漓江景区旅游发展的实际,本文将其因旅游开发导致的生态风险做以下三类效应与危害性分析。4.1.1旅游客船造成的危害分析旅游客船对漓江造成的危害是直接且持久的,特别是漓江河道经改造已从等级外航道升级为七级航道以来,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旅游船只数量和船体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七级航道上通航四级船只的现状,造成了游船对河岸的侵蚀加大和污染物排放污染江水两种危害。4.1.1.1游船对河岸的侵蚀危害①大量大型旅游客船长期密集地行进在漓江核心景区,掀起的浪涌所造成的河岸侵蚀与水土流失加剧的危害主要与土层在水波冲刷过程中的受力原理有关。漓江旅游船只掀起的波浪,在一个周期之内的运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入射,波浪在临界水深处破碎(波峰),形成入射水流,冲击岸坡;上爬,破波形成上爬水流,沿坡面向上运动;回落,波浪上爬至最大高度,水流旋即沿坡面向下运动,形成回落水流,冲刷坡面。漓江自然河岸上层由砂质泥土构成,是一种较为容易受到冲刷侵蚀的土质。在波浪运动的不同阶段,坡面的受力和运动状况都不一样。在漓江游船造成的波浪的入射阶段,波浪破碎时刻,水质点以射流形式冲击坡岸,同时水体上爬一定高度,在整个坡面形成具有较大流速的破波水流,此时坡面主要受上爬水流产生的拖拽力和上举力,以及土层颗粒自重力和颗粒之间的嵌锁力。由于上爬水流流速相对较小,而且颗粒之间的嵌锁力和自重力又有阻碍作用,因此上爬水流一般不会使漓江河岸坡面土层产生剥落崩塌等较大的运动。而在回落阶段,波浪回落,水体自上爬高度逐渐消退,从而形成沿坡面方向的水流—坡面流。此时的破面泥沙颗粒将受到坡面流作用产生的平行于坡面向下的拖拽力和垂直于坡面向上的上举力,岸坡表面水位下降形成水头差产生的负向动水压力,再加上坡岸颗粒自身的重力和颗粒之间的嵌锁力,便构成了波浪回落时段破面泥沙颗粒合力向下的①该部分相关原理参考蔡晓禹等所著《波浪对散体岸坡冲刷破坏的机理》,2006.4.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妥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公L刀几爱名脸区为例受力体系,造成土质河岸易于崩塌〔4v]。从水波冲刷侵蚀河岸的原理可以推断冲刷侵蚀的程度与漓江游船航行的密度和频律呈正相关。近年来随着旅游客船数量和规模猛增,使河床遭受长时间高密度的水波侵袭,导致漓江软河堤破坏严重,河岸外观不断崩塌向后延伸,河道也由此变得比过去更宽。漓江洪水同样会对河堤产生较大的侵蚀作用,但其破坏性不及旅游客船强大。近50年内发生的稍大的洪水侵蚀崩岸发生在1962年、1973年、1979年以及1980年〔37〕。通过对当地社区原住民深度访谈了解到,土质河堤出现大面积崩塌不过是近20余年的事情。由此可以推断,与洪水侵蚀河岸相比,旅游船只频繁过境掀起水波浪涌所造成的持续性破坏强度要大得多,影响面也更为直接和深远。旅游客船引起河岸侵蚀加剧,不但对漓江风景区造成了物理损坏,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崩塌的河岸土层被卷入江中破坏了水生物的栖息空间。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中,笔者从世居江边的渔民处了解到,崩塌的河岸对水生物的栖息环境也造成一定破坏。过去水下布满诸多大小不等的喀斯特岩溶洞穴以及岩石缝隙,是各种鱼类生存的栖息之地。随着河岸土层崩塌的加剧,落入水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填充大小洞穴,最终导致鱼类栖息场所范围日渐缩小,胁迫了鱼类的生存与繁衍,是漓江鱼种骤减、鱼类资源枯竭的原因 之一。4.1.1.2游船三废对流域造成危害由于漓江游览客船航行密度大,游客数量多,每天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水的直接倾倒容易造成景区环境的直接污染。在漓江环境整治以一前,游客留下的果皮、纸屑、软包装盒等随处可见,漂浮物、油迹污染己经影响到游客感官和桂林漓江旅游的形象。据测算,漓江游船当时每天倒入漓江的饮料空盒、糖烟纸、易拉罐、酒瓶、剩饭等达5t之多〔4x]。在桂林市政府的领导下,桂林港航监督处从1985年起对漓江旅游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治理,对漓江游船的粪便处理、废气、噪声、油污、垃圾等漓江生态环境胁迫因素加强了管理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地考察中发现一些污染环境的胁迫因素依然存在。依据相关规定需集中统一回收的游客垃圾、废水并没有完全得到回收。游船上的工作人员坦言,如此大的垃圾量不可能都回收得完,只能趁无人检查时向江中倾到,一些“设施”只是应付检查而已。特别是为全船游客准备中餐的食物操作间大多设置在船尾,一些废水也同样直接倒入了漓江。笔者在考察游览漓江的船上就观察到前方的一些游船存在偷倾倒垃圾、废水的现象。另外,游船的动力装置柴油轮机虽然大多也安装了防油污装置,但“跑、冒、滴、漏”仍然难以避免,一些旅游船只经过的水面上仍然能够观察到漂浮的油污。4.1.2漓江整治的危害分析漓江的整治工程有助于确保旅游客船航运安全畅通,减小旅游航运引起的河岸侵蚀以及洪水对沿岸农田土壤的冲刷危害。然而,若从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进行分析,炸礁石、深挖河床、修筑水坝以及混凝土河堤等工程措施具有不可低估的风险危害性。4.1.2.1对水生物生境的破坏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龙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风分名胜区为例深挖河床对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境会产生直接的干扰,而在河道修筑水坝则对水生物造成的是间接的危害和风险。根据长期观察,漓江中的鲤鱼、螂鱼、以及大眼华编鱼等鱼类,在每年春节以后的枯水季节,都会逆游而上,寻找静水缓流水区产卵,直到夏至以后才逐步退回〔侧。漓江鱼类的顺利繁殖对于水域有着一定特殊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缓流水域对于鱼类的繁衍仍然是必要的。然而人为修筑束水水坝,将水流都引入主航道,必然造成原本静水、缓流水区大量减少,而使本来就珍贵的枯水水量更多地水汇入主航道,足够深的渠式急流虽然适应了游船的航行,却难以适应鱼类枯水季节的繁衍生息。最终可能成为鱼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当前修筑的硬堤护岸虽然是为了防范漓江汛期洪水的侵蚀以及全年旅游船只对河岸的冲刷,但其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并未考虑与漓江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具有一定危害性。这并非来自修建护岸河堤本身,而在于设计施工上缺乏河流生态保护的理念。当前漓江景区大部分的护岸硬堤采用的是石块加水泥混凝土材料,铸成的是一道水与岸之间严密的“墙”,它使原本水生物和两栖动物的空间栖息受到破坏。据勘查和访问了解,漓江的鱼类喜欢栖身于河岸下的洞穴或水边植被的以下,一些两栖动物也具有顺着低缓的软堤爬出水面习性。然而硬堤的修筑不但封堵了鱼类的栖息空间,也改变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对鱼类以及各种水生物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造成漓江鱼种类和资源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漓江的水质、水量以及非法毁灭性捕捞都存在关系。以当前条件还无法精确描述河道、河堤的改造对于鱼类资源减少的“胁迫—反应”关系,但能够肯定的是,这种为旅游发展而不考虑生态负面效应的建设工程无疑使漓江水生物的生态环境更为恶劣,水生物的存活变得更加艰难。4.1.2.2造成旅游景观视觉污染漓江作为一条以自然山水风光著称的旅游风景区,应该对各种人为构筑物的修筑持 谨慎态度,避免旅游景观的视觉污染。当前,各种河坝的修筑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功能目的,但明显的人为因素使旅游景观缺乏了天然的韵味。漓江的护岸硬堤同样是如此,其施工材料不但均采用人工材料,施工过后也未对河岸做任何外观上的自然化修复。从游船上平视与俯视均有较大的视觉不和谐感,使游客对漓江景区的山水风光美好的感知形象大打折扣。4.1.3旅游者与周边旅游经营者危害分析旅游者对于漓江旅游风景区造成的风险危害源于旅游者数量以及旅游者不当的行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者数量骤增造成漓江景区承受巨大接待压力。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者数量的井喷式增长造成资源消耗与污染剧烈增加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对于传统的乘坐游船游览漓江的旅游者而言,各种不利效应主要是通过旅游客船这一载体对景区施加不利影响。对于漓江徒步旅游而言,过多游客造成的踩踏是对土壤最为常见的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土壤一旦受到冲击,其物理结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另一方面,旅游者在行为上缺乏约束,造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宙公`J飞妥名胜区为例成漓江风景区遭受到破坏和影响。随着漓江徒步旅游者的增多,旅游过程中进行野炊、露营的机会增加。由于管理缺位,游客随意性较大,存在不文明行为。一些旅游者随意在漓江边丢弃垃圾,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视觉污染;还有部分游客攀折采摘护岸花木等植被,造成天然护岸以及景观绿化植被破坏。由于疏于管理,漓江周边旅游经营个体商贩对漓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漓江两岸附近的一些餐饮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直接将废弃的油水及食物倒入江中,造成部分江段江水油污漂浮增加,富营养化加重,漓江景区水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一些餐饮以及旅游商品的经营者还将固体废弃物直接扔弃江边,造成漓江景区环境的破坏和视觉污染。在洪水季节,固体废弃物被冲带漂入下游,进而对下游环境造成不利效应。4.2漓江景区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效应与危害分析4.2.1季节性水量不足危害性分析漓江景区流域水量总体充沛,但也存在季节性不足的风险。这其中既包括自然因素,也涵盖人为原因。各种风险源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漓江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水量不足,造成了对漓江风景区生态环境以及旅游业的一系列危害。4.2.1.1漓江季节性水量不足对景区生态系统的危害分析漓江季节性水量不足,尤其是枯水季节时间延长、流量降低,对漓江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危害。近年来枯水季节出现大量水生植物长期直接曝露于干枯的河床上,成片干枯。附着在各种水生植物上的螺类贝类等生物也因缺水而大量死亡,在烈日下散发着难闻的腥臭味。虽然对于漓江生态环境需水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伴随枯水期的延长和枯水期水量的减少,导致在一定时期内河流水量过低,河流的基本功能和生命系统出现危机,各种现象已经表征为水量低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从历年来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来看,当桂林水文站的最枯月平均流量低于lom3/s,当年鱼类资源的产量明显下降〔50]。4.2.1.2漓江季节性水量不足对旅游业的危害性分析漓江以山水风光著称,水是漓江景区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季节性水量不足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枯水季节导致了漓江优美风光受到影响,呈现的是一幅苍凉之景,欣赏价值降低。多年实测资料表明,当桂林水文站的水位为14o.784m,即该断面的流量为10m3/s时,桂林城区—磨盘山段出现大面积河床裸露〔侧。漓江景区因缺水而没有了青山的倒影,景观美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水量的缺乏使漓江旅游航运游程范围受到影响,被迫缩短。丰水期,漓江游船分别从竹江码头和磨盘山 码头起航,一行能够顺利抵达阳朔码头和龙头山码头,完成漓江风景名胜区全河段的旅行游览;而枯水期,河道深度仅能足够运行杨堤至兴坪一段。枯水从而根本限制了漓江景区游客容量的扩展。4.2.2水质下降危害性分析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爱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玄。几分名脸区为侧漓江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对于景区的生态、旅游业开发都造成潜在的危害和风险。经过长期的工业污染整治,漓江水质整体上比国内许多河流都优越,水质理化数据也显示,漓江水质并不存在大多数河流重金属污染超标的问题。但从防范风险出发,胁迫漓江水质的风险源依然不可忽视:来自上游城镇的生活、工业污水排放,上游水库受到污染水体汇入漓江,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桂林市区各支流接纳生活污水量的增加,都对漓江景区的水质造成潜在的危害,进而以非旅游业胁迫因素的方式对漓江风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业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4.2.2.1对漓江景区生态环境的危害漓江的水质在70年代末经历了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水体污染毒物的增加对于漓江景区的渔业资源带来严重危害。在70年代几乎年年发生河鱼急性中毒大量死亡现象,少者数百斤,多者数千斤。如1974年12月灵川钢铁厂下游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计其品种有36种,大者28斤/尾,小者0.1斤/尾,合计5000斤左右,死鱼的肌肉和肠管的氰化物残留量分别为0.O25m创公斤和0.086m留公斤。到82年春季采集的漓江鱼类体内仍含有各种毒物。从废水毒理学试验结果可知,慢性中毒的鱼类其生理机能受到抑制(有机磷农药会抑制神经系统胆碱脂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后将不利于生长和繁殖。此外,水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鱼类的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间接中毒方面,还表现在上溯下游对毒物敏感的鱼类迥避污染区,从而失去了正常洞游集群产卵繁殖的良机;鱼类胚胎发育的致畸和夭折;毒物浓缩和积累于水生生物体内又经食物链逐级转移和富集,这也是漓江历史上的名产—鳃鱼(肉食性凶猛鱼类)和捕捞工具鹭篇(鱼鹰)相继中毒死亡的原因〔5,'。桂林市近年来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然而上游污染胁迫在加重,对鱼类以及水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危害。虽然2004年桂林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03%,然而上游水库以及部分城镇河段水质存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有加重趋势。一般而言,淡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主要表现为绿藻和蓝藻的大量生长,即水华现象。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一方面占据水体空间、阻塞水道,影响鱼类活动;另一方面,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大大降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沉于水底的死亡藻类在缺氧状态下分解(腐化)使水体变黑、变臭。因此,若此污染性风险源不能得到及时治理,对下游景区水质会造成新一轮的污染,漓江鱼类资源及水生物也将受到新的胁迫,风景区生态风险加大。根据1979~1982年开展的漓江水生动植物研究〔5”,漓江水生生物可以分为7类,细菌、藻类、大型植物(高等植物)、原生动物(变形虫、鞭毛虫、纤毛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鱼类141种,数量较多的有鲤、鱼即、光倒刺和大眼华蝙:底栖生物79种,分属于昆虫、甲壳、蛙和蛛形纲的13个目;浮游动物113种,其中原生动物22种,轮虫23种,枝角类39种,挠足类29种。然而至2005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漓江所剩鱼类可能不过十余种〔46]。鱼类资源数量和种类的降低受到水质的很大影响,然而如前文中所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不仅仅是水质变化。水量的降低、人为捕捞等多重胁迫因素都会可能导致此不利效应。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分名脸区为例4.2.2.2对漓江旅游业的危害水质下降会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造成致命破坏,进而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 系列多米诺骨牌危害效应。漓江宛如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漓江景区的旅游景观无一处不与水有关,正是有了水,整个景区具有了灵性和活力。漓江风景名胜区正是因为拥有清澈的江水迂回从山,其美景才`能在众多喀斯特岩熔景观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别的旅游资源。漓江的水与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景区的水质若显著降低,姑且不论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景区生态问题,其将直接引起旅游资源品位度和吸引力的降低。其损失也将不仅仅局限在旅游经济上,无形品牌价值的损失将更难以计算和挽回。4.2.3其它人为风险危害分析漓江景区的人为破坏主要包括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盗伐护岸植被、河道挖沙活动和采用毒、电、炸等毁灭性的方式捕捞漓江鱼类资源。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大,直接或间接对漓江景区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威胁。4.2.3.1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增多据水文资料记载,漓江河流含沙量近年来急剧增加,反映了长期以来漓江上游水源林遭受破坏、护岸植被相对减少引起的不利效应,参见桂林水文站含沙量统计表4一1。表4一1桂林水文站含沙量表①Tab.4一1TheSand一CatehingfromGuilinHydrometrieStation年份年平均含沙量(呵m3)1959~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30.0560.1170.230.364.2.3.2造成河床渗漏,水资源浪费极大河沙能够有效防止河水渗漏,然而挖沙行为破坏河床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研究表明,漓江流域的地质构造具有较大的透水性,特别是上游区域为漓江流域的主要降雨区域,降雨量占了全流域的70%。在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迫降度大的作用下,透水性更强,因此,漓江上游的河床是否完整对河流水量是否产生渗透非常重要。漓江上游的河床经过几百年的固化和沉淀己几本定型,河道中沉淀的细纱对河床碎屑岩中的裂隙起到了封阻作用。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漏水结构由于被河流堆积物覆盖阻塞,未与河水连通,因此不会导致河床漏水发生,使河水保持在一个常量上。然而由于采沙船多年来在漓江上游河段长期反复的开发采沙活动,使漓江上游的河床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漓江上①资料来源: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03.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几爱名脸区为例游河床渗漏,使大量的水资源流失。杨永德博士根据2004年的河床破坏状态,运用水文学、水动力学构建的河床漏水数学模型,计算出漓江河床年漏水量高达0.92亿耐,相当于20世纪末桂林市区一年1/3的用水量〔侧。巨大的漏水量对于下游景区枯水季节缺水无异于雪上加霜。4.2.3.3造成水生物生境遭受破坏,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大大降低大范围高强度的挖沙活动使河底与两边河堤的植物、水中的鱼类和微生物生境被破坏殆尽。考察中发现,在漓江上游除了极少靠近村庄的河段能见到一些水草和存活着少 量鱼类与其他水中生物外,其余河段的水草、鱼类及水中微生物己荡然无存。漓江上游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对繁殖期间的鱼类洞游造成干扰,对下游漓江景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此外,漓江景区常年存在电、炸、毒等非法捕捞鱼类资源的活动,对水生物造成更为直接的危害。不但鱼类不分大小都被一网打尽,造成鱼类难以有喘息机会繁殖数量,其它没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物也同样难逃厄运。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前的100多种鱼类当前只剩下十多种。漓江景区若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打击、规范和疏导,不久的将来“漓江会变为一条死江”的专家预言将可能成为事实。4.3漓江风景区季节性缺水生态风险专项定量评价漓江季节性缺水本属于自然规律,景区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这一周期性变化是适应的。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引起的多重胁迫干扰,近年来漓江出现了枯水期延长流量降低的趋势,使风景区生态系统以及旅游景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本此研究现有技术条件和掌握数据还难以精确测定水量不足与评价终点的“胁迫—响应”关系,但经过文献检索以及长期观察发现漓江水量缺乏程度与河流水生物的生存状态的严峻性大体一致。因此,本定量评价研究前提假设:水量不足程度与受体“响应”程度具有近似同步性。本研究使用各月水量缺乏的风险性近似替代风景区水量不足的生态风险度。4.3.1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研究①为了确定漓江旅游风景区合理水量的最低值,测算水量不足的生态风险性,保证区域内旅游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以喻泽斌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漓江景区景观生态水量计算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漓江景区水量风险期望值。4.3.1.1相关研究概述与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提出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生态环境需水量(认厄terRequiredforEeologyandEnvironlneni)进行理论研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保持河流最小生态流量。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接受了河流生态流量的概念并广泛开展研究。我国对生态环境需水问题进行关注与研究是近几年的事。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中,水资源问题专家将广义生态(l)该部分引用了喻泽斌博_!:论文《漓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及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亩工风受名胜区为例环境用水定义为`。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用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都是生态环境用水”,定义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国内目前研究目标多集中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问题严重的干旱、半干早和季节性干旱的半湿润地区,且以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如塔里木河流生态需水量、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等,对于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景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国内少见。喻泽斌博士提出了“景观生态需水量”的概念,他认为景观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河流与其水文周边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受破坏所需的水量。它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维持河道内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水量,二是维持河道和周边环境组成的景观优美的需水量。4.3.1.2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在计算方法上,喻泽斌借鉴了国外关于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的方法,将保持河流水体内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与确定某断面水位与下游周边景观关系的景观需水量计算结合起来,选取二者的最大值作为最小景观生态需水量。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时期人们对优美景观生态追求的差异,需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和“投入一产出”比例进行考虑。因此计算方法上还融入了权重一属性决策分析的方法,进 行多目标决策比选,最终确定最适当的景观生态需水量。详细计算过程非本文研究重点,不再赘述。综合水量数值计算、经济可行性分析以及综合因素考虑,研究结果确定了保证漓江风景区的保持旅游景观、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期望流量值是45m3/s。「49j4.3.2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风险性评价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兼顾了河流生态系统对水量的需要与旅游景观构成的需求。尤其对漓江景区这样的风景河流旅游景区,景观生态水量的确定包含了在保证通航,确保应有的自然山水风光能够较好呈现等重要因素。然而,单独的自然气候因素就足以导致漓江无法确保其水量始终保持在期望网值以上。暂且不论人为用水因素对水量的影响,漓江水量总体的丰富与其季节性缺乏并存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对其缺水风险波动程度做出分析与评价。4.3.2.1“期望一半方差”风险评价模型“期望一半方差”风险评价模型最初源于对证券投资风险评估。半个世纪前,马柯维茨(Han了M.Markowitz)提出资产选择理论以来,人们通常都习惯了运用统计学的均值一方差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效用分析,选择投资资产。马柯维茨也因其提出的这一理论,享有极高的声誉,并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采用方差计量风险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在一个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中,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就是价格波动的风险。而价格波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超额收益。这种可能的损失我们定义为投资风险;而可能的超额收益则是投资风险回报。这样的风险与回报在收益率曲线上反应为向上和向下的波动。当这一曲线向下波动的时候,投资收益率将低于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率,是一种坏的偏差,可能带来投资的损失;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妥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桂林该主。几妥名脸区为侧而曲线向上波动时,投资收益率会高于投资者的期望,是一种好的偏差,可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收益率曲线的波动实质上有好有坏,投资者真正希望关注的是向下的偏差—真正的投资风险。然而在一般的统计学中,风险的计量是通过方差来计算。方差把样本值对于均值(数学期望)的所有波动,不论是向上的偏差还是向下的偏差,都计算为风险。这一原理在投资学中的直接应用,就导致了将收益率高于期望的偏差也被计算为投资风险,这一点是与投资者的初衷相违背的。Markowitz在《资产选择》中也承认:用方差计量风险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最完美的计量方法,当属半方差SV(semivariance)15,]。本文引用卫海英提出“期望一半方差风险计量模型”,剥离其投资因素部分,并按照旅游风景区的实际需要,增加定义半标准差、风险度,用于旅游风景区景观生态水量风险评价。本研究作出如下定义:W。:为期望值;W:为现实值;m:为按某一定标准划分时间段的个数;ml:为m个时间段中现实数据低于期望值的时间段个数;SV:为基于期望值的风险半方差;SV的算术平方根定义为半标准差;R:风险度:U=:SV=(w。一w)一!赞竺,靓·牙to,着从`体(4一l)艺(以), ,=lmlml脚艺(以),一,=l脚(4一2)半标准差一决不(4一3)_丧不K=—从(4一4)4.3.2.2漓江景区景观生态需水量不足风险评价本文引入投资领域的“期望一半方差”风险计量模型,结合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的实际情况,将其应用于漓江多年来各个月份景观生态水量不足的风险评价。漓江流域从单位面积产水量看,水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南方平均水平,是丰水地区〔`”。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患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公乙刀几分名胜区为侧但是,漓江景区水量的年际分布极度不均横。鉴于本研究主要考察漓江枯水期过程中引起河流生态、旅游业等面临缺水的困境,若使用方差计算多年来某月水量的离散程度,难以真实反映漓江缺水偏差造成的风险状况。综合考虑水量不足对旅游业、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获取完整漓江水文资料的巨大难度,本文暂不将超出期望值水量作为风险因素考虑,计算采用“期望—半方差”模型。漓江景区缺水风险评价采用桂林水文站1958一2005两大时间段共犯年基础水文数据(参见表4一2)以及喻泽斌的景观生态水量研究成果,将风险径流量期望值WE定为45m3/s,依次计算各月不足期望值水量的月径流量半方差,半标准差以及风险度。表4-2Tab.4一2桂林水文站1958一2005年各月不足期望值的水量缺额(WE一W)统计表TheQuantityofwaterShortagefromGuilinHydrometrieStation(195卜2005)年、月1958195919601961刃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 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l0l294404948559044268285088998727895311212497786743297423097025906094787304277771355717625754362289757567785640110475881666 69644519127069283653358249(】324714393852788779421226842701247406260305628781476100167644231009289910925774619743351303049344642164601562116790186203657123922993696592 1468017200336014282032662027745743594116512020016015726304911381010525699800003354013313029310186900176002260 22254805739012486536245117804915286767555681961962333527145022733537889313286782633787071336515488843190l937l89()364298378536384913412428656271121I00()71474022600485120335643611240394882773244550430217771824116712179329365379537060302721988713787219111724225600000545970915855426284030251010526171231622302670322398871127685】163434236230275983833617574 97226673718557717632821176803724358720339344561|l峪月,t呀月-﹄几4816123优o0)nUL),J60l4(眼l60000。0nUnU0︶n︸︸n︸-气﹄n︸凡︸、月-,,`九民-︸57000000000︸o)7)))6)0))))))))))))8))))))..巧o570改05(O00CU0八U”︸到0nUnUCUnntj﹄Un︸到)tlnnnll︸山nnUUntJ们健一---,门门一亡少l︸,(ll﹃分曰日f111-11111、曰曰J.1111147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分名脸区为例20022003200420()5468075469474438045383451455310520138460245534】3JO0542 01021546461154025403054240530283540543030573051562075643920264598502452340645085027556引0nUnU0CU将原始数据带入式(4一l)(4一2)(4一3)(4一4),计算结果如表4一3所示。表4一3漓江风景名胜区月径流量风险度Tab.4一3TheRiskofMonthlyrunoffinLijiangSeenieSPot指断刀毋多年该月平均缺水量(万立方米)月径流量半方差(万立方米)月径流量半标准差(万立方米)半标准差折算流量(立方米/秒)不足年份数滴江生态水量风险度沥万/E(x)2 3456789l0ll125891.753483.0941225.71922.03125065.46875277.1563537.81251953.4062825.4()63549.8445266.53142507426.8813257179.563439990.9691337.125033820.40625257956.4688972775.31256835133.7199537739.063212446774736725665.976519.7719963641.0411854.72126436.566719840183.9032524507.8941511986.29372532614.4088663088.323018 4609.1948836060.17045725.15314.0477.1560.14100.711.9593.80510`08611.91517.78223.383l3224l009l8l9293030320.5589560.3121560.159()220.00313300.0157780.0435330.0845560.2241330.2647780.3951560.5195564.3.2.3漓江景区景观生态水量缺乏风险评价结果分析从上述评价结果分析,各月水量不足的下方风险(DownsideRisk)对生态环境、旅游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存在不同级别,具有较大差异。其中1月、12月缺水风险度最高,其风险度指数均超过50%,犯年统计范围中几乎每年都存在较大的水量缺口,是对漓江景区旅游开发,景区生态影响最大的时期:11月、2月次之,两个月缺水风险度分别为39.52%和31.22%,不足年份分别达到30年和32年,缺水状况 也较为严重;10月、9月、3月风险度己逐渐回落,缺水风险度分别为26.48%、22.41%和15.90%;余下的8月、7月、6月、4月和5月各月的风险度均低于10%,其中各年5月份在有资料记载以来水量一致保持在期望值以上,并不存在缺水风险。可参见下表4一4对各月景观生态水量缺乏风险度排名。广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璐义`风爱名胶区为例Tab.4一4风险排名表4一4漓江景区景观生态水量不足月风险排名表TheRiskRankonLandseaPeEcologiealWatershortageinLijiangScenieSpot月份景观生态水量风险度sv/E(x)x100%11月0.558956212月0.519556311月0.39515642月0.312156510月0.26477869月0.22413373月0.15902288月0.08455697月0.043533106月0.015778114月0.0()3l33125月O漓江景区水量风险度评价结果与降雨量及径流量年际变化状况基本吻合。将各月风险度指数绘制成风险度曲线图(参见图4一l)可见,全年水量风险度曲线两端高,中间低,呈现U型分布。参照风险度划分的相关资料,本文将漓江景区缺水风险度划分为6个等级(参见表4一5),并与全年三个水文期划分进行对比(参见表4一6)不难发现,采用“期望—半方差”模型对漓江缺水风险度进行计算能够使漓江景区缺水风险状况得到更为精确的定量描述。表4一5漓江景区景观生态水量风险等级划定表Tab.4一5TheRiskRankofLandscaPeEcologicalWaterinLijiangSeenieSPot类别编号风险范围0040%风险级别无风险低度风险中低度风险中度风险中高度风险高度风险 4、6、7、SJJ3Jl9、10月2、11月l、12月表4一6水文期与水量缺乏风险度对比Tab.4一6ComParisonbetweenHydrograPhicPeriodandRiskonWatersho由ge月份1234561几水低风险}毛水无风险低风险低险水风平中水文期枯水风险等级l佰度风险平水中:岛风险广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乙风食名脸区为例月份789101112枯风中水高险度水险枯风中水文期风险等级低风险,1人水'犷水低风险震鹰枯水高度风险60.00%50.00%︸︸一一卜!.%nU八U%%%%︵日八曰︷八UU目UnnUnU八n︸nU八U八曰日八左JO山Q11几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图4一1漓江景区水量不足风险度曲线Fig.4一1RiskCurveonWaterShortageinLijiangScenicSpot4.4漓江风景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构建旅游风景区双层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漓江景区生态风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风景区生态风险具有来源渠道和胁迫的方式多、生态价值关注面广泛的特征,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在旅游风景区的使用中具有局限性。为了实现大尺度空间范围内的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本文对漓江风景名胜区采用风险评估指数法(RAC)结合德尔菲(Delphi)专家评价技术,对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与划分。4.4.1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方法4.4.1.1德尔菲法专家法(Oelphi)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址“德尔菲”(Delphi)命名。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为避 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的情报分析方法,在我国更习惯于将德尔菲法称为专家预测法。为消除成员间相互影响,参加的专家可以互不了解,采用匿名方式反复多次征询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一个能比较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中,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有时采用专家主观风险评价法更为直接有效,这也是当前风险研究领域建议尝试采用的方法之一〔`6]。而且,风险感知相关研究表明,专家与普通民众对风险度的感知会存在巨大的差别〔训。民众往往对于一些风广百大掌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久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主口几分名脸区为例险估计不足或过分夸大,这主要源于知识结构以及信息掌握程度的差异。因此,在风险评估问题上,采用大范围的民众调查可信度并不高。反而采用德尔菲法直接综合相关领域专家的直接判断并进行量化更具可信度。4.4.1.2风险评估指数法(RAc)风险评估指数法(队e,RiskAssessmenteodes),也称为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形skAssessmentMetrics),是一种项目定性风险估算的主观评判法。它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严重性(S)和可能性(P)按照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并附以一定的值来定性衡量风险大小〔5,〕。此方法在国外工业上已应用多年,被美国军方用作风险性排序的划分方法〔祠。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既可以采用定性的划分,也能够融合半定量的方法,根据事故发生后人员、生产和设备的损害程度或各种损失,将风险事件发生的严重性定性地划分为若干等级,称为风险事件严重度等级。根据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地分为若干等级,称为风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分为五等级。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联合风险事件的S与P构建矩阵。参考相关经验数据,给风险等级制定参考赋值标准,并与风险评判结果参照,得出不同风险事件的等级。根据美国军方标准,风险评价指数可接受范围如下表4一7所示。RAC范围表4一7典型风险可接受标准Tab.4一7介PiealRiskAeeeptabilityCriteria可接受程度RACI一5不可接受—务必降低风险RAC6一9RAC10。17不合期望—采用一切可行的方法进行控制基本可接受—采取一定措施RAC18一20可以接受4.4.1.3本文综合性风险评估方法结合上述两种方法,本文进行漓江旅游风景名胜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l)根据本文评价的需要,参考生态学原理制定旅游风景区生态不利事件严重性S与可能性P等级标准(如表4一8、4一9),并参考相关经验数据制定风险等级表(如表4一10)①(2)编制专家调查问卷,进行第一轮专家调查。搜集相关领域专家对旅游风景区各种不利风险源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与可能性的个人判断。 。)严重性S,可能性P,以及风险评价矩阵指数RAC的划分都参照美国军方标准:系统安全项目要求(MIL一STD-882C)所制定。其中,由于本文所研究的生态风险效应并非急性事件,故根据本研究的要求对可能性P的标准进行了对应修改。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江风分名脸区为例(3)回收问卷,计算各项专家打分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以及离散系数并反馈专家参考,进行第二轮专家调查。对于反馈意见偏离较大的情况将再次个别征求意见,最终形成趋于一致的意见。(4)根据专家意见,确定各风险严重度与可能性等级,参照综合风险等级表,评价确定各项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表4一8旅游风景区生态不利效应严重度等级表Tab.4一8SeverityRankofundesiredreaetioninLijiangSeenicSpot严重度等级(S)等级及斌分说明事故后果说明灾难的(7.6~10)严重的(5.1~7.5)轻度的(2.6~5)轻微的(0~2.5)可能引起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景观灾难性破坏,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并萎缩,后果几乎不可挽回,恢复到一定程度需要很长时间。可能引起景区生态、旅游景观受到严重破坏.生态恢复需要较人量成本和较长时间。可能引起景区生态、旅游景观遭受轻度损害,生态恢复需要一定成本。可能会引起景区生态及旅游景观受到一定影响,一般解除胁迫因素后能够自身得到恢复。Tab.4一9可能性等级(P)表4一9旅游风景区生态不利效应发生可能性等级表ProbabilityRankofundesiredreaetioninLijiangSeenieSpot等级及斌分说明显著不利相应发生的可能性说明可能性极大(8.1~10)发生可能性很大,不利效应在5年内表征明显可能性很大(6.1~8)很可能发生,不利效应可能需要5一10年表征妓著具有一定可能性(4.1~6)有可能发生,不利效应可能需要10--20年表征明妓可能性较小(2.1~4)发生可能性小,不利效应可能20一50年趋于表征明破可能性极小(0~2)不利效应在50年以上方可能出现显著不利效应表4一10旅游风景区风险等级表Tab.4一10TheRiskRankinSeenieSPot一1011356严重性S可能性Plll4l316l8 l9仆OU八E121517204.4.2漓江景区专家风险调查与分析参照本文风险源的分析,兼顾专家评分判断便利,本调查共设置了8个问题。调查的对象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妥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瀚主〔风妥名脸医为例研究专家教师以及高年级研究生(l:l),专业涉及旅游规划、景区管理、生态学等。专家调查历时24天,问卷发放52份,有效回收46份,问卷有效率88.5%。数据处理方法如下:对46份问卷中各项专家评分分别采用式(4一l)计算算术平均值C,,并用(4一2)(4一3)计算变异系数代(专家意见集中度),将首轮专家平均值以及各项变异系数K反馈专家参考,请专家进行对第一轮评分进行修正(即第二轮评分),并以该轮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价的直接结果。专家评分结果以及集中度参见表4一11,4一12。己一玄卒(j=`,2,'~'n'(4一1)s,一`l兴Vm,一l全(几一万少,'(4一2)S代一首式中,C厂一}方案算术平均值;代—参与j方案评价的专家数;q—i专家对j方案的评分值;Sj—第j方案评价的标准差;代—第j方案评价的变异系数(o一l)。(4一3)表4一n专家评分平均值一览表Tab.4一11润江问题调查TheAverageMarkS伽mExPerts第一轮均值第二轮均值严重性S7.0856.9146.00855.6595.2364.7054.5264.441可能性P严重性S可能性P︺、︸O八︶Q八O户,︸曰28:331.82181ll(6.6.6.6.5漓江水质降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河床挖沙、采用电、炸等方式捕捞鱼类引起破坏漓江季节性缺水的形响和危害漓江旅游船舶造成的河岸冲刷漓江两岸的水泥混凝卜护岸对景区生态的干扰 漓江两岸的餐饮等经营者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彭响漓江河流较治工程、修束水水坝等对生态的干扰漓江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干扰5.3524.8244.6076.8335.8415.4875.2244.9044.6964.4173.8356.1046.5135.9545.5505.0765.3134.3043.940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食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浦乞。几爱名胶区为例表4一12专家意见集中度一览表Tab.4一12TheOP云nionConeentrationRatiofromExPerts漓江问题调查第一轮变异系数第二轮变异系致严重性S可能性P严重性S可能性P0.175o一63.1810.2110.1840.1950.2260.2773222647203267617l,`,`-,妇,`,`,`﹁n月八︶0nU八Unlj一︸nU漓江水质降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河床挖沙、采用电、炸等方式捕捞鱼类引起破坏漓江季节性缺水的形响和危害漓江旅游船舶造成的河岸冲刷漓江两岸的水泥混凝!几护岸对景区生态的干扰漓江两岸的餐饮等经营者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影响漓江河流整治工程、修束水水坝等对生态的干扰漓江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干扰 0.2260.3030.3410.3650.4080.4200.4630.4480.3160.3410.3440.3180.3570.3810.4470.430因变异系数代越小反映专家意见越集中,对比表4一12中两轮变异系数可见,通过专家两轮意见的调查,使一致性在整体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严重性S的评分中意见最一致的前两项是漓江水质降低的危害性以及旅游船舶造成的冲刷危害,意见最不统一的问题是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干扰。在可能性P的评分中意见最一致的在于采用不法手段挖沙、捕捞鱼类引起的破坏,最不一致的问题同样源于旅游者的干扰破坏问题。由此可见,对于旅游者自身以及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待于采用更精确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测量评价。4.4.3漓江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漓江风景区生态风险造成的严重性S的评分结果为:水质降低>非法挖沙捕捞>季节性缺水>旅游船舶冲刷>混凝土护岸>经营者>流域整治工程>旅游者干扰。可能性P评分结果为:非法挖沙捕捞>水质降低>季节性缺水>旅游船舶冲刷>经营者>混凝土护岸>流域整治工程>旅游者干扰。依据表4一8,4一9的评分设定区间以及表4一10风险等级划分矩阵,参照各项评分最终平均值,可确定RAC风险评价法的风险等级最终划分,如表4一13。表冬13漓江旅游风景区风险等级表Tab.4一13TheRiskRankofLijiangSeenieSPot风险胁迫因素严重性S可能性PRAC等级漓江水质降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河床挖沙、采用电、炸等方式捕捞鱼类引起破坏漓江季节性缺水的影响和危害漓江旅游船舶造成的河岸冲刷漓江两岸的水泥混凝土护岸对景区生态的千扰漓江两岸的餐饮等经背者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彰响漓江河流整治下程、修束水水坝等对生态的+扰漓江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彰响和破坏+扰III!lI !!11!111川川5级风险5级风险6级风险6级风险11级风险11级风险n级风险14级风险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城江风分名胜区为例风险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水质降低与非法挖沙、捕鱼所导致的风险属漓江景区内最高等级风险,不论其严重性以及发生的可能性都很高,风险评价指数为5级风险,处于不可接受风险范围。漓江景区季节性缺水与旅游客船造成的冲刷破坏具有较高的严重性,然而其发生的可能性略低于前面两者,属于6级风险。水泥护岸工程、江边餐饮经营者以及漓江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轻微,属11级风险。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同样具有轻微的干扰与破坏,但可能性并不高,划归14级风险。4.5不确定性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区别于环境影响评价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分析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任何一种生态风险评价的技术或是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绝大部分技术不能依靠技术本身来修正、消除这种不确定性`g〕。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评价的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尽可能全面分析评价环节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避免对评价结果认识上的盲目绝对化。本文在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进行生态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如下:(l)风险源描述存在不全面的可能。本文从风景区的保护角度出发,力求将污染性与非污染性风险胁迫源因素综合考虑在内,然而同样可能存在未被关注到的风险源对风景区施加不利效应和影响。这需要随着认识的加深而在日后得到完善。(2)相关知识的缺乏。一方面,生态风险评价领域研究也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许多方面也尚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作者自身对跨学科领域知识掌握较为有限,使评价过程中的相关方法、数据应用以及生态过程的描述可能存在不足,增加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3)评价技术方法的主观性。综合性风险评价选择采用的Delphi与RAC方法属于主观风险评价法,其精确程度仍远无法与科学测量等相关分析方法相比。评价结果融入了一定人为意识的因素增加了评价结果不确定性。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龙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风分名胜区为例第五章漓江风景名胜区风险管理对策对旅游风景区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景区制定各种降低风险的对策,实现旅游风景区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刁'是最终的目的。对于旅游风景区,风险来源的双重性决定了景区保护与管理将不仅仅是旅游景区自身的问题,还牵涉到其它管理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旅游风景区环境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景区 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对话机制和协调平台,这不但有利于政府部门与景区管理层的充分沟通,更有利于双方步调一致、共同的努力。5.1政府主导,整治非旅游业生态风险源5.1.1发展经济与整治污染相结合(5级风险对策)漓江流域发展经济应始终与污染整治相结合。漓江经历了70年代~90年代先污染再治理的路,耗费的成本和代价已经不能与工业生产污染所创造的有限价值相对比。为了漓江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桂林市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采取措施对当前漓江上游出现的水质降低的胁迫因素予以治理和控制,不应在污染造成危害表征更显著之后刁`采取措施补救。经济发展若甘冒生态风险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将目光仅停留在眼前的利益,最终必将为此付出更沉重的生态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保护漓江纳入法制化管理,使漓江保护有法可依,对各种生产单位进行依法监督,对违规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依法处罚和整顿。同时,政府应协调农业、水利部门,对上游水库大面积的水产养殖业进行季节上数量上的限制,防止生产的无限制扩张对水质造成进一步恶化的风险。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漓江上游各县、镇应逐步建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以降低不断增加的生活废水数量对漓江河流造成日益沉重的负担。5.1.2打击非法与利益引导相结合(5级风险对策)对漓江流域中存在的盗伐护岸植被、挖沙以及采用毁灭性捕猎鱼类的行为应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漓江流域中挖沙已经造成了水域流量大量的渗漏,挖沙地点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而采用电、炸、毒等方式捕捞鱼类更使得漓江鱼类资源面临枯竭,不但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经济鱼类数量也急剧减少。这些人为的破坏对漓江生态造成巨大破坏,也对景区河段生态系统的完整造成直接威胁。政府应对漓江上的各种非法活动加强监督管理和打击力度,增加监督警力,对非法业主没收非法工具并加重处罚力度。同时,政府也应做好利益的协调,将发展旅游业的部分收入用于漓江流域两岸附近社区居民,引导他们采用多种合法渠道走上致富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利益相关者矛盾问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桂林该生〔风爱名脸区为例题。旅游业的发展应理顺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存在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污染。采用强制管理的方法治标不治本,一些居民在关乎生计的重压下仍旧会挺而走险。与一般的河流相比,漓江作为国家法律保护的旅游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起点和标准更为严格,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确保这一世界级垄断型资源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保证漓江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使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因此,应充分借鉴生态旅游对社区利益的协调理念,从旅游业获取的利益当中返还一部分到漓江上游以及两岸社区居民,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信息和各种基础条件,进而从根本上减少人为破坏对漓江景区生态构成的威胁。5.1.3人工补水与生态修复相结合〔43,(6级风险对策)增加漓江水量己不仅仅是旅游业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桂林市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漓江的取水量日趋增加,仅桂林市2003年城区自来水厂从漓江取水的规模就由建国初期的2.2万m3/d增加至34万m3/d(3.94m3/s),预测远期2015年总供水规模将达到84万m3/d(9.72ms/s)。此外,桂林市上游流域的县城、乡镇及农村的用水也将有所增加,初步测算桂林市区及上游流域2020年生活及工业总需水量将增加到14m3/s,如不抓紧实施补水工程和青狮潭水库向桂林市供水工程,漓江水量在枯水季节将明显减少,势必导致城市供水告急等严重局面,制约桂林市经济发展。人工补水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质上就是通过工程蓄水和生态蓄水相结合的方式, 治理漓江上游水资源的枯洪失衡,达到降低洪水的危害,增加枯水季节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所需的水量的目的。根据漓江的自然规律和上游的地貌条件,生态蓄水和工程蓄水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漓江上游水资源失衡的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式。工程蓄水,要求选择漓江上游几处溪河的重要汇水地,根据该地的地理自然条件,修建不同规模的生态型水库,以便在漓江上游丰水期内拦蓄地表径流,在漓江枯水期内缺水时向漓江补水,以达到漓江水资源在枯洪水时期内科学合理的使用。生态蓄水,要求在漓江上游地区科学合理地恢复水源林的面积,达到测算所得的面积,并兼顾合理的林木种类,使漓江上游的水源林涵水量达到测算的流量,提高和增强漓江上游水源林蓄水减洪的水文生态功能,把漓江上游的枯水周期和洪水频率减低到合理程度。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向漓江补充水源,保证了中下游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水量同时,也确保了下游漓江景区枯水季节达到一定水位,使景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良性循环得到保证,提高风景区观赏价值,美化景区环境。5.2景区协调,减少旅游业自身生态风险源5.2.1控制游船规模,加强监督管理(6级风险对策)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管理与协调工作,采取措施控制旅游客船数量与规模增大的趋势。首先,游船规模增大,行驶速度加快,游览的时间缩短,影响了旅游者游览体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口几带名胶区为例验,是一种资源使用上的浪费;其次,游船规模增大导致的航道的要求提高,不论是水深、最小弯半径、流量等都相应提高等级,从河流航运目的出发,规划将漓江航道等级从七级提高到六级,相应目标流量要达到80m3/S:再次,游船规模越大,对漓江两岸的冲击力就越大,破坏也越大。最后,大规模游船通航对水量要求高,引发漓江的高额补水。从水库运行的成本分析来看,如果水库向要求旅游业对补水费用进行补偿,运行大规模游船未必经济。漓江游览应以60座及60座以下的中小船只为主,灵活方便,对环境(景观坏境和视觉环境)影响相对小,有利于提高漓江的美感度,有利于分段、多选择游览。60座以上的大船逐渐减少,只作为辅助长线游览用船。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漓江航运“四统一”管理模式,对各所有制经营企业进行引导和管理,控制大规模船型比例,逐渐以中型船只为主要旅游航运力量,以船适水,使游船对景区生态的影响和破坏降低到最低。5.2.2改变游览方式,综合利用资源〔43,(6级风险对策)根据对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现状的综合调查研究,桂林旅游已进入了第二次发展时期,旅游业需要上新台阶,无论是游客数量还是旅游经济收入都要有新的增产。这就需要改变现在单一的以观光为主的游览方式,不断增加新的旅游产品,开辟更丰富的游览线路,逐步实施观光游览向度假休闲模式的转变,更多地服务游客,更长时间地留住游客,吸引游客,使游客满意。漓江作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主打品牌,目前统一一日游的简单游览模式必须改变,应积极探讨开发漓江的分段游和多选择游览的丰富游江方式。这不但有助于分散日益增加的单游线接待压力,也有利于扩大旅游接待规模。政府部门要坚持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的复杂局面维护漓江游览的正常秩序。为保证游人游江的需要,弥补小船每次运量较小的不足,需要政府部门规划协调,不断开发多种航线和多种游览项目,如磨盘山到杨堤,杨堤到兴坪,漓江绘画、摄影艺术创作游,船上会议游,夜间泛光返航游等,给游客更多的选择,更好地分散客源。5.2.3浮动游览价格,降低环境压力(6级风险对策)漓江景区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票价浮动的幅度,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游客数量时空分布,平衡漓江资源利用,降低假期游客井喷式增长对游览接待能力和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当前漓江全程游览价格表如表5一1所示: 表5-12004年漓江水上游览项目价格表①Tab.5一1ThePrieeListofwaterEntertainmentPmgrammeonLijiangRiverin2004游程旅游客船规格散客价格团体价格4004070,`-桂林一阳朔超豪华客船(含中餐)豪华客船(不含餐)普通旅游船(含经济餐)淡季380240160平季、旺季平季、旺季450270淡季350210180150从上表分析可见目前漓江主要航运游段的票价已经实行浮动价格,浮动比例在10%①资料来源:《桂林市漓江志》,2004年。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患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爱名胜医为侧上下。然而从效果上看,较低的浮动幅度对于垄断型的漓江风景名胜区作用微乎其微。虽然未能直接取得游船结算中心的相关数据,但从事漓江旅游航运长达十余年的阳朔旅游公司莫董事告诉笔者,逢“五一”“十一”黄金周都是客源爆满,每天报班都能接到任务,而在旅游淡季却可能一周7天也不能排上航运任务。根据漓江航运“四统一”管理运营规则和阳朔旅游公司经营游船数量不难推测,黄金周的游客量己经调用了漓江景区全部的运力,而旅游淡季的游客量却可能不及接待能力的1/7。这一推测能从漓江游客量月变化趋势图(如图5一l)得到基本印证。11180000!一一11160000{------...1114000。…---...11120000…一_r_二_---1110000。…-----888000”}`一,---6660000…-.``444000。}.----2220000…上_____二----一—一一一一二二OOO---一------一--一一11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图导1漓江客流量平均月变化①Fig.5-1TbeT比ndofCustomersQuantityChangeinLijiangSeenicSP0t从上图的曲线分析可见,漓江客流量的波动不但造成漓江运力资源的季节性浪费,同时也使旅游旺季环境压力剧增。为了能够使游客数量能够在淡季和旺季之间相对平 衡,漓江传统的一站式游览票价应该打破原有的恒定票价模式或低幅度的票价浮动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不同季节实行大幅度浮动票价机制,分散景区生态环境季节性压力:在旺季实行限制性高票价,而在淡季平季节实行经济型优惠性票价。鉴于垄断型旅游资源价格弹性较弱,低幅度的价格浮动难以实现分流游客的目的,建议票价涨落浮动应在30%以上(具体标准以及可行性应进一步论证),并通过推介营销手段重点宣传。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显著增加或降低游客旅游成本,分流大众型旅游者逐渐转向淡季进行旅游,降低旺季的环境压力与发生不利效应的风险性。5.2.4改进河床护岸,建设自然河流〔56〕(11级风险对策)对漓江风景区河道和护岸设施的修筑应考虑生态因素,充分借鉴国际上最新的治水理念—多自然型河流建设。“近自然型河流”是德国80年代提出的概念,即要求河流的规划和建设应以接近天然河流为标准。日本从90年代初开始倡导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对大量的河流进行整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践证明,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不但可以将水害降低化解,同时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恢复河流原本的外观。在漓江护岸整治过程中过多的人工痕迹、忽视生态型材料应用的治理方法应该受到①资料来源:桂林市旅游局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乞。几妥名胜区为例纠正。漓江两岸现有的人工堤岸已高达犯.1%,自然岸线47.6%,尚有20.3%待查。漓江外观明显的人工岸线己超过1/3,这一比例对于漓江这样的风景河流而言已经太高了〔3一s]。从保护旅游景观的角度出发,应尽量保持漓江的自然岸线的外观,保持漓江河道、河岸的天然状态,尽可能少地改变流域的自然状况。人工堤岸对漓江的美感是一种破坏,对生态也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参考日本建设省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对57O0km的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中,40.4%采用的是植物护岸,24.6%采用的是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堤岸,剩下35%不得己使用混凝土的堤岸,也按是按照生态型护岸法进行覆土改造,或为水生物生存设计了栖息空间。因此,漓江在治水护岸过程中应考虑自身实际,充分利用非人工材料,使维持自然外观与保护堤岸的双重目标都能实现。例如在日本河道整治中心编写的《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及要点》中就曾介绍能够防止水流侵蚀、保护河岸的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植物—芦苇和荻。芦苇喜欢生产在河流下游或湖泊沼泽等静水区。而荻多半生长在位于河流中游到下游间,有很厚砂质土壤淤积的河心洲或河滩上。两者都是拥有地下茎的水边植物,同时,它们也是保护和创造河流自然环境的重要物种,对水质净化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其中,荻的地下根茎非常发达,其垫状的根茎能牢牢地固定住河岸的表层土壤。所以,洪水时节,即使部分河岸的表层土壤被水流冲走,荻的地下茎仍会像下垂的屋檐一样,残留在冲毁的岸边,减轻洪水对河岸的冲刷河侵蚀,起到天然的挂树护坡作用。而芦苇丛更是漓江护岸应重点考虑利用的植物。漓江旅游船只队伍常年来回行驶在漓江航道上,往返行驶的船舶产生的冲击波浪对河岸造成了很大的损坏,天长日久使混凝土护岸也难以承受。从岸边损坏废弃的混凝土河堤来看,当前漓江部分河段的混凝土护岸已经经历了多次修筑,足可证明这一点。因此,从生态、景观以及维持时间上综合考虑,采用植物,或者结合植物保护漓江河岸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方法。漓江护岸即使不得己使用混凝土材料,也应对坚固的混凝土护岸进行生态化处理。漓江是一条雨源性河流,根据季节性降雨量的巨大变化,河流水位会出现暴涨暴落。每年若干次的洪水瞬间可能使径流量出现数百倍的增长,巨大的流量对一些河段河岸自然冲刷破坏,难以避免。为了保护岸边的农田和村庄,部分河段使用混凝土固岸是必要的。但采用混凝土的同时,应对混凝土河岸进行生态化绿化处理,使其生长植物。借鉴日本 北海道厚真川的护岸成功经验,其对混凝土护岸采用的使绿化岩体的“土壤菌法,一将掺有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土壤喷吹到混凝土护岸上。施工两年后,除了最初铺种的草皮外,混凝土护岸上还长出了芦苇、问荆、羊蹄草等植物。三年以后,从外观上己经看不出茂密的植被下覆盖的是混凝土了。这些措施如果都能因地制宜地应用在漓江景区上,定能多方面兼顾,取得良好的效果。5.2.5加强管理引导,提倡生态旅游(14级风险对策)加强对景区周边经营者的规范与管理,并建立废弃垃圾回收机制与经济补偿机制。由于景区周边经营者的一些经营行为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入漓江导致人为污染,对景区造成不利效应,因此对于靠近河流的经营行为应受到限制。对于取得经营许可的经营者应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龙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仁。几公名胜区为侧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宣传,采取支付经济代价的方式建立废弃物的回收系统。此外,对于违反环保规定的经营企业或个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政府应合理引导既己形成的旅游方式,加强对旅游者的管理。漓江长期以来经营一站式的游览方式缺乏创新,逐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游客自发形成的徒步漓江游己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认同,各种自助旅游网站上,“徒步漓江”早已公认为经典游线,并日趋火爆。在体验旅游逐渐得到认识今天,大众旅游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已经不能满足一些追求高层次游览游客的需要。在客观趋势潮流的面前,政府部门靠堵、靠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和实际作用,不如采取正确的措施疏导、经营以及管理好漓江徒步旅游方式,倡导生态旅游。唯有如此,才能使漓江两岸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和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管理和制止,为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旅游环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激发社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保护漓江。具体而言,可以雇佣当地村民作为景区工作人员,赋予他们保护漓江景区生态环境的监督职责,建立倾听社区居民意见的平台和机制,鼓励参与利益分享,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为景区的长久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弓工风爱名胜区为例第六章结论与讨论6.1结论6.1.1双层生态风险模型的构建为旅游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分类分析方法本研究针对旅游风景区的特点,构建了双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是以风险来源是否归属旅游业作为划分标准,为景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分析方法。使用双层模型评价景区的生态风险,一方面有利于与当前风景区管理的实际权限对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两大类别风险因素都纳入同一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非旅游部「1应该参与景区环境保护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的必要性。6.1.2漓江风景区的生态风险源具有典型的内外双层结构特征漓江风景区的生态风险很大程度上既源于旅游业自身,也源于非旅游业,具有典型的内外双层结构特征。漓江景区旅游业内的生态风险源包括:旅游客船、河道整治工程、护岸混凝土硬堤、旅游经营者、旅游者;非旅游业的生态风险源包括:自然因素、上游水源林破坏、城镇化发展、污水排放以及其它人为破坏。6.1.3漓江风景区水量不足的高风险值表现在枯水季节以32年来漓江的水文数据为基础,以45m3/s的景观生态水量为期望值,运用“期望一一半方差”模型计算各月水量不足风险度,其结果显示:漓江风景区水量不足的高风险值表现在枯水季节。其中,漓江季节性缺水风险性最高的两个月为1月和12月,其风险度指数超过50%;2月和11月属中高度风险级别;9月和10月为中度风险;3月为中低度风险;4、6、7、8月为低度风险;5月无水量不足的风险性。风险度分布不 但与水量枯丰季节吻合,且表征更为直观。6.1.4漓江风景区的高风险主要源于非旅游业人为因素本文采用了风险评价指数法(RAC)法结合德尔菲专家法(Delphi)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主观风险调查,并以专家意见结果为依据,对漓江风景区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等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漓江景区评价级别最高的风险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水质降低,非法挖取河沙、毁灭性捕捞渔业资源等风险源,其基本上都属于非旅游业人为因素,属5级风险,处于不可接受风险范围。漓江季节性缺水和旅游船舶造成的危害属6级风险;混凝土护岸造成的干扰、两岸旅游经营者的破坏以及漓江整治工程的干扰属11级风险;旅游者对景区的干扰属14级风险。6.2创新点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桂林演乞`风介名胜区为例6.2.1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旅游学科本文首次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旅游学科,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环境评价学的分支之一,是一种发展中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在不同的具体领域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特殊性的研究。旅游风景区是一块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其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引入的过程应对其进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行改进的必要性。文中提出的双层风险评价模型就是针对旅游风景区所特别构建的一种风险源分类和分析的方法。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旅游学科,尤其是旅游环境保护领域,有利于为旅游风景区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6.2.2将“期望—半方差”模型应用于景区水量风险度评价论文将“期望—半方差”模型应用于景区水量风险度评价,计算出漓江景区各月水量不足期望值的风险度,精确表征了各月水量不足风险度。“期望—半方差”模型原是投资领域中关注单向偏差的一种风险计量模型,对于不足期望值的下半部分偏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本文集中关注的水量风险是漓江景区缺水性问题,对于水量高于期望值的偏差并不视其为风险,故引入的“期望—半方差”模型进行定量评价能够较好地实现本文的研究目标。6.2.3采用风险评价指数法结合德尔菲法对旅游风景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与划分为了实现大尺度空间范围内的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本文对漓江风景名胜区采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结合德尔菲(Delphi)专家评价技术,有效解决了风景区生态风险因来源渠道和胁迫的方式多、生态价值关注面广泛进而导致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在旅游风景区使用中的局限性,实现了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划分的目标。6.3讨论与展望本文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引入旅游学科,实现了从生态风险角度对旅游风景区生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达到了预先的评价目的。本文在现有的知识背景与技术条件下力求达到完善,但作为学科交叉研究的探索和尝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留待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与完善。(l)缺乏系统的科学测量数据支撑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尝试,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超出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大量涉略和补充,并向相关专业的专家请教,但仍感觉跨越专业相关知识存在不足。研究涉及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本身是以生态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需要运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在现有专业背景和技术条件下还难以实现,难免使论证过程的严谨性与对结论的支撑力度存在缺陷。后续研究应在本文初步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团队方式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 (2)本研究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可能导致生态风险评价结论的误差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圣区生魔风险分析匀评价研究—以桂林嘴玄口几公名脸区为例本文采用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存在主观性过强的问题,可能造成一定偏差。然而,生态风险评价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技术方法,从局部区域的评价到大尺度范围的评价,从单一风险源到多重风险源,大尺度空间范围的综合性风险评价具有客观的难度,各种评价的方法都在不断地探索中。专家主观评分法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尽可能综合专家的理解,通过德尔菲方法的反馈机制,使专家最终达成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仍代表了现阶段各个学科对具体问题的科学性认识。当然,更为精确的评价方法应该在今后进一步得到研究和应用。(3)对旅游风景区生态风险损失或生态成本的定量化研究将各生态风险导致的损失量化计算能够为风险管理提供更有利的支撑。生态环境的价值构成具有复杂性,一部分价值难以衡量,另一部仍然可以通过相关方法折算成经济价值。游憩资源价值研究同样属于旅游学科一前沿探讨问题,由于其具有旅游的独特功能,其经济价值一般要较其它区域高。如果能够将旅游风景区生态风分析评价与生态成本计算结合,构建数学量化模型,必将为旅游风景区控制和管理风险源因素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是后续研究应重点突破的领域。(4)旅游风景区内文化因素的风险性与保护需要进一步研究纯自然类型的旅游资源往往是不存在的,旅游风景区大多融合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者难以截然分开。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本文对“生态”的定义仅局限于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然而广义“生态”中的原生态文化因素同样可能承受因发展旅游业而产生的风险性(加速文化同化)以及非旅游业(文化自身的衍变规律)造成的风险。这是旅游风景区客观存在的问题,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的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分区生态久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该江风公名胜区为例结语漓江水质经历了60年代中期以前的清澈透明,70年代末期的严重污染,直至2002年实现显著治理成效,这一曲折的过程融入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的治理决心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期间所付出的巨大经济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正是人们以景区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所付出的“生态成本”。笔者认为,漓江景区自身的发展历程就己经为政府相关部门、旅游开发者以及旅游研究学者都敲响了警钟。对于旅游风景区中的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任何粗暴的人为开发以及外部的不利干扰都可能成为生态风险性因素,引起景区生态环境向不利的方向变化。如果在景区生态不利事件趋于明显时才如梦初醒,人们最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根源上分析风险,评价风险,采取措施控制防范风险,将可能发生的“生态成本”控制在最低程度。而这也正是本文引入生态风险评价相关技术和理论,对旅游风景区进行生态分析与评价研究的根本初衷和原因。笔者站在旅游学科发展的立场,却又跨出旅游学科当一前的研究领域,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全面审视旅游风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问题。但苦于学海无涯,自身学识浅薄有限,文章定还存在诸多不足,愿以此拙著作为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之俑者。作者在此很乐意接受各位专家读者的指正。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璐公`J几受名救区为例参考文献【l]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Ml.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8.[2]田里.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3』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I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3):149一150.[4]政佳梅.如何进行项目风险评估[EB/oL].http://www.chinabbc·com·c可news/news·asp?newsid=20041027145833186&elassid=112111【5]刘文新,架兆坤,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1999,19(2):206一211.16]寇俊卿,张海涛,杨德五,等.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l):71一73.【7]毛小荃,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引(4):646一654.【81USEPAFrameworkforeeologiealriskassessment.Washington,DC:RiskAssessmentForum,USEnvironmenialProteetionAgeney.(1992a)EPA/630/R一92/001.【91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Ml.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等.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l):111一120·【川付在毅,许学工,林辉平,等.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01,21(3):365·373.【l2]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1.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67一271.【13]HakansonL.AneeologiealriskindexforaquaticPollutioneontrol:asedimentologiealaPProaeh[J].叭值terRes.,1980,14(8):975一1001.【14]韩丽,曾添文.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管理简介[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21一23【15]欧晓明,雷满香,黄明智,等.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在农药半衰期测定中的应用[J].现代农药,2003,2(2):7一8.【16]尚天成,赵黎明.生态风险分析在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72一74.【171衷平,沈珍瑶,杨志峰.石羊河流域生态风险敏感性因子的确定[J].干旱区研究,2003,20(3):180一185.【18]夏建新,杨若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及生态风险评估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4):331一335.[19]陈鹏,潘晓玲.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3.22(4):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圣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演江风爱名胜区为例116一120.[20]BenjaminL.Preston.Indireet动砂etsinAquatieEcotoxicolo幻产:加叨licationsforEcologicalRiskAssessment[J』.EnvirofunenialManagement,2002,29(3):311·323.[21]助an5.King,CurtisJ.形chardson.Integ犷atingBioassessment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了AnAPProachtoDeveloPingNumerical肠ter一Quali如Criteria【Jl.EnvironrnentalManagement,2003,31(6):795一509.【22]GlennW.Suter,TheoVermeire,认值yneR.MunnsJr.,JunSekizawa.Anintegratedframeworkforhealth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J].ToxieologyandAPPliedPhannacology207(2005)5611一5616 [231Colin5.Chen.EcologicalriskassessmentforaquaticsPeciesexPosedtocontaminantsinKeelungRive月Taiwan[J].ChemosPhere61(2005)1142一1158.[24]MonikaMuschal.Assessmentofrisk10aquaticbiotafromelevatedsalini加一月casestudy加mtheHunterRive月Australia[J].Joum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79(2006)266一278.[25]BrueeK.HoPe.Anexaminationofecologicalriskassessmentandman口gementPractices[J』.Enviroruneniintemational32(2006):983一995.[26]文军.论我国旅游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2):58一61.[27]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28]尤海涛,王豪伟.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17一219.【29]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4.【30]张辉.对中国的旅游学科研究的重新认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1一4.[3l』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6.【犯1张征.环境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31周永广.旅游业环境管理【Ml.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34]卢晓宁,邓伟.洪水对湿地系统的作用[J].湿地科学,2005,3(2):136一42.[35]Fox,GA.尸犷“cticaleausalinferenceforecoePidemiologists【Jl.ToxieolEnvironHealth.1991,33:359一373.【361唐代剑,文军.旅游开发地生态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245.【37]桂林漓江志编纂委员会.桂林漓江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6.【38』杨永德,吴虹,郭建东,等.漓江源及上游生态环境变化遥感调查I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l).【39]林英华.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桂林市旅游业之可持续发展[J].八桂侨刊,2005,(1).[40]张学洪,王敦球,解庆林,等.漓江风景区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增刊)[J].2000,19(8).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浦玄〔j几分名胜区为例141]缪钟灵,宗凤书,蒋亚萍.桂林水文岩溶及旅游资源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0.[42]缪钟灵,宗凤书.漓江旅游航运及航道整治[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8,18(l):93一%.[43]杨永德.漓江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44」黄月波,蒋扩,苏卫红,等.污染之患—漓江水缘何在变味困].桂林晚报,2006.2.23.[45]不详.漓江护岸树继续被盗伐困].桂林晚报,2005.10.6.[46]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漓江:无鱼的隐忧[EB/oL].httP:刀~.gxtV.e可Artiele/news/jdbdj200512/21975.html[47]蔡晓禹,凌天清,唐伯明,等.波浪对散体岸坡冲刷破坏的机理I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2):73一76.[48]廖广斌.浅谈漓江游船环保的现状与发展IJ].广西交通科技,2000,25(2):42一43.149]喻泽斌.漓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1.重庆:重庆大学,2004.【501桂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漓江水质标准与排放标准课题研究报告【R].桂林市环 境保护科学研究所,1990.12【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漓江受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R].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1982.[52]卫海英,张国胜.投资风险的特性分析及其计量方法的变革[J].统计研究,2002,(10):44一49.【53]安辉,付蓉.影响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的因素及对旅游危机管理的启示[J].浙江学刊,2005,(l):196一200.[54]朱木秀,冯定.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方法的研究和应用[J1.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2):33一35.[55]A.M.Donoghue.Thedesignofha:ardriskassessmentmatricesforrankingoccuPationalhealthrisksoccuPationalhealthris七andtheir`琴军,licationinminingandmineralsProcessing[J].SocietyofoeeuPationalMedieine,Vol.slNo.2,PP118一123,2001.【561【日1财团法人,河道整治中心.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及要点[Ml.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8.参考资料: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桂林瀚玄。几妥名脸区为侧附录一:漓江生态风险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理爹犷矛专家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填写此问卷。漓江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黄金水道,也是桂林的母亲河。近年来漓江风景区出现的生态问题变得日渐突出,威胁了旅游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次调查希望各位专家对漓江各项胁迫因素造成不利效应的严重度与可能性度进行判断。理普诺那专家判断评价分为两类:严重度与可能性度。打分可根据表1、表2等级的说明,结合专家判断,给问卷具体问题打分。严重度S等级表表1严重度等级(S)等级斌分说明事故后果说明灾难的7.6~10分严重的5.1~7.5分轻度的2.6~5分轻微的0~2.5分可能引起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景观灾难性破坏,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并萎缩,后果几乎不可挽}叫,恢复到一定程度需要很长时间。可能引起景区生态、旅游景观受到严重破坏,生态恢复需要较人量成本和较长时间。可能引起景区生态、旅游景观遭受轻度损害,生态恢复需要一定成本。可能会引起景区生态及旅游景观受到一定影响,一般解除胁迫因素后能够自身得到恢复。 可能性P等级表表2可能性等级(P)可能性极大口丁能性很大具有一定可能性可能性较小可能性极小等级及斌分说明显著不利相应发生的可能性说明发生可能性很大、频繁,不利效应在5年内征态明显很可能发生,不利效应可能需要5一10年征态显著有可能发生,不利效应可能需要10·20年表现明显发生可能性小,不利效应可能需要20一50年趋于明显不利效应在50年以1几方可能出现显著不利效应分刀专人八z,分邢铭诵科叹8.62.4.0刁蓉率汾润江问题调查严重性S评分(0~10分)可能性P评分(0一10分)漓江季节性缺水的形响和危害漓江水质降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河床挖沙、采用电、炸等方式捕捞鱼类引起破坏漓江旅游船舶造成的河岸冲刷漓江河流整治工程、修束水水坝等对生态的十扰漓江两岸的水泥混凝土护岸对景区生态的十扰漓江两岸的餐饮等经背者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影响漓江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甜响和破坏十扰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认往林演火。几妥名脸区为例附录二:漓江生态风险专家反馈问卷(第二轮)专家您好!在第一次调杳数据采集之后,本研究采用了算术平均数以及变异系数进行处理。算术平均数一一一一反映分值的平均水平;变异系数(0一1)一一一一反映了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值越小,意见越集中.请您参考问卷提供的第一次专家意见集中处理结果,再次考虑并修正您的打分值。如果您本次打分的分值与所提供的平均值偏离很人(正负4分以上),建议能够附上理由。本次评分标准与第一次相同。以卜各个问题均按第一次专家评分平均值降序排列。了了了严重性评分表风风险险变异系数及及问题题分值值评分分排排名名意见集中度排名名名平均值值值lllll0.226,集中度第一一漓江水质降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害7一0844444222220.303,集中度第二··河床挖沙、采用电、炸等方式捕捞鱼类引起破坏坏6.9144444333330.341,集中度第二二漓江季节性缺水的影响和危害害6一0099999444440.365,集中度第四四漓江旅游船舶造成的河岸冲刷刷5一6599999555550.408,集中度第五五漓江两岸的水泥棍凝土护岸对景区生态的干扰扰5.2366666 666660.420,集中度第六六漓江两岸的餐饮等经营者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响4一7055555777770.463,集中度第八八漓江河流整治「程、修束水水坝等对生态的干扰扰4一5266666888880.448,集中度第七七漓江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干扰扰4.4411111可能性评分表风风险险变异系数及及问题题算术术评分分排排名名意见集中度排名名名平均值值值lllll0.341,集中度第二二河床挖沙、采用电、炸等方式捕捞鱼类引起破坏坏6.3388888222220.316,集中度第一一漓江水质降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害6一2844444333330.318,集中度第二二漓江旅游船舶造成的河岸冲刷刷6。1888888444440.344,集中度第四四漓江季,ll',性缺水的影响和危害害6.1199999555550.357,集中度第五五漓江两岸的水泥混凝土护岸对景区生态的干扰扰5一8200000666660.381,集中度第六六漓江两岸的餐饮等经营者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响5.3522222777770.447,集中度第八八漓江河流整治l:程、修束水水坝等对生态的干扰扰4.8244444888880.430,集中度第七七漓江旅游者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干扰扰4一6077777对于您的支持与纪合冲人深表感谢/广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桂林资乞`风分名胜区为例致谢当论文即将完成定稿,笔尖落入这一页,心里顿生无限的感慨:在这条求学之路上,我深感能够拜在杨永德老师门下是我一生的幸运,这己无法用一个“谢”字能够抒写得尽心中的感激。从我进入师门那一天起,便深受导师无微不至的关照和悉心的调教:从“做学问必先学会做人”哲理的点悟,到看书、做学问上方法的传授,以及一次次为学生创造锻炼能力、扩大见识的机会,让自己真切感到渐渐的进步和提高。导师自身在学问研究上的一丝不苟,在为人处世上豁达的胸襟和睿智得体的方法,更是让人无时无刻不受到熏陶。硕士论文的选题、思考和整个写作过程都得到了导师细致耐心的指导。本文选题能够申报并顺利取得2006年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导师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然而文章写作的过程也是艰辛的。本文作为学科交叉的尝试,研究道路需要自己摸索,现有的资料和文献让我一次次陷入困境。是导师一次次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思维帮助我攻克或绕开了一个个难题,使全文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没有导师,就没有本文的顺利完成。同时,特别感谢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专家—文军博士。文老师不但从专业上给本文提出了写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百忙之中对专家问卷调查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还亲自馈赠其专著《旅游开发地生态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对本文写作具有极高参考价值。感谢吴宇华老师、李立民老师、廖廷弼老师、凌常荣老师在论文开题报告会中对本文的写作方向和内容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刘惠珍老师、李肇荣老师、黄爱莲老师、陈文捷老师、刘雪巍老师、王乐老师等院系老师的在专业学习中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我近七年来的培养。感谢谢晓莺老师如慈母般的关怀与栽培,感谢周昆珍老师在我学习和工作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莫柏林老师、黄必春老师的关心与培养,谢谢你们!阳朔县旅游公司莫建勇董事对本文写作提供的大量一线可靠素材。桂林工学院旅游系王力锋书记、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系任冠文教授、林刚老师等专家对于专家问卷调查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系陆军老师和旅游系研究生李慧师妹在桂林相关高校进行专家问卷调查过程中给予极大的协助。衷心感谢你们!感谢04级旅游系全班同学,大家彼此和睦、互助、融洽的同学关系让人对这即将 结束的学习时光无限眷恋。感谢同门杨莲莲、白丽明、王凡、程琳、林福煌、汪俊芳、杨东伟、陆丹丹、肖鹏、姚远等在各方面给予的帮助和协助。其中杨莲莲在本文资料的搜集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白丽明在本文写作最艰难的关头提出了的宝贵建议,令人茅塞顿开;程琳为漓江考察提供了设备支持,谢谢你们!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你们一直在用一种无可替代的方式给予儿子默默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能够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同时,感谢女友给予的关爱、信任、宽容和理解,谢谢你为本文付出的心血,愿人生路上能继续相互勉励,彼此陪伴。广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风景区生魔风险分析匆评价研究—以桂林演公`风食名胜区为例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情况[l]杨永德,苏振,白丽明.漓江风景区生态风险评价初探IJI.学术论坛,2007,(1).[2]苏振,杨莲莲.从休闲文化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的特色[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l).【3]冯进松,苏振.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初探—以广西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2).[4]杨莲莲,苏振.论体验经济下的休闲消费[J].大学时代论坛,2006,(4).【51参与编制广西上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广西区旅游局评审).161参与《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与广西旅游强省建设》(自治区旅游局项目).【刀参与编制《太和东盟华侨城概念性规划》【8]本研究获2006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