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39246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非盈利组织管理第一次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你对非盈利组织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非营利组织或非牟利机构(Non-Profit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因此,今日社会中,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
2、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谈谈你对非盈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的认识和理解一、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互动机制 (一)二者互动机制的内涵 “互动”,是行为对象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使彼此发生改变的过程。互动需要两个(或多个)对象都作出主动沟通和积极回应。互动是制度变迁的灵
3、魂。缺乏对象问的互动,制度调适就难以成功。同时,互动以双方(或多方)的各自条件为前提,并且直接受其制约。离开对象本身的实际状况苛求互动方,没有说服力也不能解决问题。另外,互动还受到与对象相关的、外在条件的影响。有时,外在条件甚至可以“左右”对象问的互动效果,并且不易为人察觉。 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互动机制”,是指以双方实现共同利益为目的,以双方现有的、潜在的能力和条件为基础,有利于各自的力量整合与彼此改变的舆论、观念、政策、体制及微观运行机制的总和。把握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互动机制,一是立论要建立在分析互动动力及其现实背景之上,二是建议要建立在分析
4、资源掌握和实际影响力之上,三是对策要建立在分析现实社会心理、体制政策及其他相关条件之上。 (二)二者互动机制的给定条件 1、经济文化方面的条件 ——政府主导的民间活动监管体制,保证了政局和社会的稳定,也使社会始终缺乏民间自主意识,社会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受到各种习惯势力的阻挠。 ——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的利益多元化进程,为社会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发展条件。这类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初步显示作用,但社会生活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政府全能”的观念和依赖政府的习俗。 ——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某种契合,因先天弱质、资源不足、管理粗
5、放、影响力有限,使其尚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地方政府部门“怕‘社团’政治上出问题,怕‘民非’经济上出问题”的防范心理,与许多社会非营利组织“过分依赖”、“过多埋怨”的非自立心理,造成互动缺乏宽松环境,问题在不断积累。 2、政策体制方面的条件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管理授权不到位,导致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社会非营利组织及其与地方政府互动的政策条例,没有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重视地区和部门的差异,大而化之地进行对策研究和政策推广,直接影响了工作实践。 ——地方政府已经制定的、
6、关于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地方政府互动的政策条例,普遍缺乏具体针对性。对于所涉及的组织类别、社团性质、规模大小、民间化程度、内部治理方式等多种重要互动因素,没有不同社团之间的明确指引。不仅如此,一些出台的政策法规,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和长远安排。一是工作目标不统一。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重视眼前利益而少有合作意识和执法依据。二是发展目标不明确。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没有递进式链接,阶段性路径选择和长远目标设定相脱节,甚至现行文件精神与今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二、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互动机理 (一)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根源分析 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根源包
7、涵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地方政府互动的内在动力和对象化条件。在这方面,我国学者的分析有几种观点: 一是经济政治领域的改革为社会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即发展市场经济引起所有制构成的变化和政治控制的松动,产生了政府控制以外的资源。社会非营利组织有可能不完全依赖政府而独立存在。二是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需求多样性、社会中间层形成,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增加,成为推动社会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直接动因。三是政府支持论。香港学者金耀基认为,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来自供方或来自求方。目前,中国大陆社团的需求,主要来自政府的供应。经过改革,政府用津贴等方式鼓励、支援社团去做一些政府
8、和市场都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