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词中借柳言愁现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词中借柳言愁现象探析语坛新青年28苏顺敏苏顺敏,男.1971年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连续五年参加全国高考语文评卷工作.曾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作文大赛中获奖,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参编教辅资料多本.一千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少妇闺阁之怨,亲人别离之绪,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怨愁自然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而在言愁的古词中,"柳"这一意象似乎特别受到文人们的钟爱.从而在中国词史上流下了许多有关的
2、名篇佳句."柳"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进入文人作品,当然是借助情景相生这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形:(一)运用渲染烘托之手法.以愁景抒愁情.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词人们也就常用灰色,阴暗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心中的忧郁和悲愁.柳永是言愁高手,他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罗列,独立成句,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但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怆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
3、凝聚在这画面之中了.李石的<临江仙?佳人>开篇写道:"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烟柳疏疏,言柳之少且有烟雾遮蒙.柳若隐若现,迷离难辨.明月之际,烟柳入静.人呢?亦悄悄,只有一个盼夫归来的佳人在孤独地吹笙.这种烟疏疏,为少妇吹笙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是悲凉的,少妇的心境也是愁怨而缠绵的.(二)运用反衬法.以乐景写悲情.王夫之在<整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表达效果将更为强烈.乐景写哀,即把景物的反应与情绪感应综合表现出来,通过心理效
4、应的强烈反差,使审美情绪在反衬中得到满足,这是逆向型情景运思结构.乐景写哀手法首先在《诗经?采薇》中被运用."昔我往矣,杨杉P依依".以杨柳婀娜飘动的美好景致,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亲别友之哀愁.南宋张元斡身经中原丧乱,国破家亡之痛,他在《兰陵王?春恨》中借伤春抒发心中的无限悲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词人登楼眺望,如烟的柳条,摇曳生姿,阶下绿油油的青草,映衬着芍药,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正是这美妙的春景,恰好反衬了词人无限绵长的黍离之悲.再者.陆游以自己的爱情经历为题材写的
5、<钗头凤>也同样用了这种手法,抒发了他与爱妻唐琬儿被迫离异的深哀巨痛."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里"满城春色官墙柳"描写的就是词人与爱妻唐琬儿往昔同游沈园赏春的良辰美景.满园的春光,碧绿的柳丝,如此甜蜜而芬香的氛围.着实让人心醉.但作者此时的心却欲碎,夫妻被迫离异多年,又在昔日春光明媚的沈园邂逅."人成各,今非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作者心中的凄苦之情,不可名状.难以形容.真可谓柳色愈美,愈是怨愁煞人!(三)运用拟人,象征手法.以动景写愁情
6、.古词中.除以柳言愁外,更有移情于柳的写法.赋予柳以人的感情,让它随人的悲愁而悲愁.例如黄迈在<湘春夜月>中写道:"欲与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词人排遣内心抑郁忧愁不与人言而向柳诉.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然而柳花不能与之共语,其曲婉哀愁则更甚一"愁"."西城杨柳是春柔,动离忧,泪难,.p氍I眼前一片混浊,一条两千多吨重的船.竟像一片树叶--#,上下跳荡,29语坛新青年收."秦观笔下的杨柳风情万种,柳枝故意撩拨.撩拨出的是什么?是离忧,是感伤的眼泪.拟人手法运用得非常精妙.这种动景写情中,拟人手
7、法和象征手法往往兼而用之."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严堤雨急,柳泣残丝."南宋陈人杰的<沁园春》里,就有词中的"雨急"和"残丝"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借自然界的风雨来象征社会政治风雨,"残丝"象征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国势.我们甚至可以说,泣残丝的不是柳树,而是词人自己,从而寄托了词人对当时国家政权也在风雨中飘摇的深层次的忧虑.姜夔<点绛唇》中吟道:"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今之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不过仍在舞动,作无奈的挣扎.这一自然景观.实际上象征了南宋政权的衰败而又
8、不甘衰败而作垂死挣扎的命运.另有辛弃疾的<摸鱼儿》结尾:"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和姜夔的<点绛唇》有异曲同工之妙,于苍凉中显示了无限悲壮-之情.树木作为自然景物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很多,审美意象,审美情感也丰富多样,为何柳的审美情感多悲愁而少乐观?探索其中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柳自身的形体内质特征与古代女子的形体内质特征基本一致,柳成了女子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