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02052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煤矿水害应急避险演练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膁蒂薈袅肇蒁螀肀蒆蒀袂羃莂葿羅腿芈蒈蚄羁膄蒈螇膇肀薇衿羀莈薆薈膅芄薅蚁羈膀薄袃膄膆薃羅肆蒅薂蚅衿莁薂螇肅芇薁袀袇膃蚀蕿肃聿虿蚂袆莈蚈螄肁芄蚇羆袄芀蚆蚆腿膆蚆螈羂蒄蚅袁膈煤矿水害应急避险演练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职工对重大事故、灾害的应急和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水害事故救援演练方案。 一、成立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对干部职工进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急
2、救援知识的贯彻学习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应急救援遵行的原则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有效,救人优先”的方针,对发生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实行统一指挥,积极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国家财产的损失。 1、救人优先的原则; 2、防止事故扩大,缩小影响范围的原则; 3、保护救灾人员生命安全的原则; 4、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 四、演练方案的启动程序 应急救援演练方案按照逐级启动的程序实施运行。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首先启动本战线相应性质的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实施抢险救灾,防止事故扩大,
3、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五、汇报通知制度 矿井发生事故后,知情人员应以最快的方式到达就近的通讯联络地点,将事故地点、性质、发展程度和影响范围等迅速报告调度室。六、奖惩 1、对及时报告事故,为抢险救灾赢得时间避免了事故扩大和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减少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单位及个人,矿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表彰。 2、对因迟报、瞒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而延误抢险救灾时机的,或由于失职、渎职等人为因素导致事故扩大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水灾应急避险救援
4、演练方案 一、演练项目: 井下透水事故 二、演练内容: 灾害通知灾害紧急避险指挥灾害应急应急处置 三、演练目的: 在采掘工作面发生水灾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受水害影响区域的人员,做好水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四、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 龙煤矿建工队、基建科(生产技术科)、通风科、调度室、安监科、机电科及各辅助单位。 五、演练地点: 红岩煤矿主斜井开拓工作面 六、演练时间: 拟定2012年月日 七、险情拟定: 模拟井下主斜井开拓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
5、八、演练程序: (一)矿井水灾预防、预兆 井下透水前一般都有预兆,要求全部职工必须熟悉这些预兆,对于及时采取对策,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透水前的预兆有: 1、煤层发潮、发暗。 2、煤壁“挂汗”、顶板多呈尖形水珠,有“承压欲滴之势”,这可以区别自燃征兆中的“挂汗”。 3、顶板淋水加大,犹如雨状。 4、有时透水前底板突然涌水。 5、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产生雾气。 6、煤层里有“吱吱”的水叫声。 7、出现压力水流,表明作业地点距水源很近。 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9、煤壁或
6、巷道挂红,水的酸度增大,味发涩,有臭鸡蛋味。 矿井水的来源不同,预兆也不同。 1、老空水:一般年代久远,水量补给性较差,通常属于死水,涌出水酸度较大,味发涩,有臭鸡蛋味。 2、断层水:由于断层附近煤层破碎,故一般工作面来压,淋水加大,由于断层容易通过弱面沟通地表水和其他含水层,通常水源补给充分。回采及开掘作业有突水征兆时必须采取探放水措施。 3、顶板裂缝水:通常在采掘工作面作业之后,顶板裸露,应力重新分布顶板下沉,巷帮产生位移,裂隙增大,裂隙涌出,通常水量补给性较差,涌水时间短。 (二)避险自救方
7、案 遇到突水事故后,应立即通知调度室,现场人员在跟班干部的带领下,应首先避开水头冲击,防止水头冲倒。 当水势较小,工作人员能越过突水点时,可按避灾路线撤退。假设出路已被水隔断,就要寻找被围地点位置最高处暂时躲避,并定时敲打铁道,铁管发出呼救信号。 若突水时伴有大量有害气体涌出,在避灾时要迅速佩戴自救器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撤离时应将工作面电源全部停掉,防止瓦斯爆炸。 避水灾路线:工作面突水点下部人员→工作面→主斜井大巷→地面 工作面突水点上部人员→主斜井大巷→地面 九、检验演练关键点 1、职
8、工是否知道避灾路线 2、职工是否会用自救器 3、职工是否向调度室汇报 4、发生水灾时避险原则 十、演练点评及整改建议总结演练过程取得的经验及不足1、在这次演练过程中,各小组人员均能按《矿井水害应急预案》要求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履行职责,并且能快速反应到达事故现场,更好的发挥每个组别、每个队员的职责,各小组分工明确,任务清楚,能够做到遇事不惊,动作敏捷,但是:个别作业人员出现惊慌恐惧心理,经过此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