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31379
大小:495.50 KB
页数:130页
时间:2018-07-15
《2011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8.19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淄博职业学院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124前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我院自进入国家示范校建设单位行列以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地突破和进展,为了更科学地规划与指导人才培养过程,使其更好地适应淄博市及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实际,特提出淄博职业学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一、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观引领人才培养过程专业人才
2、培养方案应始终遵循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依据,以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操作技能过硬为前提,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立足于就业面向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内容和职责、需要的能力和任职资格、兴趣和发展空间等探索职业岗位(群)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均应由社会用人单位参与,在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时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不断实践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改善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应围绕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培养而展开。1.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部分活动课程化管理。将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当课程来建设和实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
4、进程安排,将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2.突出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化设计与个性化实施。按照自入校至就业的人才培养进程安排,对入学教育、人际沟通、大学英语、职业角色体验、潜能开发、社会实践、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等12门人文素养课程进行课题式管理和实践,自成体系,同时在将具体素质和能力要求单独设置为课程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的讲授和实训过程中,强化和规范职业素质的养成。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124按照工作岗位(群)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将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教学
5、内容进行项目等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把握柔性教学原则。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订单培养、企业提前招聘、实习期的调整等),遵循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对未完成教学的课程进行调整,可以以网上学习(精品课程和课程内容上网的课程)、在企业授课、企业实训等替代原有的教学安排。四、可根据专业特点差异,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打造人才培养优势专业正因为其不同的内涵才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在统一规
6、范的思路之上,以强化优势为根本、突出特色为核心,充分体现专业建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总之,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适时修订、不断完善,才能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124助产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委员会职务1耿杰女50教育管理教授护理学院院长淄博职业学院主任2娄凤兰女56教育管理教授、院长山东大学护理学院顾问3孙海燕女42妇产科主任医师妇产科主任淄博市中医院副主任4王芳女
7、51妇产科教授淄博职业学院副主任5王秀琴女46助产副主任护师产房护士长淄博市中心医院副主任6邵爱玉女44预防医学副教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7李磊男37解剖讲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8孙洪刚男39生化高级讲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9王静女38护理副主任护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10马悦华女43内科高级讲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11王卫男47外科副教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12王逢春女35妇产科讲师淄博职业学院委员124目录一、专业名称……………………………………………………………………1二、招生对象………………………………………………………
8、……………11.招生对象……………………………………………………………………12.基本学制……………………………………………………………………1三、培养目标……………………………………………………………………1四、培养规格……………………………………………………………………1(一)人才培养规格……………………………………………………………1(二)知识结构…………………………………………………………………1(三)能力结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