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95131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着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过程中,我才逐渐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四川省著名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加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考虑。
2、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我认为,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反思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一)课前的有效准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有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1)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2)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
4、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3)方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教法贴切,教学才能有效。(二)课堂的有效组织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有效组织学生的自学这一环节。(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5、”。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他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资助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室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
6、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但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三)课后的有效反思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
7、“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总之,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力求全面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