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3429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孝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在古人心中孝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当代,孝老爱亲思想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提倡孝老爱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不但可以让人们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质,更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至今,今有众多孝老爱亲的典范有口皆碑。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刘培、刘洋两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3年6月18日,刘培、刘
2、洋的父亲刘盛均在襄阳的一家汽配厂工作时不慎被高温蒸汽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6%,生命垂危。从刘盛均的两个儿子身上取皮,成为让他尽快脱离危险的最佳方法。虽然知道大面积取皮存在风险,但刘培、刘洋兄弟俩都试图说服对方,都想用自己的皮肤去挽救父亲。为此,兄弟俩争执不下,多次“争吵”,甚至“打架”。为了不让弟弟受到伤害,刘培趁弟弟上班的时候,偷偷签下了手术单,把自己头部和背部的皮肤移植到父亲的四肢及腹部,使父亲的病情得到控制。得知消息后,弟弟刘洋失声痛哭、懊悔不已,他不顾全家反对,毅然将交完首付几个月的一套新房变卖,将20余万元钱全部用于父亲的治疗,并于8月10日也接受了
3、取皮手术。 古往今来很多人认为能够赡养父母,让父母免受饥寒之苦即是尽孝。针对这种想法,孔子曾经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孝道要求的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更注重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古有卧冰求鲤,今有割皮救父,身为“80后”的刘培、刘洋两兄弟割皮救父的孝行告诉我们,孝老爱亲的美德依然深深地根植在年轻人的心里! 另一位孝老爱亲模范廖月娥的事迹一样让人感动。廖月娥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新合村桐冲组村民。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30多年来,她先后将多位残疾、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赡养。1
4、982年3月,她就将本村五保老人廖兴红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他愉快度过晚年,直到1995年4月老人去世。1986年5月,廖月娥又将瘫痪在床多年的同村村民任国华接到自己家里。瘫痪多年的任国华只有手和脖子能动,其余部位几乎失去了知觉。从早上帮老人起床、穿衣服、洗漱,到端茶送饭、倒屎倒尿,这些活儿基本都由廖月娥自己完成。无论寒暑,无论农活多忙,廖月娥总能把一日三餐送到任国华的跟前。任国华患有脚气,腿脚经常流脓水,气味难闻,怎么上药也好不了,廖月娥就寻医问药,坚持每天帮他擦洗伤口。照顾任国华这么多年,她没有一句怨言,不露一点难色。身患重病的任国华到2002年
5、去世,在廖月娥家整整生活了16年。1998年,廖月娥将瘫痪在床的周桂三老人接到家中,使老人在最后一年的弥留之际受到了贴心的照顾。2010年,75岁的孤寡老人胡锡群又住进了廖月娥家中,得到了悉心照顾的他如今身体硬朗,每天都乐呵呵的。2013年,廖月娥又把无儿无女、左手有残疾的66岁村民盛小洋接到了自己家里。 在廖月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孝道更为博大的一面,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孝道不仅要求赡养自己的父母,给父母精神的慰藉,更提倡把这样的美德推广到亲朋、友邻及每个社会成员之间,使人与人都能够互尊互爱、和谐相处,进而形成爱民族、爱国家
6、的崇高追求。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孝道才能够超越普通的家庭伦理,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核。在当代,乡土和家庭依然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家园,重建乡土文化,和睦友邻,让农村的“空巢老人”安享晚年,更需要人们弘扬孝道。大美隐于野,廖月娥也许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话,但她的善行正是这一理念的默默实践,永远值得我们称颂和感念。 亲情浓,家庭和,国家兴。今天,我们提倡孝老爱亲,不是复兴封建道德,不是要每个子女都无条件地顺从自己的父母,更不是国家要推脱自己对国民的责任,而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共建和谐社会。古人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
7、亲者,不敢慢于人。”一个人,爱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父母就不会有厌恶之情;一个人,敬重自己的父母,也会对别人的父母有敬重之心。从根本上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会真正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才会有事业心,才会用他的行为感动别人,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美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