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析大柳塔选煤厂如何达到“高产高效”》-生产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 要:从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加强基础管理、推行人性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大柳塔选煤厂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 关键词:生产模式;管理理念;大柳塔选煤厂 1 简介 大柳塔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入洗原煤1700万t,承担着大柳塔煤矿大柳塔井(1000万t/a)、活鸡兔井(800万t/a)和大海则矿(120万t/a)的原煤洗选加工任务,是目前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动力煤选煤厂。选煤工艺为块煤跳汰洗选,末煤直接进产品仓外运,煤泥水经高效浓缩机和加压过滤机处理全部回收,实现了一级洗水闭路循环。全厂共7座生
2、产作业厂房,主要生产设备302台,配电设备475台,英语论文格式万吨储煤仓17座,生产系统跳汰机、脱水筛、原煤分级筛、离心机、浓缩机、加压过滤机、破碎机、装车站、计量和质量检测系统等主要设备分别从德国、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进,占全厂生产设备的40%。实现了全厂生产集中控制自动化、计量和质量检测实时在线标准化和办公自动化。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全厂现有员工105名,设生产技术办、经营办、综合办、生产作业部、机电维修部、调度中心,实行扁平化直线式管理。以“精干、高效、科学、文明”为立厂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强化企业
3、管理,2000年洗选商品煤1297万t,2001年1531万t,全员工效555t/工,2002年1~9月份累计洗选原煤1300万t,最高月产量162万t,最高日产量73800t,最高商品煤日外运记录72559t。 2 坚持“五高”方针,走高产高效之路 大柳塔选煤厂是在“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建设方针指导下,根据神府东胜煤田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挥发分、中高发热量等特点,采用块煤跳汰工艺,原煤首先以50mm分级,上限物料经手选除去铁等杂物后破碎至50mm以下,在筛分车间采用等厚香蕉筛按13mm分级,13~
4、50mm级进入跳汰洗选,跳汰机一段排矸,二段出中煤,精煤脱水采用双层直线振动筛,脱水筛上筛孔为13mm,下层筛孔为0.5mm,50~13mm级直接作为块精煤,大于50mm级用固定筛分出,用双齿辊破碎机破碎后与精煤混合,13~0.5mm级精煤由离心机脱水后与块精煤混合,筛下煤泥水进入斜板圆锥沉淀池。洗精煤灰分小于5%,全水分小于14.5%,发热量大于6000kcal/kg;煤泥水回收采用粗细煤泥分别回收的方法。圆锥池底流(粗煤泥)进入旋流器组浓缩后由引进的煤泥离心机脱水回收。圆锥池溢流进入浓缩机,浓缩机底流由引进的加压过滤机回收,处理后的煤泥
5、外水分小于18%,与13mm以下末煤直接混合入产品仓。采用跳汰分选适应能力强,分选下限小,工艺系统简单,生产成本低,并选择技术先进、运转可靠、高效节能、便于使用维护的设备,充分体现高产高效的原则,发挥大型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大柳塔选煤厂主要生产设备采用引进的国外先进产品,分别为:(1)德国KHD公司生产的巴达克30m2跳汰机4台,其单位面积处理能力可达20t/m2.h。(2)筛分车间分别引进德国申克公司和美国康威德公司生产的3.1m×9.1m大型等厚筛,其特点是:生产能力大,单位面积处理能力高,13mm分级时,效率一般为S>85%,空载噪音小
6、于85dB。(3)针对入洗原煤内水较高(一般在8%~9%),为降低末煤外在水分满足用户要求,引进德国TEME公司生产的H900型离心机作为粗煤泥回收设备,其特点是产品水分低(外在水分12%~14%);固体回收率高(约90%);离心强度大(可达500g);处理粒度范围宽(3~0.1mm),使用寿命长,占地小,处理量大(最大处理能力30~40t/h台)。(4)加压过滤机选用奥地利ANDRITZ公司产品,其特点为:处理能力大(单位面积处理能力最大可达0.5t/m2•h);产品外在水分一般小于18%;滤液浓度低(小于2.5g/l),自动控制系统完善
7、,运行可靠。(5)原煤破碎采用英国MMD公司生产的双齿辊破碎机,并配强力盘式除铁器以保证破碎机正常运转。为保证精煤粒度,还设有二次破碎机。(6)快速装车系统设计采用定量快速装车系统,最大装车能力5300t/h,共有两座,分别引进美国KSS公司和南非TCS公司的产品。 3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简高效,合理组织 一是抓全员技术培训,全厂打破工种界限,造就复合型高技术工人,逐步实现全员维修,提高维修效率。二是注重管理创新,不断探索新模式。管理体制扁平化设置有利于机电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大大降低了事故率,减轻了管理的难度,减少了中层管理岗位的职数。
8、三是坚持“两量原则,动态组织”,确保各项生产指标顺利完成,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协调好生产与维修的关系,加大生产过程中的维护、检修、保养力度,不断强化现场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