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32063
大小:18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5
《甘洛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村级防汛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洛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村防御预案甘洛县斯觉镇2012年4月目录一、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11.4、工作原则1二、概况22.1、自然状况22.1.1、地理位置22.1.3、气象水文22.2、社会经济22.3、水利工程2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2.4.1、历史山洪灾害情况22.4.2、当前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三、山洪灾害区域划分43.1、划分原则43.2、危险区43.3、安全区4四、组织指挥系统44.1、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领导组44.2、指挥领导小组职责64.3、各抢险应急小组职责6
2、4.4、汛期重点检查和监控7五、监测预警75.1、预警指标确定85.2、预警信号8六、转移安置方案96.1、转移原则和方法96.2、转移路线96.3、安置地点9七、抢险救灾97.1、洪水预报预警及物资准备97.2、应急响应10八、保障措施118.1、汛前检查118.2、宣传培训及演练118.3、纪律11九、附则12附表13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做好水灾害突发性事件防范与处理工作,使汛期水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镇村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要求,结合车林村山洪灾害现状,特制定甘洛县石德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2、经过批准的《甘洛县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甘洛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制止滥采乱挖行为的公告》等;3、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4、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编制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4、》、以及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技术要求(试行)》。1.3、适用范围本预案实用于石德村辖区范围内突发性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山洪灾害包括: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村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的灾害和次生衍生灾害。1.4、工作原则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镇村防汛现代化水平。2、镇村防汛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143、镇村防汛以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村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5、为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4、镇村防汛工作按照镇村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镇村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5、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属地管理、镇域协调、公众参与,干群结合,平战结合。防汛抢险队伍承担着防汛攻坚任务。二、概况2.1、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石德村位于甘洛县斯觉镇,距甘洛县城28km。全村有4个社,国土面积为4.8平方公里,人口1120人。2.1.3、气象水文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2C,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多
6、年平均日照1611h,无霜期296d。2.2、社会经济石德村现有1120人,牲畜1031头。全村形成了以烤烟、水稻、玉米、小麦粮食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2012年全村的实际经营耕地面积为765亩,其中水稻182亩,小麦210亩,玉米463亩,烤烟120亩。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90元。2.3、水利工程石德村现有0座水库、小坝塘0座、水池4口、水窖0口、输水渠1公里。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4.1、历史山洪灾害情况14石德村地处高海拔地区,植被较多,森林覆盖率高,在有历史记载以来,尚未发生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2.4
7、.2、当前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于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从我们近几年来进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来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殊的地理位置,防灾信息传递困难。区域内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有的未通公路,没有移动信号,通信闭塞。且大多数公路与通信通电线路均靠近山沟溪河边,每次遇山洪灾害发生,公路被冲毁中断、通信及输电杆线被冲倒毁坏,对信息传递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汛期暴雨信息全靠县防汛办与县气象局电话通知我镇,再由镇电话通知到各村书记或村长家里,再由村里电话通知各组长家里,最后由组长或组
8、上信号员步行通知到各农户。对没有通电话的村,每次暴雨信息传递靠镇政府派专人去通知村民。目前这种靠电话或派人通知群众的信息传递滞后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山洪灾害紧急避险的需要。2、防御工程措施较少、非工程措施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