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测试课程设计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

ID:12017067

大小:1.7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5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_第1页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_第2页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_第3页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_第4页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装测试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武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实验原理12实验方案设计22.1实验设备及试样要求22.2测试系统组成22.3实验方法设计33实验设备与仪器33.1冲击试验机33.2控制系统43.3数据采集处理系统54实验步骤54.1试样的准备与处理54.1.2试样的准备54.1.2试样尺寸的测量与计算54.1.3试样的预处理64.2确定重锤质量及有效跌落高度64.3实验步骤65数据处理与分析719武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5.1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75.2动态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

2、线85.3动态压缩残余变形量96实验结果分析106.1发泡聚苯乙烯动态压缩特性分析106.2发泡聚苯乙烯静态压缩特性分析116.3实验注意事项126.4实验总结127心得体会128参考文献1319武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发泡聚苯乙烯材料动态压缩测试系统设计与实验1实验原理冲击是检验某种规格的缓冲材料传递加速度的能力,缓冲材料依靠自身形变吸收冲击能量来减少传递到产品上的加速度。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无法避免会受到冲击的危害,如人工装卸、机械搬运、运输工具的起动、停车、列车连挂、路面不平坦等都

3、会引起对包装件不同程度的冲击。19武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冲击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使加速度迅速增加,然后又急剧减少。当加速度达到或超过产品的脆值时,产品就会遭到损坏。研究发泡缓冲材料承受冲击的能力,就是要找出它在冲击中发挥作用的规律,选择恰当的发泡缓冲材料,从而削弱冲击对内装产品的影响,降低产品的破损率。发泡缓冲材料动态冲击试验就是模拟包装件中的缓冲衬垫在受到冲击时所表现出的缓冲性能。衡量缓冲材料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缓冲效率,它与材料的力学特性有关,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缓冲效率。在

4、达到保护产品要求的情况下,缓冲效率越大,单位体积缓冲材料吸收的冲击能量就越多,设计所需缓冲材料的用量越少。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人们一般不采用缓冲效率,而是采用它的倒数,即缓冲系数来衡量。材料的缓冲系数可以通过试验测出,根据试验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缓冲系数和动态缓冲系数。材料动态特性一般体现于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或峰值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之中。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产品经常处于动态载荷之下,因此只有动态压缩试验才能够客观地反映缓冲材料的缓冲性能。缓冲材料用于冲击防护时经历的是动态压缩过程,采用对缓冲材料进行冲

5、击的试验方法所取得的动态压缩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缓冲材料的冲击防护性能。实验按照GB8167-8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在缓冲试验机上对各种材料进行动态压缩试验。用自由跌落的重锤对包装用缓冲材料施加冲击载荷,以模拟装卸中缓冲材料受到的冲击作用,试验结果表示为缓冲材料的动态压缩特性曲线。2实验方案设计2.1实验设备及试样要求使用缓冲材料冲击试验机对试验样品施加动态载荷。冲击试验机的冲击滑台面积不小于200×200mm,滑台的加载范围应满足测量的需要(一般为5~50kg)。释放机构应使滑台保持自由跌落

6、状态。滑台跌落时应有导向机构及防止滑台二次冲击的制动机构。试样数量,一般要设置5~8个试验应力点,才能得到一种厚度的材料在一定跌高H时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若每个试验应力点做5个试样,共需25~40个试样。此次试验,选用5个实验应力点,一共5组试样,每一组有5块EPS。即每一块试样进行5次冲击,共125次试验。19武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传感器数据处理 中间交换装置被测对象试验激发装置显示装置 2.2测试系统组成图1测试系统一般流程图以上是测试系统一般流程图,测试系统应具有足够的频

7、率响应,在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的精度应在±5%之内。对于该实验测试系统(如图2),被测对象即试样EPS,传感器采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将承受的加速度转化为电荷量或者电压,中间交换装置是电荷放大器以及A/D交换,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图像拟合。最后是显示装置即电脑显示屏,将所有数据以及曲线显示出来。19武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底座重锤A/D卡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计算机显示数据处理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试样图2动态压缩试验测试系统方框图2.3实验方法设计

8、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底砧上,设置好冲击滑台总重量和跌落高度。然后释放冲击滑台对试样实施冲击。连续进行5次冲击,每次间隔时间应大于1min。用安装于冲击滑台的加速度传感器及配套的显示、记录仪器(或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显示各次冲击加速度-时间波形,记录各次冲击的最大加速度值,计算2~5次冲击最大加速度的平均值,3min后再次测量试验后的试样厚度Td,并计算动态残留应变δ以及。在相同跌落高度下,改变砝码质量,对下一组5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